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癌基因BMI-1对中心体复制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BMI-1在中心体扩增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磷酸钙转染法在细胞中高表达野生型、带有Myc-tag的Myc-BMI-1质粒及两个BMI-1的RNAi序列,Western blot检测BMI-1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观察中心体数目的变化.[结果]首先检测了抗BMI-1抗体特异识别重组和内源性BMI-1蛋白;高表达BMI-1于HeLa和MCF-7细胞中导致中心体的扩增;在Cos7和U2OS中因RNAi降低BMI-1翻译而抑制了中心体的扩增.[结论]癌基因BMI-1在中心体复制扩增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膀胱癌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目前关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缺乏有效判断预后的标记物.本研究旨在检测人膀胱癌组织中的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住院患者中的13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旁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癌旁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膀胱癌组织(16.7%vs.54.3%,P<0.05).G1、G2、G3级膀胱癌中Bmi-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0.6%、54.3%和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肿瘤和浸润性肿瘤中Bmi-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2.5%和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大小、分级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数目及复发无明显相关性(P>0.05).本组随访44~8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6个月,浅表性膀胱癌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9.6%和39.2%(P<0.05);Bmi-1蛋白阴性和阳性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78.5%和50.8%(P<0.05).结论:Bmi-1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Bmi-1蛋白的检测有助于膀胱癌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33.
多西他赛单用或与顺铂联合对舌鳞癌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进行多西他赛单用或与顺铂联合对舌鳞癌增殖抑制作用的体内外实验研究,探讨其在舌鳞癌乃至头颈部鳞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体外培养中国人舌鳞癌细胞系Tscca,采用MTT的方法检测多西他赛与顺铂单药或联合对舌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建立人舌鳞癌裸鼠动物模型,通过隔日测量肿瘤的大小和实验结束时肿瘤的重量,研究多西他赛单用或与顺铂联合在体内对舌鳞癌荷瘤鼠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结果体外研究表明多西他赛单药对人舌鳞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多西他赛抑制Tscca细胞增殖的IC50为0.018μmol/L;与顺铂联合对Tscca的抑制作用得到显著增强;在体内实验中,DDP组、docetaxel组、DDP docetaxel组的抑瘤率分别为72.6%、73.8%、94.6%,两者联用对荷瘤鼠肿瘤生长发挥了协同作用。结论体内外实验证实多西他赛单用或与顺铂联用可显著抑制舌鳞癌的生长,展现了多西他赛在舌鳞癌治疗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EGFR靶向治疗药物Iressa与顺铂联用对舌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的方法检测Iressa与顺铂联用对舌鳞癌细胞系Tscca和Tca8113抑制作用的效率。【结果】Iressa抑制Tscca和Tca8113细胞增殖的IC50值分别为18.03 μmol/L和29.98 μmol/L(P=0.002);Iressa与顺铂联用加强了对舌鳞癌细胞系Tscca、Tca8113的增殖抑制,而且当Iressa提前24h或48h使用时,这种协同作用更加明显。【结论】Iressa可抑制舌鳞癌细胞系Tscca和Tca8113的增殖,与顺铂联用可协同抑制Tscca和Tca8113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和顺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人肺癌细胞株的生长影响及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激酶(P-S6K1)的表达在雷帕霉素抑制肺癌细胞增长中的意义。方法:用不同浓度(0、0.1、1.0、10.0、100.0 nmol/L)的雷帕霉素处理人肺癌细胞株,药物敏感试验判断雷帕霉素的敏感株和不敏感株,MTT法检测其对人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观察人肺癌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上下游蛋白分子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比较P-S6K1在用药前后的表达。结果:4个浓度(0.1、1.0、10.0、100.0 nmol/L)的雷帕霉素持续作用72 h,除H1299细胞株外,对HLAMP、A549和PAa细胞株的抑制率相应增加(P〈0.05),100.0 nmol/L时的抑制率达到最大(P〈0.05),A值的变化与抑制率一致。位于mTOR上下游的AKT、S6K1、4E-BP1、eIF4E蛋白在所有细胞株中均有表达,P-S6K1在敏感株中呈高表达,在不敏感株中未检测到。在HLAMP和A549中P-S6K1用药后6、12、18和24 h较用药前有所降低。结论:雷帕霉素能抑制人肺癌细胞生长,P-S6K1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肺癌细胞株对雷帕霉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6.
