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21.
目的了解口腔修复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方法对我教研室参与口腔修复学理论授课的11名教师和接受本门课程理论教学的2006级口腔专业7年制6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83.87%学生认为授课老师态度认真,87.10%学生认为授课老师知识水平高,29.03%学生认为理论课和实验课内容时间衔接不合理,43.55%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效果欠佳,49.30%学生认为最难懂的章节是活动义齿,在理论授课前做到既复习又预习的学生仅为6.35%;30.77%教师对目前理论授课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及课堂纪律好的老师均占63.64%,56.25%老师认为理论授课难点为内容繁杂,老师认为双语教学最困难之处在于教师英语表达不熟练(41.67%)及学生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50.00%),58.33%老师认为双语教学模式应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结论口腔修复学的理论教学应更加生动、形象且通俗易懂。学生应加强学习的主动性,课前预习将有益于提高听课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试色糊剂对全瓷贴面颜色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上严重变色或缺损的上前牙50颗,行全瓷贴面修复(Ips-empressⅡ全瓷系统制作).贴面粘结前由同一实验人员用试色糊剂试色,将全瓷贴面就位后未涂试色糊剂时作为对照组,用电脑比色仪测定其及5种试色糊剂[A1、A3、Transluent(Trt)、White opaque(WOT)和B0.50paque(B0.5)]试色后的L*、a*、b*值,用卡尺测量被测点的瓷层厚度,根据公式△Ea*b*=(△L*2+△a*2+△b*2)1/2、Cab=(a*2+b*2)1/2、Hab=arctan(b*/a*)计算每种糊剂试色后的色差及Cab、Hab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色差值(△Ea*b*)和L*、Cab、Hab值的变化.结果:50例全瓷贴面被测点的平均瓷层厚度为1.088mm,用5种试色糊剂试色后,与对照组之间的色差大小依次为WOT、B0.5、A3、A1、Trt,WOT糊剂和B0.5糊剂引起的色差分别为2.371NBS和1.842NBS,临床上肉眼可以识别,主要表现为L*值和Cab值增大(P<0.05).其余3种糊剂引起的色差不明显,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试色糊剂有遮色作用,且对黏结剂的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对变色严重的基牙,可以选用遮色性能较强的WOT或B0.5黏结剂,以削弱基牙颜色对贴面颜色的影响;对变色不严重或无需遮色的基牙,可以酌情选用其他3种黏结剂进行粘结.  相似文献   
23.
全口义齿着色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  相似文献   
24.
我科自 1 992~ 1 999年 5月以来 ,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 ,治疗 1 62例患者 ,取得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62例 ,男性 1 1 2例、女性 50例 ,比例 2 2 4∶1 ,年龄 2 3~ 72岁 ,平均 4 7岁。工程师 1 5例、教师 2 6例、工人 53例、干部 2 7例、农民 1 2例、运动员 2 5例、医师 4例。发病时间在 1m之内 3 0例 ,2~ 5m62例 ,6m~ 1年 58例 ,1年以上 1 2例。肩周炎 1 2 2例 (其中右肩95例、左肩 2 7例 )、肱骨外上髁炎 1 6例 (右 1 2例、左4例 )、手部腱鞘炎 1 8例、膝踝关节韧带炎 6例。1 2 发病原因  本…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研究中国上海地区汉族青年人群恒前牙体部颜色特征.方法:132例20-35岁青年志愿者纳入研究,男性49例,女性83例;前牙发育正常,牙体完整,活髓,牙面清洁,无色素沉着、软垢、牙石,无前牙漂白史,使用OLYMPUS Crystaleye电子比色仪进行测量,共获得1584颗上下颌恒前牙体部的颜色参数L*、a*、b*值,按照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不同牙位分组,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青年人群前牙体部色度范围为L*:71.54±4.13,a*:2.11±1.30,b*:19.29±4.02;上颌前牙体部色度范围L*:71.00±3.18,a*:2.33±1.41,b*:20.00±3.81,下颌前牙体部色度范围L*:72.28±3.19,a*:1.89±1.12,b*:18.62±4.00,上下颌前牙体部色差△E为1.93.