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6篇
  2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41.
目的探讨采用Ilizarov技术结合软组织松解肌力平衡术治疗青少年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9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9例(33足)青少年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20足),女12例(13足);年龄13~28岁,平均17.6岁。依据Diméglio分级:Ⅱ级19足,Ⅲ级14足。给予软组织松解肌力平衡术,同时用Ilizarov技术纠正内翻畸形;术后5~7 d开始调节外固定架至达满意足踝形态为止,拆除外固定架后佩戴矫形支具,并逐渐减少佩戴时间至完全弃用。结果 29例(33足)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18个月。拆除外固定架后均恢复跖行足,无钉道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发生。1足于拆除外固定架后6个月畸形轻度复发,经对症处理后,患者步态恢复正常。其余32足随访期内均无畸形复发。末次随访时,根据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评分为(5.21±3.91)分,与术前(36.73±4.8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27,P=0.000);获优27足、良3足、中3足,优良率达90.91%。患者自评疗效27足非常满意,6足满意。结论 Ilizarov技术治疗马蹄内翻足疗效确切,同时根据症状体征结合适当软组织手术可有效治疗青少年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急诊护士工作疲溃及工作满意度的状况.方法通过采用Maslach工作疲溃量表(MBI),对我院40名急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护士工作疲溃的3层面:情绪耗竭(EE)在中度偏高水平,去人格化(DP)在中度偏低水平,个人成就感(PA)在中度偏低水平;反映出急诊护士总体处于高度工作疲溃.年龄与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呈负相关(P<0.05),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护理行政部门应减轻急诊护士工作疲溃程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应用三联疗法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共同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同对照组相同,另采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HP根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86.0%,治疗有效率为92.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和78.0%,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将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联合应用到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此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患者性别、年龄、病种、出诊时间、地点等资料的流行病学特点,合理安排院前急救班次,使有限的护士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方法分别对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紧急出诊出车抢救的全部院前急救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与2002年比较:1)2003年院前急救患者年龄0~15岁组和81~92岁组明显减少(P<0.05);16~35岁、51~65岁患者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2)2003年病种构成前4位依次为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颅脑创伤、多发伤.3)出诊时间:2003年在00:00~06:00时段患者数明显减少(P<0.05),而在12:00~15:00和18:00~24:00患者比例明显增加(P<0.05).4)出诊地点:2003年乡镇医院及公共场所比例增加(P<0.05),家庭的急诊患者减少(P>0.05).结论随着院前急救病例的流行病学变化,应及时调整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班次,使在院前急救高峰期有足够的护理人员参与院前急救.  相似文献   
45.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南,辖40个县(市、区),人口约3060万,是间日疟流行区,偶有输入性恶性疟。传疟媒介有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中华按蚊区20世纪70年代即控制了疟疾流行;而嗜人按蚊区疫情波动不定,80年代末采取了灭蚊为主,结合消灭传染源的综合措施,自1993年后疟疾年发病宰下降到1/万以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总结不同媒介疟区防治工作,现将重庆市1997—2000年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掌握重庆市克山病病情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克山病监测>WS/T78-1996及<克山病诊断标准>(GB17021-1997)对监测点居民进行普查和发病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共检出克山病29例,其中检出潜在型克山病15例,检出率为0.28%,慢型克山病14例,检出率为0.26%,14岁以下儿童检出率为0.19%.头发硒均数为0.2182 mg/kg,粮食硒均数为0.0169 mg/kg.结论 重庆市仍有潜在型、慢型克山病病例发生,且有儿童新病例检出,环境硒含量属低硒水平.克山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地方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47.
目的:总结20年治疗高血压病经验,探讨中医药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作用与定位。方法:对本院门诊20年所治高血压病患者555例通过问卷调查、体检、辅检等随访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眩晕、头痛、心悸、胸闷、腰酸、耳鸣、乏力、失眠、肢麻、夜尿频位于高血压患者常见症状前10位。中药辨证施治与西药降压结合,绝大部分症状能完全缓解。除耳鸣、夜尿频外,显效率均达到95%以上,总有效率均在96%以上。降压总有效率89.19%。血压达标率77.66%。脑梗死10例11人次,无偏瘫。4例死亡,其中1例明确为脑血管性死亡。无心肌梗死病例。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以阴虚阳亢为常见病机;气血失调、痰浊阻滞为重要病理因素;不良生活方式是生痰之因;中西医结合可提高疗效,减少事件发生及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是可防可控的。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顺铂(cisplatin,DDP)方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07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112例晚期NSCLC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GP)和治疗组(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GP)。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1 g.m-2,d1、8,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d1~3,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治疗组给予GP方案(剂量及用法同化疗组)化疗同时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生存期。结果:对照组50例可评价疗效,治疗组53例可评价疗效。治疗组有效率(RR)为40.5%(21/53),疾病控制率(DCR)为88.1%(46/53),较对照组[RR为30.0%(15/50),DCR为86.0%(43/50)]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总生存期(OS)、Karnofsky(KP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系统反应,治疗组白细胞计数下降、贫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NSCLC能延长OS,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肖鹏  张凡 《现代保健》2009,(24):76-77
目的总结国产可重复型(GF—I型)管状吻合器及线型缝合器进行贲门癌重建消化道中的应用经验。方法贲门癌根治术中使用上海产GF—I型26、29、32号管状吻合器和XF-60线型缝合器进行贲门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结果本组78例贲门癌患者术中均一次性吻合、缝合成功。结论在贲门癌重建消化道中,与传统手工吻合相比,吻合器有方便、快捷、可靠等优点,提高了操作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从而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50.
抗组胺药联合物理疗法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组胺药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玫瑰糠疹(PR)的疗效。方法将96例诊断明确的PR患者,随机分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之间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在抗组胺药物治疗同时接受NB-UVB治疗仪治疗,对照组仅予抗组胺药物治疗。治疗3周后同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9.21d)明显短于对照组(21.32d),P〈0.01。3周后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10例;治疗组痊愈47例,显效2例。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抗组胺药联合NB-UVB治疗PR疗效好、安全、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