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4篇
中国医学   12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9 毫秒
71.
72.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海马结构NIX的变化。方法以Morris水迷宫检测野生型和突变型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技术观察转基因小鼠海马结构促凋亡蛋白NIX的变化结果野生型和突变型小鼠逃避潜伏期中位数分别为29.00 s和38.00 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和突变型小鼠搜索策略相比,突变型较野生型使用的搜索策略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和突变型小鼠NIX免疫反应阳性物灰度值中位数分别为103.83和12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和突变型小鼠海马结构NIX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92.18±7.81和103.07±1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和突变型小鼠海马结构NIX与线粒体共定位的数目分别为240.94±169.48和544.18±3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出现学习记忆障碍,海马结构促凋亡蛋白NIX的量增多,且NIX与线粒体共定位的量增多,提示NIX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改变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介绍当前临床广泛应用但又长期富有争议的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的安全性评价情况。方法:检索并综合近期国外发表的有关文献进行分析与综述。结果:罗格列酮与心功能不全有一定关联。结论:依据循证资料.罗格列酮的总体评价是利稍大于弊.对其弊应予重视,为此.医师必须在知情同意下.严格掌握适应征:即只能用于其他降糖药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一直使用此药有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者。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转基因小鼠不同脑区β-淀粉样蛋白(Aβ)与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分布,探讨二者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体视学方法检测Aβ与LC3在AD转基因小鼠各脑区的含量变化。结果 (1)突变型小鼠脑内的Aβ与LC3表达量多于野生型小鼠;(2)Aβ与LC3在突变型小鼠的M1、M2、GD、CA1、CA3、CPu的表达量高于野生型小鼠的相应区域;(3)Aβ与LC3在突变型小鼠海马的GD、CA1、CA3脑区与躯体运动区的M1、M2中的表达量相当,且上述区域的表达量多于CPu,在Cb中表达最少;(4)突变型小鼠LC3与Aβ的分布呈正相关性(r=0.486,P<0.05)。结论 (1)Aβ与LC3在野生型与突变型小鼠相应脑区的分布具有差异性,且二者在突变型小鼠不同脑区中的表达存在差异;(2)LC3在AD转基因小鼠脑中的表达随Aβ表达的增加而增多,提示LC3在AD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退药情况的调研和分析,探索并提出干预和降低我院退药发生的建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我院药房信息系统(pharmacy information system,PIS)调取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的门诊退药数据,对退药的品种、金额、科室、频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造成退药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我院2009-2011年门诊退药总次数、总金额均呈上升趋势;三年中,退药次数与退药金额位于前十位的科室及退药类别相对集中;应关注单价较高的品种退药金额的增长,除诊断用药外,退药金额的变化趋势与退药次数没有相关性;退药原因主要包括医生开错、患者自愿不取、医保过量等因素。结论:退药现象客观存在,医院需从信息系统、处方行为、医保筛查和管理制度等方面构建完整的退药干预系统,借助PDCA理论持续改进,减少退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瘰疬宁对淋巴结核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T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204例淋巴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三联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内制剂瘰疬宁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和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本组治疗前(P0.01),CD3~+CD8~+CD69~+效应性T细胞(Teff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本组治疗前(P0.05)。2组患者治疗后,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含量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干扰素γ(IFN-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P0.01)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P0.01)。结论:瘰疬宁可能通过下调Tregs、上调Teffs及降低炎症因子TNF-α和IFN-γ来发挥其治疗淋巴结核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78.
朱珠  张玮 《口腔医学》2021,41(5):398-402
目的 探讨川续断皂苷Ⅵ对小鼠成肌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配制浓度为1×10-8~1×10-3 mol/L的川续断皂苷Ⅵ药物溶液,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其对小鼠成肌细胞的细胞毒性和增殖能力。然后用碱性磷酸酶活性分析确定促进其成骨分化的最佳浓度。最后采用免疫印迹分析、实时定量PCR和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分化效果。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1×10-3、1×10-4 mol/L川续断皂苷Ⅵ对小鼠成肌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P<0.01)。1×10-8~1×10-5 mol/L对细胞增殖无明显作用。1×10-6 mol/L川续断皂苷Ⅵ促进小鼠成肌细胞成骨分化作用最为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1×10-6 mol/L川续断皂苷Ⅵ组的ALP、Runx2、Ocn和Col1α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茜素红染色也显示有更多的钙结节形成。结论 1×10-6 mol/L川续断皂苷Ⅵ能明显促进小鼠成肌细胞的成骨分化,但对其增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肺功能脉冲震荡法对学龄前期儿童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方法:选取我院80例学龄前期支气管哮喘患儿(其中40例发作组和40例缓解组),40例健康学龄前期儿童.所有儿童分别运用脉冲震荡法和肺功能常规通气法进行肺功能检测,观察不同组别IOS测定结果和不同组别常规通气法测定的结果,并分析不同病组患儿IOS各指标异常率和不同病组患儿常规通气法指标异常率.结果:不同组别患儿在进行IOS检查后发现发作组和对照组相比,除R20之外的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作组除了R20其他指标与缓解组相比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缓解组和对照组相比,其中R5-R20和Fres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病组患儿进行IOS发现缓解组除了R20之外其他指标与发作组都具有差异(P<0.05).所有组别的儿童在进行肺功能常规通气检测后发作组在各个指标都与缓解组和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缓解组在FEF25,FEF50和FEF75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组的患儿在进行肺功能常规通气法检测后发现除了FEF75之外的指标,缓解组与发作组相比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功能脉冲震荡法在学龄前期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0.
朱珠  张政  施爱明  胡展红  沈珠  潘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10):1026-1030,1034
目的: 分析比较血管外科常见下肢静脉性、动脉性溃疡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为制订合理有效的抗感染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20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180例下肢溃疡感染患者(分泌物培养阳性),根据病因分为2组,A组为静脉性溃疡,共114例;B组为动脉性溃疡,共66例,采集创口分泌物相关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比较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结果: 180例患者中共检出23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23株,占52.12%,革兰阴性菌113株,占47.88%。A、B 2组革兰阳性菌检出率分别为52.08%、52.17%,革兰阴性菌检出率分别为47.92%、47.83%。革兰阳性菌中,A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B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粪肠球菌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福平、红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中,A组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头孢唑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B组以阴沟肠杆菌、黏质沙雷菌为主,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呋辛的耐药率较高,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静脉性溃疡和动脉性溃疡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均多于革兰阴性菌,但两类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占比有所不同,这些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临床上应选择敏感性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