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21.
22.
广西746例疑似肠道病毒感染病例病原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肠道病毒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肠道病毒感染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广西746例疑似肠道病毒感染者咽拭子、疱疹液和粪便标本共1062份进行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核酸检测。结果共检出485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为45.67%,其中EV71核酸阳性187份,阳性率为17.61%,40份为CoxA16核酸阳性标本,阳性率为3.77%。结论1062份标本中EV71核酸的阳性率高于CoxA16;粪便和疱疹液标本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咽拭子标本的阳性检出率;CoxA16和EV71是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要加强对CoxA16和EV71的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3.
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除病毒的数量和毒力等生物学因素外,与个体差异、伤口部位、受伤程度、伤口处理、疫苗接种等非生物学因素也密切相关,为了解各种非生物学因素对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大小和暴露后狂犬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我们对广西壮族自治区718例狂犬病个案进行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确定2006年11月广西大新县大范围腹泻暴发性流行的病原及其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粪便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用ELISA试剂盒进行A组轮状病毒的检测,对检测阳性标本进行轮状病毒分型并对其中4份检测阳性轮状病毒的vfy7全基因扩增.结果 采集的64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共有30份检测为轮状病毒阳性,总阳性率为46.9%,此次暴发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也符合轮状病毒腹泻特征,RT-PCR进行G/P分型显示为G1P[8]型轮状病毒,VP7氨基酸显示第68位氨基酸改变.结论 G1P[8]型A组轮状病毒是此次腹泻暴发的病原.值得注意的是,此次A组轮状病毒暴发累及儿童和成人.  相似文献   
25.
广西自治区2006-2007年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广西诺如病毒腹泻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及描述性分析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西诺如病毒腹泻疫情报告及个案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西共报告9起(城市1起,农村地区8起)诺如病毒腹泻疫情,累计病例1174例,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75例(6.39%),临床诊断病例1099例(93.61%),无死亡病例.疫情暴发地点主要为农村地区的学校、监狱、自然村屯,农村病例数构成(86.20%)高于城市(13.80%)(P<0.01);病例时间分布有明显季节性,2006年病例时间分布与2007年分布不一致,2006年病例全部集中在9、10和12月,2007年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占总病例数的78.75%(452/574);病例年龄主要为10~19岁(39.52%)和20~29岁(28.88%),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比为2.19∶1,职业分布主要为在校学生和服刑人员.病例症状较轻,病程一般为2~3 d,具有自限性.可能的传播途径包括经水和食物、人传人接触传播等多途径传播.共采集81份病例和10份密切接触者急性期粪便标本,检出诺如病毒RNA阳性72份和5份,检出率分别为88.89%和50.00%.结论 广西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多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发生,具有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秋季和初夏季节.应加强疫情监测,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重点针对疫情好发地区,采取健康教育、加强饮用水卫生和饮食卫生等综合措施,减少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流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广西1986~2005年20年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的动态变化趋势和流行特征,为今后有效防控乙脑提供依据。方法对1986~2005年全区乙脑传染病疫情报告和2004、2005年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6年以来,我区乙脑每年都呈现一定的发病率水平,1986~2005年共发生乙脑病例10 263例,死亡961例,发病率为0.43/10万~2.46/10万,死亡率为0.03/10万~0.26/10万,病死率为4.74%~17.51%。全区14个市中,乙脑疫情以河池、玉林、百色、贵港、钦州5市为重,5市乙脑发病占发病总数的58.48%。每年5月乙脑疫情开始上升,5~8月为流行季节,6~7月为发病高峰期,10岁以下儿童占总发病数的87.73%,散居儿童占67.00%。结论广西是全国乙脑发病高危地区之一,学龄前农村散居儿童发病死亡较多;季节性突击接种乙脑疫苗不能有效控制乙脑流行,农村学龄前散居儿童是乙脑疫苗接种的盲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广西狂犬病病毒(RABV)街毒株与疫苗株N基因序列的差异,为疫苗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和巢式RT—PCR法检测,测定病毒N基因序列全长,同时根据N基因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比较,分析广西近年流行的RABV与国内外10株疫苗代表株N基因序列之间的差异。结果DFA法阳性率为8.84%(350/3961),RT—PCR法检测阳性率1.29%(51/3961),获得N基因全序15份;15份N基因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9.40%。100%和98.40%~99.80%;广西15份(RABV)与国内外10株疫苗代表株N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5.70%~99.70%和94.90%~99.80%,与中国CTN疫苗株N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89.60%,99.70%和98.40%。99.80%。N基因系统发生树分为两大分支,15份(RABV)与中国人用CTN株构成第一分支,其余的疫苗毒株构成第二分支。结论广西犬间流行的RABV与中国人用CTN疫苗株N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在广西地区使用CTN疫苗株效果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28.
甲型肝炎是由HAV 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甲型肝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曾被认为由飞沫传播。1923年Blumer总结分析了美国1812—1922年间的63次暴发报告,开始确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是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Hollinger等[1-2]详细研究了MS-1肝炎病原体在成人志愿者中的表现,证明了甲型肝炎的粪-口传播途径。1973年,Feinstone与Kapikian运用免疫电镜技术在甲型肝炎暴发患者的粪便中首次发现了HAV颗粒[3-4]。1979年,Provost与Hilleman在体外细胞培养HAV成功,对HAV的研究与疫苗的研制具有决定性意义[1-2]。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广西13株狂犬病病毒M基因遗传变异特征及其与狂犬病在广西流行的关系.方法 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2006~2008年广西地区收集到的3961份犬脑组织标本,将榆测结果为阳性的脑组织标本进行RT-PCR扩增,双向测序M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DFA法检测阳性率为8.84%(350/39...  相似文献   
30.
广西北流市分离到基因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监测点之一的北流市分离乙脑病毒并研究其基因分型。方法2006年在广西北流市采集蚊虫标本,在C6/36和BHK-21细胞上进行病毒分离,对病毒分离物进行多种虫媒病毒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获得的乙脑病毒进行E基因扩增、测序和基因分型。结果在北流市采集骚扰阿蚊2588只和三带喙库蚊230只,分61批进行处理,获得3个病毒分离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乙脑抗体反应,E基因测序后基因分型显示为基因Ⅰ型乙脑病毒。结论从广西蚊虫标本分离到基因Ⅰ型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