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4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目的:检测大肠癌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的表达情况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79例大肠癌标本中MGMT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中MGMT阳性率为53.16%(42/79),其阳性表达与性别、癌细胞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结论:检测MGMT的表达情况对于大肠癌恶性程度的判断及临床化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32.
细胞周期正常与否与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及恶变密切相关,因此对细胞周期调节因子的研究倍受学者们关注。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是调控细胞周期的重要因子,它们在食管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过程中的表达报道尚少。我们取食管正常黏膜、炎性增生黏膜及鳞癌标本共计103例,进行cyclin E检测,为研究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33.
金属硫蛋白在消化管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胃腺癌(GTAC)、大肠腺癌(LITA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94例消化管癌组织中MT表达率。结果:MT在食管癌、胃癌、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00%(24/32),52.27%(46/88),59.46%(44/74)。癌组织分化程度低和浸润深者MT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组和浸润浅组(P〈0.05)。结论:MT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234.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CIR)大鼠脑皮质Bax,Bcl-2和GFAP表达及川芎嗪的干预作用。方法:72只Wiste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治疗组和大剂量治疗组。其中54只大鼠利用Bannister’s颈动脉血引流法复制CIR动物模型。治疗组分别向腹腔注射川芎嗪50mg/kg或100mg/kg。术后12,24,72h取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ax,Bcl-2和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结果:模型组Bax,Bcl-2和GFAP阳性细胞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治疗组,Bax/Bcl-2大于1;治疗组Bax,GFAP阳性细胞数减少,Bcl-2增多,治疗大剂量组Bax/Bcl-2比值明显下降小于1。结论:川芎嗪能够下调CIR脑皮质Bax和GFAP表达和上调Bcl-2表达,说明川芎嗪通过干预基因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35.
Ang-2和ER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2)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5例乳腺癌及42例乳腺纤维腺瘤中Ang-2和ER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Ang-2阳性率(68.24%,58/85)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7.14%,3/42)(P<0.01),Ang-2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及ER无明显关系(P>0.05).Ⅲ、Ⅳ期乳腺癌者的Ang-2表达阳性率高于Ⅰ、Ⅱ期乳腺癌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的Ang-2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ER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58.82%(50/85),在乳腺纤维腺瘤中无阳性表达.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Ang-2有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36.
大蒜素对实验大鼠卡氏肺孢子虫作用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Pc)是一种常见的机会性致病原虫,由其引起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是艾滋病(AIDS)等各类先天或后天免疫机能低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近年来在医学界受到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主要以戊烷脒或复方新诺明治疗本病,但临床发现这些药物存在用药时间长、毒副作用大、停药后易复发等缺点,  相似文献   
237.
238.
苦参碱抗免疫性肝损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8,他引:40  
目的通过对苦参碱抗免疫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为中药治疗免疫性肝损伤开辟新的途径.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丹参对照组、苦参碱治疗1组和苦参碱治疗2组,后4组大鼠给猪血清ip,7wk以复制肝损伤动物模型,然后分别利用丹参注射液和苦参碱注射液对大鼠进行治疗,共4wk. 实验起11wk后处死动物,经心脏取血,离心制备血清,检测血清中ALT,BUN含量,A/G值,LN,HA含量,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剖腹取肝组织制作光、电镜标本检查.结果实验对照组大鼠血清ALT,BUN,A/G,LN,HA,SOD,MDA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丹参组和苦参碱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较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光镜下观察:实验对照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细胞受损,胶原纤维面密度远远大于其他组;而丹参组和苦参碱治疗2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肝细胞损伤不明显;丹参和苦参碱组间质细胞数目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 电镜下观察:丹参和苦参碱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较,肝细胞变形很少,线粒体膜未见损伤,细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形态与正常对照组近似,基质内胶原纤维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苦参碱具有抗大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9.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19例胃癌组织中的原癌基因(C-erbB-2)和雌激素受体(ER)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C-erbB-2和ER呈阳性表达分别为87例(73.1%)和76例(63.9%)。并提示两者阳性检出率与胃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癌组织侵犯程度及不同年龄组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统计结果显示,在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并证明C-erbB-2和ER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0.
目的观察康脑液1号预处理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病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8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36只),假手术组、模型(缺血再灌注)组、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组、康脑液1号A组、康脑液1号B组。采用线栓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分别于缺血2h后再灌注1d、7d、14d。观察康脑液1号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梗死面积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和病灶中心区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多;康脑液1号预处理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减小梗死面积和减轻病理形态改变(P〈0.05);康脑液1号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GFAP表达减少,而梗死灶中心GFAP表达却增多;康脑液1号A组与康脑液1号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脑液1号预处理可能通过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后GFAP表达而促进脑损伤修复及重塑,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