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3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9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19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146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658篇
内科学   224篇
皮肤病学   125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193篇
综合类   898篇
预防医学   387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396篇
  1篇
中国医学   395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0 毫秒
91.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脂餐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抗原浓度的即期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安慰剂,n=13)、氟伐他汀组(40 mg/d,n=13)、缬沙坦组(80 mg/d,n=14)和联合组(氟伐他汀:40 mg/d 缬沙坦:80 mg/d,n=13)4组治疗1周,禁食12 h后测高脂餐前(空腹,F)、后(4 h,P)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PAI-1和t-PA抗原及血脂浓度.4组分别治疗1周后再重复以上实验1次,并测量4组治疗前、后的血压.结果 高脂餐后血浆三酰甘油(TG)[F:(1.94±0.91)比P:(3.15±1.48)mmol/L]、可溶性P选择素[F:(259.8±124.0)比P:(345.7±138.4)ng/mL]、PAI-1[F:(36.4±13.1)比P:(48.7±18.5)ng/mL]和t-PA抗原[F:(9.6±3.2)比P:(13.5±6.0)ng/mL]浓度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高脂餐后血浆TG浓度分别与高脂餐后可溶性P选择素(r=0.430)、PAI-1抗原(r=0.421)浓度显著相关(P<0.01).治疗1周后,缬沙坦组和氟伐他汀组的高脂餐后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PAI-1和t-PA抗原浓度较各自空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空腹和高脂餐后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PAI-1和t-PA抗原浓度较治疗前基础水平显著降低(P<0.05).联合治疗一周后也明显地抑制了高脂餐后可溶性P选择素、PAI-1与t-PA,虽然仍有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的变化发生在血脂变化之前.结论 与氟伐他汀或缬沙坦的单用相比,极短期两药联合应用有效地降低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空腹和高脂餐后的血浆PAI-1和t-PA抗原浓度.  相似文献   
92.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MP)耐药基因和13种呼吸道病原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0例MPP患儿的BALF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核酸及其耐药基因,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_(1)N_(1)、甲型流感病毒H_(3)N_(2)、乙型流感病毒、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人博卡病毒、人鼻病毒、肺炎衣原体、人偏肺病毒、MP、人冠状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采用 χ^(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100例BALF标本,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及耐药基因,83例(83.00%)MP阳性,其中78例(93.98%)耐药,均为23S rRNA结构域V区A2063G的点突变。多重PCR法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89例(89.00%)阳性。79例(79.00%)检测到MP,其中74例(74.00%)仅检出MP,5例(5.00%)同时检出MP合并其他病原。10例(10.00%)检测出其他病原。0~4岁组病毒检出率高于>4~6岁组( P=0.042)和>6岁组( 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MPP患儿的BALF标本绝大部分可检测到MP,耐药现象严重,以A2063G的点突变为主。少数BALF标本中可检测到其他呼吸道病原和2种或3种病原。  相似文献   
93.
目的:采用循证评价和文献综述的方法,总结和分析目前已发表的儿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感染病例、临床实践指南或专家共识以及儿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感染药物治疗经验,以期为儿童SARS-CoV-2感染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知识库)、WanFang Data、SinoMed和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和诊治专栏)等数据库,根据文献研究特点和需要,设置快速检索策略和时限,对符合纳入标准研究中的药物治疗部分进行总结和描述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报告儿童病例的研究或综述(共196例患儿)和8篇指南,对儿童SARS/MERS感染的药物治疗经验进行综述。截至目前,已报道儿童感染病例的药物治疗方案基本依从儿童SARS-CoV-2感染指南推荐,且与既往发表的儿童SARS/MERS的药物治疗经验基本一致。α-干扰素为最常应用和最多推荐的抗病毒药物,其他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多参考成人用法,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临床研究进一步予以证实;糖皮质激素和人免疫球蛋白在重症患儿中的应用尚存在争议,需权衡利弊谨慎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需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其他治疗(如中医药)同样需要更多数据予以支持。结论:目前对于儿童SARS-CoV-2感染,尚无确证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这与儿童SARS/MERS的药物治疗经验基本一致,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仍需进一步临床试验证据和用药经验总结的支持。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肺癌化疗护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109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6例)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护理1周时匹兹堡睡眠质量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周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肺癌化疗患者,可改善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化疗不良反应的形成.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探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提高中成药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对采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前后含有中成药处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后,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6.63%,明显低于采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前44.50%。结论:采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处方内中成药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将成为今后医院处方审核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97.
心房扑动2∶1传导由于F波重叠在QRS波中,极易被误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Bix法则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如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即当P波位于2个QRS波群中间时,应考虑QRS波群中可能隐藏有P(F)波。作者报道1例应用Bix法则得以明确诊断的窄QRS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98.
巨R波形ST段抬高少见,多发生在前壁。我院2003年12月~2006年6月应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1500例中发现“巨R波形”ST段抬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8、54岁。其中1例发生在下壁,1例发生在下侧壁,并行冠状血管造影,实属少见。追踪观察如下。  相似文献   
99.
选择大血管并发症的T2DM患者各45例,同期伴与不伴进行分析。结果: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唧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均明显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5):而HDL—C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5),提示:在降糖同时,对血脂异常的治疗。对防止大血管病变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调查该院2009~2013年间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耐药性与临床分布,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SA的耐药性和标本来源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使用ATB细菌鉴定仪及配套细菌鉴定条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执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到562株SA,主要来自分泌物、痰液和脓液,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18株,占总数的38.79%。SA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其次是红霉素和克林霉素。所有菌株均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和利奈唑胺敏感。MRSA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头孢西丁、四环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二者的耐药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SA和MRSA分离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耐药状况仍然严重,万古霉素依然是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因此,加强SA耐药性监测,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是预防SA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