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论证量子点应用于临床标记神经特异蛋白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国际上周围神经的感觉和运动支的鉴别方法,指出解剖图谱法、神经电生理法、酶化法的费时及不适用于临床等缺点,提出现今可用感觉和运动神经的相对特异蛋白进行标记鉴别。同时针对纳米量子点的最新科研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剖析总结。结果临床手术和基础研究及高科技化学材料的结合应用,将实现快速、准确,术中鉴别神经功能束。量子点技术以其独特的光学特性,必将成为今后神经功能束鉴别的临床应用技术,荧光稳定、明亮、生物相容性好的量子点探针将为鉴别和治疗提供直观依据。结论纳米量子点应用于临床标记神经特异蛋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路凯  白宁  陈方  杨光  何芸 《现代肿瘤医学》2021,(13):2249-2253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及脊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C3H/HeJ小鼠共40只,4~6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肿瘤组(Tumor组)、低剂量甘草酸给药组(G1组)和高剂量甘草酸给药组(G2组)。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接种NCTC纤维肉瘤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Sham组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仅注射不含肿瘤细胞的α-MEM培养基,Tumor组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接种NCTC纤维肉瘤细胞,G1组和G2组股骨远端接种肿瘤细胞后2、24和48小时分别腹腔注射甘草酸100和200 mg/kg。于肿瘤细胞接种前两小时、肿瘤细胞接种后4、7、10、14、21和28天测量机械缩足阈值和自发抬足次数;肿瘤细胞接种后28天,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右侧脊髓L3~5节段HMGB1、IL-1β、IL-10、p-Akt、p-mTOR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右侧脊髓小胶质细胞标记物脊髓背角Iba-1阳性细胞密度和Iba-1免疫荧光阳性面积。结果:与Sham组比较,Tumor组小鼠肿瘤接种后10、14、21和28天机械缩足阈值显著下降,7、10、14、21和28天自发抬足次数明显增多(P<0.05)。与Tumor组比较,G1和G2组小鼠肿瘤接种后14、21和28天机械缩足阈值升高,且自发抬足次数减少(P<0.05);与Sham组比较,Tumor组小鼠肿瘤接种后28天损伤侧脊髓HMGB1、IL-1β、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脊髓背角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和Iba-1免疫荧光阳性面积明显增加(P<0.05)。与Tumor组比较,G1和G2组小鼠肿瘤接种后28天损伤侧脊髓HMGB1、IL-1β、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IL-1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脊髓背角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和Iba-1免疫荧光阳性面积下调(P<0.05)。结论:甘草酸可缓解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形成并减轻脊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EMS 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EMS 第3 代弹道超声波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 方法:对32 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经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EMS 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的临床 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1 例手术获成功,1 例因肝外胆道炎症粘连, 局部解剖不清中转开腹; 平均手术时间为 (115.0±20.5)min;术后并发胆瘘1 例,腹腔感染1 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7 例胆道残 余结石患者经1~2 次胆道镜+EMS 取净;平均住院时间为(9.5±2.1)d;经6~24 个月随访,均 情况良好。 结论: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EMS 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满意,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甲氨蝶呤联合阿达木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9月-2013年8月治疗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25例(甲氨蝶呤联合阿达木单抗)和对照组15例(单用甲氨蝶呤)。观测治疗前及治疗12、24周各项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24周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0%vs.33.3%,P<0.05),除关节晨僵时间缩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治疗组压痛减轻率、肿胀减轻率、VAS评分减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及VAS评分在第12、24周均改善(P<0.05),除晨僵时间治疗24周时2组效果无明显差异外(P>0.05),其他指标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ESR、CRP、RF在第12、24周均有改善(P<0.05),且第24周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12、24周后,2组DAS 28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2组治疗后12、24周Sharp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在24周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6)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4.0%vs.20.0%,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阿达木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能很快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由于其使用方便、包装简单、价格低廉、流通性强,而且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近几年来不仅在全国各地,而且在我省发展也很快。目前,我省已有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有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血)器、还输器、手术包、产包、麻醉包、窥阴器、引流袋等;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有一次性妇女卫生纸、巾、婴儿尿布(垫)、医用棉签棒、餐巾纸、套餐具、筷子、牙签等。 根据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的要求,1992年起我们对全省的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并对各地(州)市的产品进行监督监测管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五种血清脂肪因子水平与腹部脂肪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06-2020-12于我院门诊或住院发现的108例肥胖新诊断T2DM患者,70例年龄和体重相符的非糖尿病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受检者均检测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脂联素(APN)、脂肪素(AP...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内镜辅助下胃癌黏膜剥除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8,给予胃癌根治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n=50,给予内镜下辅助胃癌黏膜剥除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胃肠通气和胃排空的时间、止痛药使用的次数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辅助下胃癌黏膜剥除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好,恢复度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光磁双模态分子探针Gd-DO3A-ethylthiourea-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Gd-DO3A-EA-FITC)在脑组织间隙(interstitial space, ISS)成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磁示踪组(6只)、荧光示踪组(6只)和光磁示踪组(12只),光磁示踪组随机分为磁示踪亚组(6只)和荧光示踪亚组(6只)。分别在大鼠尾状核区注入磁示踪剂钆-二乙三胺五乙酸(gadolinium 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 Gd-DTPA)、光示踪剂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和光磁双模态分子探针Gd-DO3A-EA-FITC,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测示踪剂在脑ISS中的扩散和分布,利用自主研发的脑ISS图像处理系统测量Gd-DO3A-EA-FITC和Gd-DTPA在脑ISS内的扩散系数、清除率、体积分数和半衰期等扩散参数。注射示踪剂2 h后,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LSCM)对离体脑切片进行荧光信号的采集,并对比分析斜矢状位切片中示踪剂扩散分布的最大面积。结果:Gd-DTPA和Gd-DO3A-EA-FITC在鼠脑内的平均扩散系数分别为(3.31±0.11)×10-4 mm2/s和(3.37±0.15)×10-4 mm2/s (t=0.942,P=0.360),清除率分别为(3.04±0.37) mmol/L和(2.90±0.51) mmol/L (t=0.640,P=0.531),体积分数分别为17.18%±0.14%和17.31%±0.15% (t=1.961,P=0.068),半衰期分别为(86.58±3.31) min和(84.61±2.38) min (t=1.412,P=0.177),扩散分布最大面积分别为(22.71±1.00) mm2和(23.25±0.68) mm2 (t=1.100,P=0.297),两者的各项扩散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TC和Gd-DO3A-EA-FITC在鼠脑内扩散分布最大面积分别为(22.10±1.29) mm2和(22.61±1.16) mm2 (t=0.713,P=0.49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DO3A-EA-FITC的扩散面积略大于FITC。结论:Gd-DO3A-EA-FITC与传统的Gd-DTPA的成像结果相同,可用于ISS的测量。  相似文献   
20.
白宁  赵小莹 《人民军医》2014,(10):1093-1094
目的:观察狼疮性肾炎(LN)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LN伴AKI 61例,另外选择同期无AKI的LN 60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1)观察组浆膜炎发生率8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P〈0.05);肾病综合征发生率6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3%(P〈0.05)。观察组Scr和尿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2)两组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抗双链DNA抗体(ds-DNA)阳性率、抗Sm抗体阳性率及补体C3降低比例,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肾脏免疫荧光出现"满堂亮"现象比例9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3%(P〈0.05)。(3)观察组细胞性新月体、毛细血管袢坏死、透明血栓及"白金耳"等病理特点出现率,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LN伴AKI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表现较严重,宜及早诊断、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