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目的 总结晚期肝母细胞瘤(HB)患儿的临床治疗结果,探讨晚期HB的临床疗效及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2年8月北京同仁医院儿科收治的40例经病理确诊及分期明确的晚期HB患儿(男29例,女11例;发病年龄3个月~11岁6个月,中位年龄1.9岁)的病例资料,根据美国儿童肿瘤组织肝母细胞瘤国际分期分为Ⅲ期15例,Ⅳ期25例,采用多科室协作模式进行治疗.结果 随访至2012年8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1 ~ 67个月),失访1例,余39例患儿获随访,死亡12例(其中1例为进展期放弃治疗死亡,1例化疗中合并脏器衰竭死亡),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共27例(其中1例为进展期放弃治疗至随访日仍存活),总生存率为69.2%(27/39例).结论 晚期HB儿童一旦伴有远处组织器官转移预后较差,但综合治疗仍可延长患儿生存期及提高临床缓解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总结3例原发于肾脏的儿童恶性横纹肌样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儿童肾横纹肌样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3例病理明确诊断的原发于肾脏的恶性横纹肌样瘤(男2例,女1例),对其发病特点、病理特点、治疗及随访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根据国际儿童肿瘤组织肾横纹肌样瘤的临床分期诊断,3例患儿均为Ⅲ期。均行手术、化疗及放疗治疗。化疗以ICE与VDC交替方案为主,化疗周期分别为6、6、15周期,放疗采用外放疗。随访至2012年7月(3例随访时间分别是8、14、8个月)。2例获完全缓解(CR),1例复发后经手术、化疗及放疗后病情部分缓解(PR)。结论恶性肾横纹肌样瘤是一种少见、病理形态独特的肿瘤。治疗应在明确诊断和确切分期的基础上,行手术、化疗和选择性放疗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63.
目的针对13例椎间隙塌陷合并骨质疏松的L5Ⅱ度滑脱患者采取后路减压经骶骨钛网原位融合固定治疗,并与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经椎间孔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21例患者在临床和影像学预后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共34例患者,其中13例接受后路减压经骶骨钛网原位融合术(A组),另外21例接受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TLIF术式(B组)。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index,ODI)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来评价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估参数包括滑移率,全腰椎前凸角和腰骶角。同时记录了术中相关资料,融合率及围术期并发症。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显著低于B组,所有患者术后背部和腿部疼痛均显着减轻,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骶角、腰椎前凸角、VAS评分和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椎体融合率分别为92.3%和95.2%,A组中2例硬膜撕裂,2例一过性的S1感觉异常,踇长伸肌肌力下降1例;B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固定部位疼痛,1例表浅感染,1例螺钉松动。结论对于存在椎间隙塌陷和/或骨质疏松患者,经骶骨钛网原位融合固定术式可成为TLIF术式外的另一选择。经骶骨钛网原位融合固定与TLIF手术相比较,虽然具有相对较高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但在短期临床预后和影像学结果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4.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接触性皮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人术[1]PICC不仅能减少反复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还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2].但少数患者在穿刺点周围出现过敏反应,经过护理后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五子衍宗方对生精障碍模型大鼠附睾精子参数及血清抑制素B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甲基睾酮组和五子衍宗方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按醋酸棉酚50mg/kg体质量灌胃给药,制备生精障碍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服蒸馏水,甲基睾酮组大鼠灌服甲基睾酮混悬液,五子衍宗方低、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低、高浓度(含1.75g、3.5g生药/mL)五子衍宗方混悬液灌胃,每天1次,连续1个月。观察各组大鼠睾丸湿重、睾丸指数及间质细胞数,按WHO标准,采用WLJY-9000荧光染色精子动(静)态图像分析系统检测附睾精子参数,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抑制素B水平。结果:棉酚可造成大鼠睾丸减轻、睾丸指数减小、间质细胞数减少(P0.01);附睾精子密度降低,活动率和前向运动率(a+b%)下降(P0.05,P0.01),血清抑制素B水平降低(P0.01);五子衍宗方能显著改善大鼠睾丸重量及睾丸指数,增加间质细胞数,改善附睾精子参数(P0.05,P0.01),上调血清抑制素B水平(P0.01),拮抗棉酚造成的大鼠睾丸生精功能损伤。结论:通过上调抑制素B水平,改善睾丸生精功能,可能五子衍宗方治疗不育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MJ-05 A1型超声熏洗治疗机在痔瘘术后应用的有效性。方法将62例痔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MJ-05 A1型超声熏洗治疗机配合痔瘘熏洗3号熏蒸气浪发泡清洗治疗,对照组用痔瘘熏洗3号盆中坐浴熏洗治疗,并观察术后第5天及术后第8天,两组症状体征总得分变化。结果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消除水肿、止痛方面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创口清洁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MJ-05 A1型超声熏洗治疗机用于痔瘘术后治疗有显著疗效,能提高药物熏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7.
音乐疗法在国内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冶疗中,尤其运用于手术室的护理[1],分散患者对手术的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普外科及妇科手术中已有较多的报道[2-3].  相似文献   
68.
目的报道一个五代母系遗传的未知神经变性疾病家系。方法家系调查、临床资料收集、线粒体DNA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本家系5代,共43人,17人患病,男性9人,女性8人,发病年龄5~40岁,呈母系遗传。所有患者均有视神经萎缩,部分患者伴严重肌张力障碍和双侧基底节异常MR信号。分子遗传学检测未发现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有关的已知突变,亦未发现与神经性肌无力-共济失调-色素性视网膜炎(NARP)有关的8893位点突变。结论本家系临床表现独特,且未见与此表型类似的已知线粒体疾病突变位点存在,可能是一种与已知突变不同的LHON或新型线粒体疾病。  相似文献   
69.
离体及动物在体实验研究表明:亨廷顿病(H D)给予肌酸(Cr)补充物可以防止或减缓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出现。但是,在临床试验中,这种神经保护效应不能被复制,其原因可能是进行临床试验的周期太短不能影响临床终点。采用磁共振波谱成像(1H-M R S)作为替代性标记物评估H D患者给予Cr补充物对大脑代谢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共纳入20例患者(年龄46±7.3岁,平均症状持续时间4.0±2.1年,CAG重复次数44.5±2.7)。主要试验终点是服用Cr8~10周前(t1)后(t2)通过1H-M R S测量顶-枕部皮质的代谢变化情况。次要测量指标包括亨廷顿病等级量表的运动部分和…  相似文献   
70.
通过检索加拿大天然健康产品数据库(LNHPD),对在加拿大成功注册上市的92种中成药的特点及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有效注册者所属企业主要集中于北京、广东、天津等中医药发展情况较好的地区;有效注册的中成药包括单味/单一有效成分药64种(69.6%)、复方制剂28种(30.4%),剂型以片剂、胶囊剂为主,具有剂量准确、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