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及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针对Survivin的ASODN和正义核苷酸(SODN)序列,制备脂质体-寡核苷酸复合物并转染MG-63细胞,分为空脂质体(Lip)组、脂质体介导的SODN(Lip-SODN)组和脂质体介导的ASODN(Lip-ASODN)组。采用免疫细胞染色法检测MG-63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转染48h后的Survivin蛋白水平,MTT法检测转染24、48和72h后MG-63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48h后MG-63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Survivin主要表达于MG-63细胞的胞核。Lip-ASODN组的Survivin蛋白水平均低于Lip-SODN组和Lip组。不同浓度Survivin ASODN对MG-63细胞的增殖抑制程度不同,Lip-ASODN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Lip组,且呈浓度依赖性;而Lip-SODN组的增殖抑制率与Lip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p-ASODN组的凋亡率为(88.47±0.79)%,高于Lip组的(10.01±0.90)%和Lip-SODN组的(4.12±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向Survivin的ASODN可以显著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选择策略,分析复发以及影响患肢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1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且经病理确诊的120例纳入研究。其中男66例,女54例,首诊时年龄为15~66岁。其中10例合并病理性骨折。手术方式采用病灶刮除+植骨,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瘤段切除术以及假体重建术;分析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复发及肢体功能的因素,包括发病部位、病理性骨折及手术方式。结果 120例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10个月。术后复发7例,复发率5.83%。按发病部位可分为股骨上端10例,股骨下端41例,胫骨上端38例,胫骨下端4例,腓骨上端7例,肱骨上端7例,桡骨上端3例,桡骨下端9例,尺骨下端1例;生长在膝关节周围的病例则有69例。行病灶扩大刮除+植骨术的20例中5例(25.0%)局部复发,行病灶扩大刮除+骨水泥填充的36例中2例复发(5.5%),行瘤段切除的32例及行假体置换的32例均无复发。10例合并病理性骨折的病例中2例复发(20.0%)。结论骨巨细胞瘤尤以膝关节周围最为好发。手术方式与术后复发的风险相关。可通过扩大刮除及骨水泥填充的方式,既彻底保留患肢功能,又降低术后并发症。而对于病灶浸润较广泛的患者来说,病灶切除+假体重建的选择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4.
15.
套细胞淋巴瘤于1992年由Banks在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由非典型小B淋巴细胞组成,广泛围绕正常生发中心,套区增宽(起源于淋巴结滤泡套区内的小B细胞),故称为套细胞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10%,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兼具惰性和侵袭性淋巴瘤的最差特征.结外孤立病灶为首发症状的套细胞淋巴瘤鲜有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以肘部孤立包块为首发症状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来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南京军区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实验组,手术移植用梯度降温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兔股骨半髁植入,以金属螺钉固定;对照组将取下的自体股骨半髁原位植入,用与实验组相同的内固定方法固定。②术后4,8,12周取标本行大体标本观察,苏木精-伊红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大段同种异体骨愈合过程的表达情况。结果:24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移植骨段大体观察:第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移植骨段已与宿主完全连接成一整体,外周骨痂已塑形。②两组自体骨与异体骨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第12周,实验组自体骨与异体骨间见较多成熟骨小梁,自体骨与异体骨连接处髓腔基本融合,于异体骨外侧新形成皮质骨结构。对照组已形成新皮质结构,有大量成熟的骨小梁结构,髓腔基本融合。③骨形态发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第4周:实验组皮质骨外周见较强的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阳性染色主要位于不成熟的骨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胞浆及其分泌的基质中,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的形式使得间质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和骨细胞。对照组骨折断端两侧均有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第8周:异体皮质骨周围的骨痂中可见阳性表达,新形成的管状结构中呈“镶边”样排列的成骨细胞为阳性表达,其周围尚有一些软骨细胞核阳性表达。对照组与实验组相似,新生血管和新骨生成较实验组为多。第12周:实验组及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均较少。