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2 毫秒
11.
目的探讨哮喘模型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活性的变化及其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卵蛋白(OVA)致敏并激发大鼠建立哮喘模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培养AM。利用全细胞电压钳模式记录AM细胞膜上的Kv电流,观察比较哮喘模型组和对照组Kv通道活性的变化。结果病理学检测发现哮喘模型组(n=7)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加,BALF细胞总数显著增高,与对照组(n=7)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AM百分比无明显差异;应用Kv通道特异性阻断剂4-氨基吡啶(4-AP)后电流幅度明显降低,证实检测到的AM细胞膜上的电流为Kv电流;哮喘大鼠AM细胞Kv电流幅度[(243.56±133.56)pA,n=10]较对照组[(656.23±162.34)pA,n=11]明显降低(P<0.01)。结论哮喘大鼠AM细胞Kv通道活性降低,可能导致AM兴奋性增高,易被激活分泌各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从而参与哮喘炎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哮喘大鼠肺泡巨噬细胞IL-6和TNF-α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卵蛋白(ovialbumin,OVA)致敏并激发大鼠建立哮喘模型,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代替;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us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并用RMPI1640培养AM。各组细胞在利用LPS(5μg.ml-1)处理12小时前后,通过RT-PCR技术检测肺泡巨噬细胞中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病理学检测发现哮喘模型组(n=7)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增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显著增高,与对照组(n=7)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肺泡巨噬细胞经LPS处理后,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n=7,P<0.01)。无论LPS处理与否,哮喘组肺泡巨噬细胞IL-6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n=7,P<0.01);TNF-α的表达水平变化情况与IL-6相似,但其显著性不及IL-6高(n=7,P<0.05)。结论哮喘大鼠肺泡巨噬细胞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由此可见,哮喘大鼠的肺泡巨噬细胞被激活并且产生IL-6和TNF-α从而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肝性脑病是各种原因所致肝脏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早期发现、早期及时治疗对于降低其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数字连接试验(number connect tests,NCT)是心理智能检测的方法之一。为探讨NCT在肝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笔者对65例肝炎肝硬化患者检测了NCT,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哮喘模型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电压依赖性钾通道(Voltage-dependent potassiumchannel,KV)活性的变化及其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卵蛋白(ovialbumin,OVA)致敏并激发大鼠建立哮喘模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us alveolarlavagefluid,BALF)培养AM。利用全细胞电压钳模式记录AM细胞膜上的KV电流,观察比较哮喘模型组和对照组KV通道活性的变化。结果哮喘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显著增高,与对照组(n=7)比较差异显著(P<0.01);哮喘大鼠AM细胞KV电流幅度[(243.56±133.56)pA,n=11]较对照组[(656.23±162.34)pA,n=11]明显降低(P<0.01)。结论哮喘大鼠AM细胞KV通道活性降低,可能导致AM兴奋性增高易被激活分泌各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从而参与哮喘炎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轻中度气道阻塞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bronchodilator reversibility test,BDT)结果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以预测患者BDT结果。方法 采用横断面设计纳入2014年—2021年澳亚重症哮喘协作网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确诊哮喘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70%的患者,进行结构问卷调查、BDT、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concentration of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检测、痰诱导及外周血常规检测。根据BDT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通过LASSO回归筛选变量构建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共纳入334例轻中度哮喘患者。与BDT阴性组(n=240)比较,BDT阳性组(n=94)的肺功能、哮喘控制和生活质量更差、外周血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及FeNO更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哮喘控制问卷得分、哮喘相关生活...  相似文献   
16.
伤寒、副伤寒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近年伤寒、副伤寒的发病规律、临床新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30例伤寒、副伤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该组病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复杂多样,典型特征少见。30例伤寒、副伤寒病例中有18例为副伤寒甲。喹诺酮类和第3代头孢茵素疗效佳,所有病例全部治愈。结论:通过对该组病例分析,伤寒、副伤寒临床表现呈不典型趋向。副伤寒甲沙门杆菌在我省流行较为突出。喹诺酮类和第3代头孢菌素可作为治疗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医护一体化的教育与管理对门诊患者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基于澳亚重症哮喘协作网真实世界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516例成人哮喘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哮喘教育和管理及阶梯治疗策略,入组后1、3、6和12月进行随访,评价用药依从性、肺功能、哮喘症状控制和哮喘急性发作事件。结果与基线比较,随访期结束时患者用药依从性(47.7%vs.81.5%,P<0.05)、肺功能和症状控制明显改善[ACT:20(16,23)vs.23(21,24),P<0.05;ACQ:0.67(0.17,1.50)vs.0.17(0,0.50),P<0.05],86.0%哮喘患者获得完全或良好控制。随访12个月时,哮喘急性发作(14.2%vs.36.2%,P<0.01)、住院(8.5%vs.15.3%,P<0.01)较过去1年明显减少。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较低的用药依从性[RR=1.52,95%CI(1.02,2.25),P=0.039]、抑郁症状[RR=1.19,95%CI(1.05,1.34),P=0.007]和过去12月急性发作[RR=2.81,95%CI(1.49,5.27),P=0.001]是未来哮喘急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真实世界,通过医生与患者的共同决策,按照哮喘阶梯治疗策略,加强医护一体化的哮喘教育和管理,绝大部分哮喘患者可获得完全或良好控制。较低用药依从性和抑郁症状是哮喘急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医护一体化的哮喘管理,尤其是心理护理,或许是进一步提高哮喘控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观察了17-β羟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及其代谢产物2-羟雌酮(2-hydroxyestrone,2-OHE1)、2-羟雌二醇(2-hydroxyestradiol,2-OHE2)和多巴胺(dopamine,DA)受体激动剂piribedil对大鼠垂体前叶细胞(aneriorpituitarycells,APC)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E2(10-6mol/L)可促进APC生长,A10-5mol/L的piribedil却可抑制APC的增殖活性。提前12h加入E2或2-OHE2、2-OHE2可抑制piribedil的效应,但E2对piribedil效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DHaseⅠ敏感位点的存在,是染色质水平上基因活化调节的重要基础之一。为探讨E2诱发垂体PRL瘤形成的表基因机制,本工作观察了E2诱致的垂体催乳素瘤催乳素基因DNaseⅠ敏感位点的改变。结果表明:E2诱致大鼠垂体前叶PRL瘤细胞PRL基因的DNaseⅠ敏感位点较正常大鼠增多,提示在E2诱发PRL瘤形成过程中,PRL基因处于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