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背景:胰岛移植到糖尿病小鼠不同部位影响胰岛移植成功率。目的:比较糖尿病小鼠小网膜、肾被膜和腋窝3个部位胰岛移植效果,探索一个更理想的移植部位。方法: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纯化BALB/c小鼠胰岛;将胰岛移植到造模成功的糖尿病C57BL/6小鼠,按照不同的移植部位小网膜、肾被膜和腋窝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结论:分离纯化后获得高纯度胰岛,每只供体可获得胰岛(102±4)个,并具有良好生物活性;胰岛移植到糖尿病小鼠小网膜、肾被膜和腋窝3个部位后,均能降低血糖至正常范围,移植到小网膜与肾被膜的血糖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低于腋窝血糖值(P<0.05)。移植后第7天,苏木精-伊红染色见小网膜部位移植胰岛形态基本完整,肾被膜部位移植胰岛形态不规则,腋窝部位移植物胰岛完全被破坏,伴炎症细胞浸润,小网膜和肾被膜降血糖效果优于腋窝。说明小网膜血供充足容量大,能够接纳较大体积的移植物,可能作为胰岛移植的理想部位。  相似文献   
42.
通过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于2007-08/2008-08完成的26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来探讨肝移植后早期急性肺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26例患者中,男22例、女4例;活体右半肝移植4例,尸肝移植22例。移植后18例出现急性肺损伤,1例尸体肝移植后7 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8例急性肺损伤患者中,原发性肝癌2例,肝硬化失代偿13例,慢性重症肝炎3例;肝功能Child B级9例、Child C 级9例;移植前凝血功能障碍8例;移植中出血/输血> 6 000 mL 15例;无肝期/低血压时间> 103 min 6例;移植中新肝血流恢复后30 min谷丙转氨酶> 10 μkat/L 12例。从以上得出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慢性重症肝炎,移植前凝血功能障碍,移植中出血/输血> 6 000 mL,移植中新肝血流恢复后 30 min谷丙转氨酶> 10 μkat/L 均是肝移植后发生急性肺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应高度警惕急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56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住院肝癌未发生破裂的5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资料。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在有无门静脉癌栓、肿瘤突出肝脏表面是否大于1 cm ,以及甲胎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FIB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突出肝脏表面大于1 cm ,以及FIB、HBeAg水平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突出肝脏表面大于1 cm ,以及FIB、HBeAg水平是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4.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是结直肠癌的终末期病变,预后较差,多采用保守治疗。近年来,细胞减瘤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逐渐被接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但由于其设备的缺乏、手术的复杂、并发症相对较多等原因未得到普遍应用。本文对其理论基础、技术方法、临床研究及风险与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探索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多模式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肝癌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并分析影响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其中保守治疗25例,根治性手术治疗18例,姑息性手术治疗8例,肝动脉栓塞(TAE)5例,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并以中位生存期(MST)为切割点将根治性治疗组分成2组,对影响根治性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治性手术组6,12,36个月生存率及MST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姑息性手术治疗组及TAE组(P均0.01)。COX回归模型提示肿瘤直径7 cm、高功能状态(PS)评分是影响根治性手术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急诊行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优于保守治疗、姑息性手术治疗及TAE治疗。而肿瘤直径7 cm及高PS评分为术后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过继输注体外扩增同源调节性T细胞(Treg)对小鼠抗肿瘤免疫的影响,探索过继输注Treg治疗方法可能存在的风险。方法免疫磁珠分离法分离小鼠脾脏内CD4+CD25+Treg,流式细胞术测定其纯度后予以CD3/CD28单克隆抗体磁珠和大剂量IL-2(1 000 U/mL)刺激,进行2周2轮次扩增后收集Treg,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测定其体外抑制功能;后将1×107Treg静脉注射BALB/c小鼠,24 h后再注射B16F10肿瘤细胞,同时设置单独接种肿瘤细胞组,14 d后计数肺部移植瘤数目,测定外周血Treg比例。结果新鲜CD4+CD25+Treg纯度大于95%,平均96.3%±2.88%,体外扩增后纯度大于85%,平均87.73%±2.35%;与新鲜Treg相比,扩增后抑制功能未受损(P0.05);给BALB/c小鼠注射1×106B16F10细胞后14 d肺部肿瘤结节数为(14±5)个,先注射1×107体外扩增Treg后再注射1×106B16F10细胞,肿瘤结节数增多为(73±9)个(P=0.007),与单独注射2×106B16F10细胞相当(86±8)个(P=0.230);给C57BL/6小鼠输注5×105B16F10细胞后结节数为(70±15)个,预先输入8×106体外扩增Treg后再注射5×105B16F10细胞,肺部肿瘤结节数明显增多,大于300个,与前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荷瘤小鼠外周血Foxp3+Treg比例上升更为显著(P0.05)。结论过继输注体外扩增Treg诱导移植物免疫耐受的同时,可能抑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因此存在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LS)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2年9月78例行LS的IT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9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有效组(65例)与无效组(13例)患者中,术前1d中位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7×109/L和21×109/L,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66±46) min和(139±29) min.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间术前1d血小板计数(Z=-2.776,P =0.005)及手术时间(t=2.723,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1d血小板计数是预测LS治疗ITP疗效的有效指标(OR=0.964,95% CI:0.932 ~0.997,P=0.031),而手术时间并非有效指标(P=0.051).结论 术前1d血小板计数是一项能有效预测LS治疗ITP疗效的指标.但各种影响因素能否真正起到预测LS治疗ITP疗效的作用,还需进一步通过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8.
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指一定地域内不同类型、层级的公立医疗机构组合起来,成立协作联盟或组建医疗集团,成为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患者在医联体内,可以享受到基层医疗机构与区域医疗中心之间的双向转诊、化验检验结果互认、专家社区坐诊、远程会诊等便捷的优质诊疗服务[1]。建立医联体是推动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等的有效手段,也是控制医药费用、改进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对拓展公立医院改革思路和路径,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发挥协同服务功能有重要意义[2]。  相似文献   
49.
50.
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有20%的发病率,未治疗的患者1年内出血率达50% ~ 80%,病死率高达30% ~ 40%[1].西方国家已逐渐提倡药物和内镜控制、预防及治疗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但在我国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外科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