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移植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与自体骨相似。骨形态发生蛋白染色在新生骨及其周围类基质表达阳性。结论:①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早期起重要作用,其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的形式使得间质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和骨细胞,从而促使新骨形成。②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早期(4周)过程中骨诱导与骨吸收同时存在时,骨形态发生蛋白发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在大分子药物的设计中,往往需要在载体与药物之间引入新的基团,即连接基.选择合适的连接基,可以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形式和释放速率.目的:制备和表征一种新的大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7-06/2008-11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L-天冬氨酸,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BOP试剂购自美国Sigma公司,其余均为国产试剂.甲氨蝶呤出连云港恒瑞制药有限公司赠送.方法:实验把甲氨喋呤与PHEA和PHEA-suc偶联,制备琥珀酰化的α,β-聚-(2-羟乙基)-D.L-天冬酰胺-甲氨喋呤(PHEA-Suc-MTX)和α,β-聚-(2-羟乙基)-D,L-天冬酰胺-甲氨喋呤(PHEA-MTX).主要观察指标:采用红外图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方法检测大分了靶向药物的结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PHEA-Suc-MTX和PHEA-MTX中甲氨喋呤的含量.结果:PHEA-MTX和PHEA-suc-MTX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确认.甲氮喋呤与PHEA及PHEA-suc共价偶联,其甲氨喋呤含量分别为5.80%及5.86%.结论:合成的大分子靶向药物PHEA-MTX、PHEA-SUC-MTX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8.
同种异体骨移植中的骨形成相关因子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及其相关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在同种异体骨移植中的表达。方法:以移植兔桡骨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植入后4、6、8、10和12周取各组节段骨痂,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 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BMP-2、TGF-β和VEGF的mRNA表达和变化趋势,比较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移植的多因子表达情况。结果:RT-PCR结果经半定量分析显示,BMP-2、TGF-β和VEGF在4~12周的变化均呈非线性曲线,在第8周时BMP-2及TGF-β、VEGF的表达量均为最高。结论: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移植后骨组织内存在BMP-2、TGF-β和VEGF的持续分泌表达,其表达趋势与成骨细胞骨形成的活跃程度呈正相关,并且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移植后多因子表达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异体骨关节移植在胫骨上段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胫骨上段骨肿瘤患者接受同种异体骨父节移植的方法并评价该办法在胫骨七段保肢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方法1998年9月~2003年6月埘15例胫骨上段骨肿瘤患者行瘤段切除异体骨关节移植。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14~56岁。7例胫骨上段进展性骨巨细胞瘤.未接受化疗;8例胫骨上段恶性骨肿瘤,分别为骨肉瘤6例、梭形细胞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均接受新辅助化疗.术前1~2个疗程、术后4~6个疗程。Enneking分期:IB期7例、ⅡA期2例、ⅡB期6例。所有患者采用广泛性边缘切除.移植异体骨关节长度6~16cm,平均12cm。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3~58个月.平均27个月。接受化疗的8例胫骨上段恶性骨肿瘤无骨折,5例骨性愈合,3例骨不连,其中2例合并感染.局部复发1例,均行股骨下段截肢;Mankin评分:优2例,良2例,一般1例,差3例,优良率为50%。7例胫骨上段进展性骨巨细胞瘤,无感染和局部复发;2例骨小连.关节不稳2例,戴膝关节支具行走;Mankin评分:优3例,良2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71%。结论胫骨上段肄体骨父节移植有较高的许发症,但优势不可忽视,为胫骨上段进展性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提供可选择的保肢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36岁。因右臀部及右侧大腿部疼痛1个月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右臀部包块,CT检查示右髂骨及髂腰肌包块。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以“右髂骨骨破坏”收住入院。检查:心、肺、腹未见异常,右髂骨中段内侧可扪及-3cm×3cm左右肿块,质软,边缘清楚,表面光滑,轻度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