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4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背景肺癌患者因抑郁、肺功能降低、自觉体力下降、疲乏、精力不济等影响生活质量;如出现并发症或晚期恶病质将影响患者生存期.目的研究p53,p27,bcl-2三种基因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设计以病理标本为研究对象的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呼吸科和一所大学中心实验室.对象1997-06/2002-12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76例,均为原发性肺癌,且未接受任何治疗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三种基因蛋白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p53,p27,bcl-2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76例标本中28例(37%,28/76)p53过度表达,34例(45%,34/76)p27过度表达,37例bcl-2过度表达(49%,37/76),7例患者p53,p27,bcl-2均过度表达.P53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bcl-2和p27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且高、低分化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三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p53,p27和bcl-2基因过度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2.
金属硫蛋白在宫颈癌和膀胱癌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金属硫蛋白(M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状况,及其与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癌组织中MT表达率.结果 MT在膀胱癌和宫颈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4.86%(48/74)和58.57%(41/70),两者无差异(P>0.05).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分化程度低和浸润深者,MT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组和浸润浅组(P<0.01).结论 MT过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检测MT表达状况.对临床选择化疗药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
刺五加多糖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刺五加多糖对体外培养人白血病K562细胞有无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密度为5×10^4/mL和1×10^4/mL)分别接种于96孔培养板(100μL/孔)及50mL培养瓶(1.5mL/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刺五加多糖作用24h后。用CCK-8法检测刺五加多糖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不同浓度刺五加多糖(0.405、0.810、1.620、2.430、3.240mg/mL)作用K562细胞24h.抑制率分别为16%、27%、48%、50%、5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培养K562细胞中出现核固缩、凋亡小体。结论:刺五加多糖对体外培养K562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Ang-2,EGFR和C-erbB-2基因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乳腺腺瘤36例,乳腺癌8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ng-2,EGFR和C-erbB-2阳性率。结果:在乳腺癌中Ang-2,EGFR和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63.95%(55/86),56.98%(49/86)和70.93%(61/86),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瘤(P〈0.001)。在浸润癌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三种基因蛋白阳性率高于非浸润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1)。EGFR和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是高度正相关(r=0.73);Ang-2和C-erbB-2,EGFR低度正相关。结论:Ang-2,EGFR和C-erbB-2在乳腺癌发生中有协同作用,是预后不良的指标。检测它们对临床制定化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金属硫蛋白(MT)和DNA修复酶(MGMT)在胃、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和它们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143例胃、结直肠癌中MT和MGMT的表达状况。结果MT在胃和结直肠癌中的总阳性率为58.74%(84/143),在胃腺癌中阳性率为48.48%(32/66);在结直肠癌中阳性率为67.53%(52/77)。MGMT在胃和结直肠癌中的总阳性率为51.05%(73/143),在胃癌和结直肠癌中阳性率分别为43.94%(29/66)和57.14%(44/77)。且MT与MGMT在胃癌和结直肠癌中呈正相关(r=0.35,0.23,P〈0.05)。结论MT和MGMT在消化管癌中有较高表达,检测癌瘤中MT和MGMT对制守化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9例胃癌标本中MGMT和EGFR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MGMT和EGFR阳性率分别为52.17%(36/69)和59.42%(41/69).MGMT和EGFR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显著(P<0.05).癌细胞浸润深组EGFR表达增高,癌细胞分化程度低组MGMT表达增高.MGMT和EGFR的表达存在低度正相关性(r=0.2723).结论:检测MGMT和EGFR的表达对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及制定相应的化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
背景:黄芪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但对于诱导机制的报道较少,目前普遍认为诱导作用可能与其具有抗氧化功能有关.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早期进程中细胞内钙调蛋白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10/12在河北北方学院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6周龄雄性大鼠1只,购自中国医科院实验动物中心.黄芪注射液为大理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60105.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4代按4×105L-1密度按种于12孔板,加入含200 g/L黄芪注射液、体积分数为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制备的细胞爬片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传至第5代细胞平均分配到4个离心管内,1管为对照组,另外3管加入上述诱导培养基分别作用30,60,120 min,消化获取的细胞采用RT-PCR技术检测钙调蛋白mRNA的转录水平.主要观察指标:黄芪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作用,诱导后钙调蛋白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黄芪诱导5 h后,可见少量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胞体变圆,自胞体伸出细长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可见巢蛋白阳性细胞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少量细胞呈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呈弱阳性.RT-PCR实验显示,在黄芪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早期,钙调蛋白基因进行了转录,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钙调蛋白mRNA的相对含量运渐增加,诱导30,60,120 min组与对照组钙调蛋白mRNA的相对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53.315,P=0.000).结论:黄芪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初期细胞内钙调蛋白转录水平上调,提示其诱导作用可能与钙调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88.
背景: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再生困难,颅脑损伤后,损伤灶周边区域神经细胞的存活数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如何有效地使移植入创伤性脑损伤灶周边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是目前神经修复再生研究的重点.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灶周边的成活、迁移和分化情况.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加入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刺激大鼠胚胎源性前脑神经干细胞生长增殖,并存体外进行克隆培养,移植前行BrdU标记,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增殖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并观察其移植到Fenney's落体脑损伤模型鼠脑皮质内的成活和辽移情况.结果与结论: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克隆细胞球呈nestin和BrdU阳性,分化后呈NSE,GFAP,MAP-2阳性.免疫组化及荧光双标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7,14 d损伤灶周边散在BrdU阳性细胞.并且GFAP阳性细胞增多.提示前脑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能够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移植后能够在创伤性脑损伤灶周边存活和迁移,形态上显示出与脑组织整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89.
背景:目前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研究报道诸多,但其分化过程很难控制,很多实验的操作方法复杂,分化比率也很低.目的:探索大鼠胚胎前脑神经干细胞体外原代及传代培养方法,并观察其分化规律.方法:胎鼠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出前脑,制备单细胞悬液,以1×1011L-1接种于含N2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传代培养过程中加入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球.诱导分化实验分为多聚赖氨酸铺板组、明胶铺板组和无铺板组.采用体积分数20%胎牛血清刺激其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estin、BrdU及在血清诱导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结果与结论:细胞呈神经干细胞样生长,具有连续增殖能力,可以传代培养.传代神经球中的细胞均呈nestin阳性和BrdU阳性.多聚赖氨酸铺板组和明胶铺板组贴壁后分化为神经细胞能力强于无铺板组(P < 0.01).多聚赖氨酸铺板组略强于明胶铺板组(P > 0.05).神经谱系标记物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均阳性.结果表明,大鼠胚胎前脑富含神经干细胞,其分化观察,多聚赖氨酸和明胶在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中作为细胞贴壁支持物提高分化细胞数量的作用,且多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胃癌组织MGMT的表达.结果: 胃癌中MGMT总阳性率为47.83%(22/46).MGMT在浸润浆膜组和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增高,与浸润肌层和无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体部癌MGMT阳性率较高,与贲门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GMT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MGMT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癌的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