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了解脉压增大(脉压≥50 mm Hg,1mm Hg=0.133k Pa)的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踝臂指数的检测现状。方法 2011年4月至2012年9月,选取中国北部、南部和西部的96个大、中、小城市的709家医院进行的大型横断面调查。入选脉压增大(脉压≥50 mm Hg)的高血压患者36259例。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数量、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患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根据脉压分为50~60 mm Hg,60~70 mm Hg和≥70 mm Hg三层。询问病史(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和糖尿病史)、吸烟史;记录PWV、IMT和踝臂指数的检查情况。现场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结果患者IMT、PWV和踝臂指数的检查率分别为20.7%、8.8%和7.8%,即未做IMT、PWV和踝臂指数检查的患者分别为79.3%、91.2%和92.2%。进一步分析,在检查的患者中,IMT(≥0.9 mm和粥样斑块)、PWV(12 ms)和踝臂指数(≤0.9)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65.7%、40.9%和47.4%。IMT、PWV和踝臂指数异常的检出率在高危患者中分别为86.8%、68.5%和22.9%,在很高危患者中分别为66.1%、40.2%和48.2%。脉压50~60 mm Hg,60~70 mm Hg和≥70 mm Hg组的IMT异常的检出率分别是39.3%,66.6%和80.7%;PWV异常的检出率分别是24.6%,43.0%和59.0%。结论我国城市中,脉压增大(≥50 mm Hg)的高血压患者血管病变相关项目的检测率低。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定量估计中国人群高血压的疾病负担。方法 使用2010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0)中国部分的方法和结果。利用人群平均收缩压、人群死亡、伤残损失寿命年(YLL)、早逝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数据,以及校正了回归稀释系数的血压与相关疾病的联系强度数据,计算2010 年中国人群归因于高血压的死亡、YLL、YLD 和DALY。结果 在所有心血管病死亡和DALY中,高血压的贡献为64.0%。2010 年中国因高血压死亡共计204.3 万例,其中男性115.4 万例,女性88.9 万例;心血管病死亡200.7 万例,慢性肾病死亡3.5 万例,由高血压导致的死亡占全部死亡的24.6%。中国人群因高血压造成的DALY高达3 794万人年,其中男性为2 332.6 万人年,女性为1 461.4 万人年;YLD为236.5 万人年,YLL为3 557 万人年,合计占总DALY 12%。结论 与全球水平相比,无论是死亡还是DALY,中国人群归因于高血压的比例均较高,高血压造成的健康影响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我国主要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化情况,为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2004—2011年死因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年度、不同年龄组心血管病死亡性别比的差异和变化趋势,并对2010年不同地区间心血管疾病死亡性别比进行比较。结果2004—2011年,全国各主要心血管病死亡率除风湿性心脏病以外。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性别比(男性:女性)为1.37—1.59;各类心血管疾病死亡性别比呈逐年升高趋势,尤以其他心脏病的上升幅度最快;各年龄组心血管病死亡性别比均呈上升趋势,并表现为低年龄组上升速度较快的特点;心血管病死亡率性别比以30-45岁年龄组最高,75岁以上组最低。2010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性别比表现为农村高于城市(其他心脏病除外)、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的特点。结论针对农村和东部地区,尤其是低年龄组男性人群开展心血管病的预防和干预,同时提示,女性人群风湿性心脏病的防治是今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修医师的基本现状,为个性化教学和提高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继续教育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9年2月~2012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修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学员的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原单位的基本情况、来进修学习的目的等,并对收回的101份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5年以来,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修医师56.4%为男性,43.6%为女性;进修时平均年龄33.5岁,平均工作年限9.6年,原单位距北京1000公里以上的57.4%,大专5人,本科及以上106人,主治医师75%,副主任医师以上18.8%。进修医师来自三甲医院者占79.2%,其中教学医院占78%,自愿来进修学习的比例78.2%。结论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修医师以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为主要人群,具有较好的前期教育基础和临床工作经验,亚专科进修目的明确,为开展个性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总结咽旁间隙恶性副神经节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自201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并经病理确诊的咽旁间隙恶性副神经节细胞瘤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21~57岁。患者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检查,其特点是咽旁间隙富血供病变,与颈部大血管关系密切。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颈外入路或颅颈联合入路肿瘤切除术及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其中5例患者行1次手术,2例患者行2次手术,1例患者行3次手术。所有患者均无脑血管损伤并发症。7例患者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1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1例患者术后行放射治疗,1例行术后化疗。所有患者均无死亡。结论 咽旁间隙恶性副神经节细胞瘤发病少,其治疗是以手术为主,同时需结合肿瘤特点及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