鼻咽癌癌变过程中EBERs表达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曾木圣  汪慧民 《癌症》1996,15(1):4-7
本文采用重组质粒pSP65(带有EBERs的基因)体外转录合成的地高辛标记的单链反义RNA探针,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处于癌变不同阶段的鼻咽活检组织中EBERs的表达状况。EBERs检出率为:鼻咽癌(23/24),正常鼻咽组织,慢性炎症增生及单纯性增生和化生(0/30),异型增生和化生(5/8),头颈部其它肿瘤(0/5),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灶(1/1),进一步证明:(1)EBV与NPC密切相关;(2)  相似文献   
37.
细胞外囊泡是细胞释放的核外粒体、凋亡小体、癌小体与外泌体的统称。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间信号传导方式,其在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细胞外囊泡的研究近年来快速发展,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研究齐飞并进。细胞外囊泡不仅可作为液体活检的重要靶标,也为药物的传递提供了新的转化思路。本文将对细胞外囊泡的来源、生理与病理功能、纯化与检测手段和转化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期待细胞外囊泡转化产品尽快进入临床应用,为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p53功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53功能测定法对49例鼻咽癌活检组织进行p53功能检测.[结果]49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有21例出现p53功能异常,异常表达率为42.86%.Ⅰ/Ⅱ期鼻咽癌病人p53功能异常表达率为33.33%(5/15);Ⅲ期鼻咽癌病人p53功能异常表达率为36.84%(7/19);Ⅳ期鼻咽癌病人p53功能异常表达率为53.33%(8/15).鼻咽癌病人中IgA/VCA抗体滴度≥1∶160者p53功能异常表达率为44.74%(17/38),IgA/VCA抗体滴度≤1∶80者p53功能异常表达率为20.00%(1/5).EA/IgA抗体滴度阳性者,p53功能异常表达率为43.24%(16/37);EA/IgA抗体滴度阴性者,p53功能异常表达率为33.33%(2/6).追踪研究表明,鼻咽癌病人肿瘤远处转移者中,p53功能异常表达者占23.81%(5/21);而p53功能正常表达者占3.57%(1/28).鼻咽癌病人p53功能异常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57.14%(12/21);p53功能正常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75.00%(21/28).[结论]p53功能表达正常的鼻咽癌病人预后较好.p53功能的检测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39.
EB病毒编码的BARF1基因在人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的BamHⅠA区域的早期基因BARF1能使猴肾上皮细胞永生化,使人淋巴细胞和呲类动物的成纤维细胞发生恶性转化,但有关该基因在人上皮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EBV-BARF1基因对人上皮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及能否使之发生恶性转化。方法: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cDNA3-BARF1,转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建立稳定表达BARF1基因的HBE细胞株;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生长速度、在软琼脂中集落形成能力及对裸鼠的致瘤能力。结果:EBV-BARF1基因转染细胞生长旺盛,失去接触抑制能力,生长速度增快,并在裸鼠体内成瘤。结论:EBV的早期基因BARF1作为病毒的癌基因,在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结肠癌组织中Bmi-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织标本、瘤旁结肠上皮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Bmi-1,并以5例结肠息肉标本为对照。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Bmi-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64例结肠癌标本中Bmi-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2.5%(40/64),64例瘤旁结肠上皮组织中Bmi-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2.5%(8/64)。与瘤旁结肠上皮组织相比,结肠癌标本中Bmi-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在结肠息肉组织中未见Bmi-1蛋白阳性表达。不同Dukes分期及病理分级的患者Bmi-1蛋白阳性表达率相比,P均<0.05。结论 Bmi-1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