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四 免一关怀"政策,按照<自治区高危人群筛选方案>的具体要求,我们于2005年12月15日-2006年1月15日对和田地区监狱服刑 人员这一特殊的高危人群进行了HIV-抗体的筛查工作,共检出并确认HIV感染者23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保留部分前列腺部尿道和耻骨前列腺韧带在减少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患者行传统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Ⅱ组患者采用保留部分前列腺部尿道和耻骨前列腺韧带的方法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尿失禁情况。结果两组间年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前列腺尖端切缘均无肿瘤残留,前列腺侧缘阳性率类似。Ⅱ组在术后1、3、6个月的完全尿控率均显著高于Ⅰ组(P值均<0.05)。结论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保留部分前列腺部尿道和耻骨前列腺韧带可显著提高近期尿控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目的介绍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的方法及经验。方法本组15例,均为男性,年龄45~62岁,平均54岁。术前均明确诊断为浸润性膀胱癌。采用腹腔镜下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然后取长约40cm回肠于体外缝制贮尿囊及输尿管贮尿囊吻合,体内行贮尿囊尿道吻合术。结果手术时间5.5~8h,平均6.5h;出血量200~1100ml,平均550ml。术后8周静脉尿路造影以及代膀胱造影检查显示:双肾显影良好,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代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300ml。术后3个月全部患者日间控尿良好,7例患者夜间控尿良好,夜间排尿2~3次。结论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体外建成贮尿囊及输尿管再植、体内贮尿囊尿道吻合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尿控率高、恢复快。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Dickkopf-4(DKK4)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ccRCC生物学行为、临床分期分级和预后之间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W estern印迹法比较42例肾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DKK4的表达水平,观察其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级之间的关系;使用p CMV6-DKK4表达载体转染786-O和A498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检测、观察转染后的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侵袭力及细胞凋亡水平,检测Wnt/β-Catenin(β-Catenin、Cyclin D1)及Wnt/Planar Cell Polarity信号通路(JNK、Rac1)蛋白表达。结果 28例(66.7%)肾癌组织中,DKK4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和临床特征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过表达DKK4的肾癌细胞株的增殖活性及侵袭力明显增强;细胞内Wnt经典通路蛋白β-Catenin表达下调而Cyclin D1表达上调;Wnt/PCP通路下游蛋白JNK、Rac1表达上调。结论 W 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DKK4通过激活W nt/PCP非经典通路促进肾癌细胞增殖,增强肾癌细胞侵袭力。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小干扰RNA(siRNA)抑制REG1A(REG1A)基因的表达对人膀胱癌EJ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化学合成针对REG1A基因的3对siRNA,使用脂质体转染EJ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转染细胞REG1A的mRNA及蛋白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细胞的周期,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转染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REG1A siRNA转染组EJ细胞与空白对照Mock组比较,REG1A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分别下调了(75.58±1.17)%及(51.22±6.63)% (P <0.01);REG1A siRNA转染组EJ细胞增殖速度较空白对照Mock组及阴性对照NC组明显减慢(P<0.05),且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多,为(43.37±2.15)%(P<0.01);REG1AsiRNA转染组EJ细胞穿过Transwell小室的数目为(95.84±6.49)个,明显少于空白对照Mock组的(179.93 ±8.38)个和阴性对照NC组的(186.96±6.28)个(P<0.01).