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8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291篇
内科学   210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97篇
特种医学   80篇
外科学   227篇
综合类   610篇
预防医学   233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253篇
  2篇
中国医学   288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患者男,28岁。反复发作心悸5年。2004年6月再次发作心慌、胸闷、持续1d仍不能缓解。在我院做心电图示:宽QRS波心动过速,心率150次/min。体检:神志清,面色苍白,血压90/60mmHg,心脏无杂音,心电图检查如图1所示:各导联QRS波宽大畸形(0.12s),呈右束支阻滞图形伴西北向电轴,R R间距匀齐,心率143次/min,每个QRS波之后似有一逆行P波。胸片、心肌酶学、抗“O”、血沉均阴性,彩超示心脏结构正常。考虑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史。经静脉给予心律平70mg后,心动过速终止,但仍有频发的室早,室早形态与心动过速时QRS波形态相同,考虑为室性心动过速。一…  相似文献   
72.
槲皮素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结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氚标记的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血小板膜上受体结合的影响 ,试图证明该药为一新型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受体拮抗剂。方法 :以放射配基结合试验观察 [3H]PAF与兔血小板受体特异性结合的作用 ;以分光光度法测定PAF诱发血小板黏附的强度。结果 :槲皮素可浓度依赖地抑制2 5 ,5 0 ,10 0nmol·L- 1 [3H]PAF与兔血小板受体的特异性结合 ;该药可明显抑制PAF诱发的血小板黏附 ,具明显的量效关系 ,其IC50 为 39 8μmol·L- 1 。结论 :槲皮素具抗PAF作用 ,为一新的PAF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糖尿病(DM)大鼠不同病程心肌纤维化及其相关病理变化。方法选取18只DM心肌模型后大鼠随机分为DM大鼠1个月组(DM1组)、3个月组(DM3组)、6个月组(DM6组),每组6只。另选18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采用氯胺T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为心肌胶原总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心肌胶原蛋白Ⅰ、Ⅲ和心肌细胞心肌型α肌动蛋白(α-acti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平均积分吸光度(A)。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结果DM6组心肌胶原总含量明显高于DM1组和DM3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DM3组心肌胶原蛋白Ⅰ表达伴随TGF-β1的表达开始明显增加(P<0.01)。心肌细胞心肌型α-actin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各组大鼠心肌横切面可见粗大胶原纤维相互连接成网状,排列紊乱,分布不匀。α-actin表达明显减少,有糖原沉积现象。结论胶原蛋白Ⅰ呈现持续性增加是DM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主要原因。TGF-β1参与了心肌纤维化发生的早期过程。糖原沉积和心肌细胞心肌型α-actin表达减少是DM心肌病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海藻氨酸 (KA )致痫后海马神经元谷氨酸转运体 (Glu Ts)的功能变化 ,观察牛磺酸(Tau)对 KA点燃及点燃后海马神经元 Glu Ts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4 0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 组 )、KA组 ( 组 )、Tau低剂量组 ( 组 )、Tau高剂量组 ( 组 ) ,每组各 10只。 组和 组分别腹腔注射低剂量 (1g/kg)和高剂量 (2 g/ kg) Tau,每日 1次 ,第 3天注射后 0 .5小时 ,与 KA组一起腹腔注射 KA10 mg/ kg,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NS) 1m l。观察各组的痫性发作情况 ,并于 2 4小时后将大鼠处死 ,剥离右侧海马 ,制备海马突触颗粒 ,测定其摄取 3H- L -谷氨酸的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KA组点燃后海马神经元 Glu Ts功能降低 (P<0 .0 1) ;与KA组相比 , 、 组的点燃潜伏期延长 ,点燃率、痫性发作分级及死亡率均降低 ,海马神经元 Glu Ts功能增强 ,其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KA可造成海马神经元 Glu Ts功能降低 ,Tau可抑制 KA引起的癫痫发作 ,其原因可能部分与改善海马神经元 Glu Ts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5.
髋部骨折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发生比例,与之相伴随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发生髋部骨折的最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的存在,并在骨折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具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增高骨密度的特点,能够有效降低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同时又具备较好的用药安全性,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骨质疏松类药物。但是,近几年有研究指出长期服用双膦酸盐可抑制骨组织自然更新,导致骨折延迟愈合和再骨折的发生。本文就双膦酸盐类药物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动机性访谈(MI)在脊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进行脊椎后路手术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术前访视、准备、唤醒实验指导、术后护理、康复指导等),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周至少访谈2次,连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JOA)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WHO生活质量问卷(WHO-QOL-100)评分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JOA评分、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在心理、社会、生理、环境、独立性、生活信念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动机性访谈能有效预防脊椎后路患DVT的形成,促进患者术后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单侧指动脉结扎治疗无静脉可供吻合手指末节断指再植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单侧指动脉结扎的方法再植各种原因引起的末节断指21例共25指,术后常规“三抗”处理,并密切注意观察并记录指体末端血运情况。结果共再植25指,失败2指,3指出现静脉危象,经小切口放血后成活,总成活率92%(23/25),此术式成功率为80%(20/25)。术后随访12~14个月,平均(12.3±1.9)个月,成活指体手指指腹饱满,两点辨别觉、痛温觉等恢复好。结论单侧指动脉结扎治疗无静脉可供吻合手指末节断再植能够有效降低无静脉可供吻合断指再植术后如静脉危象等发生率,有效提高再植成活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乙肝相关健康教育需求问卷,对2011年7月-12月选取的70例临床住院慢性乙肝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研究文化层次、年龄、病程与健康教育需求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文化层次、年龄、病程阶段的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各不相同(P<0.01),学历、年龄、病程与健康教育需求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不同年龄、学历、病程开展多方位自主化连续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9.
<正>脑卒中后的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GHS),是患者偏瘫上肢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1]。纠正GHS的方法有电刺激、肩吊带、针灸、康复训练、肌效贴等[2]。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TENS)是常用的电刺激治疗方法,Ekim等[3]发现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