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劳损性肩背痛症针刀手术入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针刀治疗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劳损性肩背痛症的手术入路 ,在 30侧成年尸体的上胸背部解剖观测了肩胛提肌下段和菱形肌于肩胛上角及肩胛内缘附着点处的局部结构和相应部位的胸壁厚度 ,及其与邻近重要神经、血管的相互关系。结果测得肩胛提肌宽度 :2 2 .88± 3.0 2mm ,厚度 :8.75± 1 .6 2mm ;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纤维走向与垂线夹角分别为 33± 5°、4 6± 5° ;测得肩胛上角内侧处及肩胛内缘内侧处的胸壁厚度分别为39.38± 2 .4 2mm、4 0 .0 9± 4 .72mm ;观察到位于肩胛上角内缘背侧及肩胛内缘背侧的肌止腱处存在微小滑液囊。据此讨论了形成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劳损性肩背痛症的解剖学机制 ,并设计了较合理的针刀治疗此顽固性肩背痛症的手术入路 ,同时指出术中应注意避免损伤的结构  相似文献   
22.
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多媒体课件制作》这一课题的进行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在后期课堂教学的使用,使我对其有了更多的认识,在结题之际,根据前期所做的工作做一总结,以利于后续课件制作的思路并与参与课件制作的同仁互相交流,让解剖学多媒体教学更多的走进实际教学中。  相似文献   
23.
目的:从线粒体角度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月龄SAMP8小鼠1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6只,电针组6只,另选取6只8月龄的SAMR1小鼠为对照组。电针组电针"百会""大椎""肾俞""太溪"穴,每日1次,每次20min,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其他两组不做治疗干预,只进行相同方式、相同时间和相同程度的抓取和小鼠固定器固定。疗程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分光光度法检测海马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的活性,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三磷酸腺苷(AT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Ⅱ、Ⅲ和Ⅳ活性降低,细胞ATP含量减少;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Ⅱ、Ⅲ和Ⅳ活性升高,细胞ATP含量增加。结论:电针能够提高小鼠海马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及细胞ATP含量,改善线粒体功能,可能是治疗AD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4.
正通过长期实践,目前认为过氯乙烯是比较理想的铸型材料,其优点:柔韧性好,成型美观,理化性能比较稳定~([1])。此铸型材料属溶剂挥发后凝固成形,收缩率大,需多次补注后铸型才饱满,方能达到满意效果,给操作带来不便。而环氧化树脂属聚合反应凝固成形,全固化收缩率不超过1.5%~2.0%,支撑力度强,充盈饱满,造型美观,操作可一次性完成~([2])。但由于其黏度较大,往往不易进入细小管道,成型后脆性大,分支容易折断,影响了铸型标本的质量。鉴于此,笔者尝试结合上述两种不同材  相似文献   
25.
26.
为了使解剖学的教学更好地为中医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和中医的发展服务,解剖学的教学必须有不同侧重点。针对不同专业特点,解剖学教学必须有与其专业相一致的侧重点,使解剖更好地为该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27.
胎盘及胎儿头颈部、下肢血管铸型标本的制作已有相关报道[1-5],但缺乏整体性.而胎儿的全身血管铸型标本的制作尚未见相关报道,为更好地反映胎儿血管的立体结构,笔者制作了胎儿全身血管铸型标本,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该文通过中西医对比,论证西医排泄多余的水盐和代谢废物的"肾",如按中医藏腑理论的标准应该是个"受五藏浊气"的腑,而不是"藏精气"的脏。中医"肾"应该是指现代医学的生殖腺(即睾丸和卵巢),而非肾脏;而中医"膀胱"在解剖学上对应的脏器应是整个泌尿系统。  相似文献   
29.
肩中俞与大杼穴的解剖学结构与安全针刺的深度及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肩中俞与大杼穴的解剖学结构与针刺深度、角度的关系.方法 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人尸体46具,男性30具,女性16具,采用钢针标定法和层次解剖法进行研究.结果 肩中俞向下直刺的解剖结构依次是皮肤、浅筋膜、斜方肌、菱形肌、颈夹肌、竖脊肌、胸膜上膜、胸膜顶;大杼穴向下直刺的解剖结构依次是皮肤、浅筋膜、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颈夹肌、竖脊肌、肋提肌、肋间内膜、肋胸膜.向下直刺的平均危险深度:肩中俞为60.60mm,大杼穴为55.93mm.结论 肩中俞和大杼穴向下直刺的深度应控制在<42mm.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电针对SAMP8小鼠海马ATP含量的影响,从能量代谢角度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8月龄SAMP8小鼠1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电针组8只,另选取8月龄的SAMR1小鼠8只为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HPLC法检测海马ATP含量. 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