上中切牙体部色度值参数为L*:73.06±2.60,a*:1.39±1.08,b*:17.71±3.13,下中切牙体部色度值参数为L*:73.14±3.34,a*:1.21±0.87,b*:15.40±2.63;上侧切牙体部色度值参数为L*:70.52±3.29,a*:1.98±0.94,b*:18.97±2.93,下侧切牙体部色度值参数为L*.72.15±3.56,a*:1.64±0.86,b*:17.94±2.76;上尖牙体部色度值参数为L*:69.41±2.42,a*:3.61±1.14,b*:23.28±2.83,下尖牙体部色度值参数为L*:71.58±2.37,a*:71.58±2.37,b*:22.42±2.86.中切牙、侧切牙、尖牙体部色度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颌左右同名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下颌同名牙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群前牙中中切牙明度最大,其次为侧切牙,尖牙明度最低,色相与彩度则相反,由中切牙至尖牙逐渐增加,颜色渐偏黄、红.比色时应注意前牙列的变化规律和上下颌前牙颜色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汉族青年人群前牙颜色特征。方法:使用OLYMPUS Crystaleye电脑比色仪测量148例18?35岁汉族青年共1769颗上下颌前牙颈、体、切端的L*、a*、b*值,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青年人群前牙的牙颈部色度范围为L*:70?96±3?05,a*:4?19±1?30,b*:21?10±3?52;体部色度范围为L*:71?63±3?21,a*:2?13±1?30,b*:19?43±3?99;切端色度范围为L*:68?08±2?91,a*:1?25±1?23,b*:15?89±3?71。前牙颈部、体部、切端两两比较L*、a*、b*值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②中切牙、侧切牙、尖牙三者间颈、体、切部的L*、a*、b*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左右同名牙之间,其颈、体、切部的L*、a*、b*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之间同名牙颈、体、切部的色度值进行比较时,除中切牙体部L*值、切端L*值、侧切牙颈部a*值、切端a*值、切端b*值、尖牙颈部b*值、切端b*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青年人群前牙并非均一颜色,比色时应注意颈、体、切分区比色,并注意不同牙位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8.
急性缺血性脑梗塞中医认识及用药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由于基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辅助检测手段,尤其是CT、MRI相继问世和广泛,对急性脑梗塞(下简称脑梗塞)认识有所深化,诊断率逐年上升,笔者结合近10年来临床研究,谈谈中医认识,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29.
目的老年人戴用全口义齿的满意度调查。方法调查90例需要重新修复全口义齿的病例旧义齿使用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牙槽嵴情况、人工牙磨耗程度及义齿基托形态等,戴用全口义齿后面下1/3距离、颌位关系、面部丰满度、合平面、人工牙排列位置,患者重新义齿修复的原因及对旧义齿的满意度等。结果患者对旧义齿美观满意度为55.5%,咀嚼功能满意度为58.6%。重新修复原因分别为:义齿固位不良者86.7%,面部欠丰满者45.6%,咀嚼无力者38.9%,人工牙不满意者37.8%,黏膜疼痛者23.3%,义齿损坏者21.1%。患者主观评价旧义齿面下1/3距离短和面部欠丰满分别为67.7%和45.6%。旧义齿基托边缘过薄占57.8%,合平面偏高、偏低分别占23.3%、12.2%,人工牙排在牙槽嵴顶占96.7%,人工牙磨耗占90%。结论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有美观的要求。成功的全口义齿应能最大程度地取代失去的组织,因此印模时应能正确复制前庭沟的宽度,人工牙应排列在唇、颊向内的力与舌向外的力保持平衡的原天然牙的位置。牙槽嵴条件丰满的患者尽量选用瓷牙或硬质树脂牙。  相似文献   
30.
金黄散加消瘀膏治疗痛风急性发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中医药学会定于2005年7月中旬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全国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稿件经审稿录用后将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刊、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增刊上刊出。参加大会学术交流。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论证书和国家1类继续教育学分。现将有关征要求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