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70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9篇
  1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明确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长期效果以及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的具体部位,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复发。方法 232例再次行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采用Lasso环状电极标测,明确其心房-肺静脉电位恢复部位,并在CARTOTM系统指导下予以消融。结果 232例第2次手术病例术中标测示44例(19.0%)无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且术中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的部位多存在于左肺静脉前上部65例(28%)、前下部49例(21.1%)、右肺静脉后上部59例(25.4%)及后下部61例(26.3%)。28例行第3次手术,术中标测示无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的有16例(57.1%)。5例第4次手术术中标测仅有1例左下肺静脉电位恢复。结论环肺静脉隔离术后,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肺静脉电位传导有恢复的趋势,并且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存在易恢复区,多集中于左肺静脉前上部、前下部、右肺静脉后上部及后下部。部分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经多次手术可达完全隔离。  相似文献   
72.
移毒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主要是利用脏腑、经络、皮部相通的原理,在体表选择有助于排出体内毒邪的安全部位,将原始病灶的毒邪转移至选定部位经由体表溃烂排出,从而达到减轻乃至治疗原发疾病的目的。其治疗病种从早先的痈疽后被援用治疗癌症、癫痫等其他病证。本文整理了从清代开始有关重要文献,分析各种移毒法的异同,整理了该法的历史发展轨迹。笔者认为,当代中医学的移毒法是继承基础之上的创新,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急诊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评分与凝血功能变化关系,为临床提供合理SIRS病情评估,指导治疗。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2009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到广西医科大学东院急诊科急诊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者218例,进行评分分组并测定患者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值,比较不同评分分组间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 SIRS患者的凝血系统指标中,随着SIRS评分升高,PLT和Fg逐渐减少(P<0.01),PT、APTT和DD逐渐延长和增加(P<0.01);SIRS患者评分与PLT和Fg含量呈负相关,与PT、APTT和DD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SIRS凝血功能紊乱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凝血纤溶系统活化指标PLT、PT、APTT、Fg、DD均可作为反映SIRS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在SIRS评分基础上结合SIRS患者的凝血功能动态检测,从而更好地进行SIRS病情评估,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4.
张勇  李峥  李猛 《医药论坛杂志》2011,(23):116-117,119
目的讨论喹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双向抑郁患者的疗效及转躁率的影响。方法将46例双相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分别予MECT治疗,研究组加用喹硫平治疗。疗程3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3周末评定疗效,同时用BRMS躁狂量表评定躁狂症状。结果研究组HAMD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研究组转躁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MECT治疗双相抑郁效果明显,并能显著减少诱发躁狂的风险。  相似文献   
75.
目的比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540例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其中多支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组(CR组,247例),多支病变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IR组,29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远期随访结果。结果与CR组比较,IR组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处数、严重程度、三支病变比例、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分叉病变数量均明显升高(P〈0.05)。随访(32.4&#177;2.4)个月,IR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CR组(P〈0.05)。IR组再次血运重建比例和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完全血运重建是MACE、再次血运重建的危险预测因子(P〈0.05),但未见对远期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实现完全性血运重建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长期预后效果优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者。不完全血运重建是MACE事件、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成年血友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知晓与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血友病患者口腔保健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抽取于北京市血友病管理中心登记并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的全部成年血友病患者进行自设问卷调查。结果问卷调查北京市成人血友病患者97例,回收问卷97例,患者中位年龄36岁(18,68),患者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患者比例仅为31.96%。受调患者口腔保健知识整体知晓率为67.19%,口腔保健行为的整体正确率为41%。结论我国血友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知晓和行为均较差,血友病患者还没有全面重视口腔保健,急需整体规范的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探讨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三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血药浓度与体重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三组,分别给予单药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6个月末监测患者血药浓度(PDL)、血脂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项指标,同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较之治疗前,氯氮平组、利培酮组随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而血脂各项指标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在体重、血脂中总胆固醇(TC)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在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项,利培酮组在甘油三酯(TG)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齐拉西酮组随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而体重及血脂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利培酮的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对患者的体重及血脂代谢均有影响,且氯氮平的影响大于利培酮;齐拉西酮的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对患者的体重及血脂代谢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观察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特点,探讨脑灌注与临床严重程度、强迫思维、强迫行为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技术,对首发且未经治疗的40例强迫症患者和40例正常人于静息状态下行脑血流显像.以小脑皮质的放射性计数值为参考,计算各脑区放射性计数比值(RAR).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对强迫症患者进行临床特点评定.结果 强迫症组的双侧前额叶、前颞叶的RAR值分别为(94.4±6.4,99.8±6.6,91.6±6.1,92.6±6.6),高于正常对照组(88.1±7.3,86.9±8.9,84.0±7.2,83.4±7.2),差异有显著性(t=6.78,11.93,7.15,9.40;均P<0.05).强迫总分平均为(29.32±8.75)分,强迫思维分平均为(21.28±4.90)分,强迫行为分平均为(8.03±5.34)分.双侧前额叶、右侧前颞叶的RAR与强迫思维成正相关(r=0.617,0.309,0.358;均P<0.05);未显示脑灌注与强迫行为相关.结论 强迫症患者双侧前额叶、前颞叶脑血流灌注存在明显增高现象,且双侧前额叶、右侧前颞叶高灌注与强迫思维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80.
杨关林  李峥  陈岩  张哲 《医学综述》2009,15(1):34-3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分化为各种组织的能力。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中最常见、最危重的病症之一,在全世界有很高的发病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