结论 REG1A siRNA能抑制体外培养的膀胱癌EJ细胞增殖并降低其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经尿道铥激光切除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在输尿管癌根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42例行输尿管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10例利用铥激光(A组)切除输尿管膀胱壁内段,12例利用钬激光(B组)切除输尿管膀胱壁内段,20例为开放手术(C组)。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肿瘤复发率。结果铥激光组手术时间(120±45)min、出血量(100±52)ml、术后留置盆腔负压引流时间(7.2±2.2)d、术后留置导尿时间(8±3)d、住院时间(10±2)d;钬激光组手术时间(128±47)min、出血量(120±48)ml、术后留置盆腔负压引流时间(6.6±2.5)d、术后留置导尿时间(9±2)d、住院时间(11±3)d;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228±55)min、出血量(330±90)ml、术后留置盆腔负压引流时间(7.6±3.0)、术后留置导尿时间(8±3)d、住院时间(13±2)d。开放手术(C组,n=20)分别与铥激光(A组,n=10)和钬激光(B组,n=12)两组比较,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留置扁平管与导尿管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则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尿管癌根治术中,利用铥激光切除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其效果与钬激光及开放手术切除类似,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肾癌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肾癌患者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31~72岁,平均49岁.均经B超、CT或MRI检查确诊为T1N0M0肾癌.肿瘤位于左肾21例,右肾11例;肾上极10例,下极13例,肾脏中部5例,近肾盂部位4例;偏背侧18例,腹侧14例.肿瘤平均直径(2.8±0.8)cm.25例行后腹腔途经,肿瘤位于偏腹侧者7例行经腹途径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术,均沿瘤体边缘外0.5 cm处分离切除肿瘤.手术前后行肾核素扫描(ECT)检测分肾功能. 结果 31例完成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1例因缝合后肾脏渗血明显,中转开放手术.32例阻断肾蒂时间平均(24±4)min.3例开放血流后有明显渗血,均有2次阻断肾蒂史,阻断血管时间>30 min.31例平均手术时间(105±15)min,平均出血量(120±22)ml,6例术中输血400 ml.5例肿瘤位于肾脏中部者术前放置双J管.3例切除肿瘤后暴露肾盏,于术后当日通过膀胱镜放置双J管引流,其中2例于术后2~3 d发生漏尿,引流量200~300 ml,分别于术后15、21 d引流液<20 ml后拔出负压引流管后愈合.术后复查SCr、BUN均正常.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2)d.术后病理报告切缘均未见肿瘤残留.平均随访(23±5)个月,肿瘤无复发.术后1个月B超和CT复查发现患侧肾手术部位局部血肿3例,术后3个月血肿吸收.术后15 d复查双肾ECT,9例患侧肾血流较术前下降10%~15%,3例下降20%;术后1个月复查,7例患侧肾血流较术前下降10%~15%,术后(23±5)个月复查.仍有3例患侧肾血流较术前下降10%~15%. 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8.
许云飞  李宗琴  刘超 《淮海医药》2000,18(4):266-266
随着对肺间质病研究的逐步深入,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临床发现率日趋增高。纤支镜肺活检结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对IPF有确诊意义,现对我院1994~1999年间确诊的20例IPF患者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者中,男13例,女7例,年龄42~75岁,平均56.6岁。发病至就诊,最短1月,最长6年。全部患者均有典型的IPF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咳嗽、气促、肺部可闻及VFLCROS 音。5例有杵状指。20例胸片可显示不同程度的弥漫性、网状结节状阴影,其中2例见隔影抬高,肺容积缩…  相似文献   
59.
目的比较HASTE序列单层法磁共振胰胆管成像(HASTE-MRCP)和常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OMRCP),评价HASTE-MR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梗阻性黄疸和30例无黄疸患者行OMRCP、HASTE-MRCP单层扫描,比较2种技术诊断的准确性。结果2个序列均能显示胆管病变部位、疾病特征、近侧扩张胆管以及远侧正常胰胆管;显示扩张胆管直径2个序列间没有显著性差异;HASTE-MRCP单层法采集空间分辨率较高,且采集时间短,但受血管伪影影响较明显。OMRCP采集密度分辨率高,但运动伪影明显。结论单层采集HASTE-MRCP成像结合常规SE及梯度序列冠轴位相扫描是胰胆管病变磁共振检查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和田地区世行贷款实施直接面视下全程督导管理肺结核病策略成效(简称DOST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