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袁惠玲  吴丽华  陈桂林  黄珂铭 《重庆医学》2021,50(16):2701-2706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ELISA检测HER2-和HER2+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和乳腺组织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组织中M 1型(CD86+CD206-CD68+/CD68+)和M 2型(CD86-CD206+CD68+/CD68+)巨噬细胞比例;ELISA检测HER2-和HER2+乳腺癌细胞系培养上清液sPD-L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HER2-和HER2+乳腺癌细胞系培养上清液处理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源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PBMC源巨噬细胞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精氨酸酶1(ARG1)mRNA表达水平.结果 HER2+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浆和组织中sPD-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ER2-患者(均P<0.001);HER2+乳腺癌患者组织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明显低于HER2-患者(P<0.001),M2型巨噬细胞比例明显高于HER2-患者(P<0.05);HER2-腺癌细胞系(SK-BR-3)和HER2+腺癌细胞系(MDA-MB-453)乳腺癌细胞条件性培养基(BCM)中sPD-L1水平随培养时间增加而上升;相比于HER2-腺癌细胞系,HER2+腺癌细胞系BCM中sPD-L1水平明显升高(P<0.05);HER2+腺癌细胞系BCM处理的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比例及M1/M2比值明显高于HER2-腺癌细胞系(P<0.05或P<0.001);HER2+腺癌细胞系BCM处理组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IFN-γ、IL-1β和iNOS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M2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ARG1、TGF-β、IL-10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01).结论 HER2+和HER2-乳腺癌细胞通过sPD-L1调控肿瘤组织免疫微环境巨噬细胞极化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负载光敏剂二氢卟吩(Ce6)和肿瘤靶向药曲妥珠单抗(Tmab)的脂质体凝胶(Ce6-PC-Tmab@A-Gel),实现对耐药性HER2+乳腺癌的光动力治疗(PDT)和靶向治疗。方法采用旋蒸薄膜水化法制备Ce6-PC-Tmab脂质体,检测其纳米载体一般特性、包封率及近红外光响应性,同时采用冷冻干燥法及搅拌交联法,制备具有剪切响应性脂质体凝胶Ce6-PC-Tmab@A-Gel,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微观结构,通过流变仪评价凝胶的剪切响应性。细胞毒性试验(MTT)检测Ce6-PC-Tmab@A-Gel联合近红外光对于SK-BR-3细胞株的抑制效果。结果制备的Ce6-PC-Tmab粒径为239.7±9.7 nm,电位为-2.03±0.09 mV,Ce6-PCTmab脂质体中Tmab的包封率为(40.22±0.73)%;形成脂质体凝胶后剪切响应性良好;具有优良的近红外光响应释放特性,随近红外光刺激强度增加和时间延长,Tmab释放均增多;Ce6-PC-Tmab@A-Gel在室温下性质稳定,在模拟肿瘤微环境中(pH 6.25)仍然具有稳定的结构;细胞毒性试验中,对耐药性HER2+人源乳腺癌细胞SK-BR-3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Ce6-PC-Tmab@AGel联合近红外光治疗组的SK-BR-3细胞生存率为(31.37±1.73)%,与未治疗组及其他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同时具备较高的活性氧(ROS)产生效率,Ce6-PC-Tmab@A-Gel治疗组ROS释放量在光照2 min后达到(22.36±0.11)%;对于耐药性乳腺癌细胞的杀伤具有显著效果(P < 0.01)。结论本研究制备的Ce6-PC-Tmab@A-Gel粒径小,均一性好,有良好的近红外光响应释放特性,保证了Ce6-PC-Tmab@A-Gel中Tmab的高效靶向治疗性,可注射凝胶体系为肿瘤局部的长时释药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方外敷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59例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治疗资料,根据术前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活血化瘀外敷联合糖皮质激素组(观察组)30例和糖皮质激素组(对照组)29例.术前治疗8周后均序贯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糖皮质激素单药治疗至停药.采用改良的实体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不同治疗方案对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炎症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抗生素联合中成药(广谱抗生素、红金消结胶囊)治疗,42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激素甲泼尼龙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复发率与药物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IL-2、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2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生素、中成药联合激素的治疗方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复发率,并提高生活质量,但存在一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免疫组化PV 90 0 0法检测 46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ERβ蛋白的表达 ,分析ERβ蛋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生物学参数的关系。结果示 46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 ,ERβ的阳性表达率为5 8.7% (2 7/ 46) ,ERβ与ERα表达相关 ,在ERα( )组和ERα(-)组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1%和3 3 .3 % ,两组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ERβ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肿瘤大小、淋巴结状况、组织学分级及PR均无关 (P >0 .0 5 )。ERβ表达与ERα相关 ,提示其在原发性乳腺癌的预后与内分泌治疗耐药中可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46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ERβ蛋白的表达,分析ERβ蛋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生物学参数的关系.结果示46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ERβ的阳性表达率为58.7% (27/46),ERβ与ERα表达相关,在ERα(+)组和ERα(-)组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和33.3%,两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ERβ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肿瘤大小、淋巴结状况、组织学分级及PR均无关(P>0.05).ERβ表达与ERα相关,提示其在原发性乳腺癌的预后与内分泌治疗耐药中可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他莫昔芬(TAM)诱导不同生长状态下雌激素受体阳性(ER( ))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周期特异性并比较其差异。方法体外培养的ER( )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株和原代培养的。ER( )乳腺癌细胞用TAM作用后,在流式细胞仪(FCM)上用亚G1峰(sub—G1)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用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凋亡检测法(API)检测细胞凋亡的周期特异性。结果TAM诱导不同生长状态的ER( )乳腺癌细胞凋亡均为G0/G1期发生的周期特异性细胞凋亡,但TAM在体外诱导的乳腺癌细胞凋亡率高于在体乳腺癌细胞。结论在ER( )乳腺癌细胞中TAM在G0/G1期特异性诱导细胞凋亡,但在不同的生长状态下,TAM诱导细胞凋亡的效率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长期生存复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对在我院治疗过的94例乳腺癌复发转移长期生存患者进行为期6年以上的随访,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检测患者病理特征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关联系。结果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是肿瘤大小、疾病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数目;对复发转移后生存期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以及复发转移部位;其中淋巴结转移数目是患者生存期和疾病复发转移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乳腺癌患者治疗后淋巴结转移数目是独立预后因素,对于预测患者的生存期、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浸润性乳腺癌(IBC)患者癌组织P120连环蛋白(catenin, P120ctn)、p53蛋白、细胞角蛋白5/6(CK5/6)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120例IBC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P120ctn、p53、CK5/6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术前新辅助化疗(NAC)疗效关系。结果:癌组织P120ctn、p53及CK5/6阳性表达率81.67%、75.83%、38.3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55.00%、15.00%、3.25%(P均<0.05);P120ctn表达与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3与肿瘤直径、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CK5/6与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癌组织P120ctn、p53及CK5/6表达互呈正相关(r=0.384、0.406、0.581,P均<0.05);120例患者术前经2个周期NAC后,有效率为63.33%(76/120);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