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评估二尖瓣修补治疗非风湿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效果。方法:1997-06至2007-06,本组为301例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施行了二尖瓣成形手术,其中162人为男性,139人为女性,117人为中度关闭不全,184人为重度关闭不全。平均年龄为(53.2±16.4)岁(15~72岁)。术前NYHA心功能Ⅱ级55例,Ⅲ级187例,Ⅳ级59例。99例前瓣脱垂(腱索断裂64例,腱索延长35例),后瓣脱垂139例(腱索断裂88例,腱索延长51例),前、后瓣都脱垂63例。患者中7例合并冠心病,1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2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手术均使用可膨胀聚四氟乙烯缝线替换腱索(4CVGore-Tex缝线)。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二尖瓣环扩张,都常规使用二尖瓣瓣环成形环施行瓣环成形。所有手术都在全麻、中度低温(28℃~31℃)及体外循环下进行。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6.2±12.3)min。结果:1例术后早期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患者术后因重度二尖瓣反流导致溶血而施行了机械瓣置换。除死亡和换瓣者以外,所有患者术后都予以随访(2个月~10年)。除1例外,其余的患者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 15例心脏人工机械瓣相关并发症外科治疗初步经验。方法 本组 15例患者中 ,男 7例 ,女 8例 ,年龄 315 9岁 ,平均 (4 5 .5± 8.0 )岁。术前均明确诊断 ,人工机械瓣心内膜炎 4例 ,单纯主动脉瓣周漏 4例 ,单纯二尖瓣周漏 4例 ,单纯主动脉瓣并二尖瓣周漏 2例 ,二尖瓣栓塞 1例。肺水肿 10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 6例。再次手术距首次手术时间间隔 1个月至 72个月 ,平均 (2 1.9± 18.2 )个月。本组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再次主动脉瓣替换术 4例 ,再次二尖瓣替换术 2例 ,主动脉瓣周漏修补术 2例 ,二尖瓣周漏修补术 5例 ,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周漏修补术 2例。同期手术包括主动脉右心室交通残余漏修补术 1例 ,三尖瓣成形术 4例 ,主动脉瓣替换术 1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例。结果 手术死亡 5例 (33.3% )。术后低心排、多脏器功能衰竭 (3例 )为死亡主要原因。 1例为劈胸骨时损伤主动脉大出血 ,术后深昏迷死亡 ,中毒性休克死亡 1例。存活 10例 ,随访 ,死亡 1例为再次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半年瓣膜栓塞 ,余 9例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人工机械瓣膜病外科治疗值得 ,但手术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复杂型主动脉根部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复杂型主动脉根部瘤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 包括Bentall术10例,保留主动脉瓣主动脉根部再植术3例,主动脉瓣再悬吊术8例.同期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部分弓置换术3例或全弓置换术4例,降主动脉腔内支架2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成形术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部分弓置换术1例.结果 本组住院病死率23.8%(5/21),死亡原因分别为出血2例,纵隔炎2例和肾衰竭1例.致命和非致命并发症发生率61.9%(13/21),分别为出血5例,呼吸衰竭3例,纵隔炎2例,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例和肾衰竭1例.结论 复杂型主动脉根部瘤手术风险较高,需采取有效综合措施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主动脉根部瘤外科治疗危险因素和疗效.方法 1996年8月至2009年11月,连续92例主动脉根部瘤手术中男56例,女36例;年龄14~77岁,平均(44.8±1.4)岁.合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5例,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72例,马方综合征47例.行经典Bentall术59例,纽扣法Bentall术13例,主动脉瓣悬吊术14例,用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作David Ⅰ术6例.结果 住院死亡8.7%,并发症率31.7%.随访期死亡18例,远期并发症12例.单变量分析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为男性、非马方综合征、同期手术、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阻断≥120 min和术后第1天输血>1500 ml;住院死亡危险因素为紧急手术、同期手术、主动脉阻断≥120 min、主动脉夹层和术后第1天输血>1500 ml.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认为同期手术和术后第1天输血>1500 ml是并发症和住院死亡危险因素.所有病人1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1±2.0)%、(88.1±4.7)%和(54.0±9.2)%,平均生存(9.9±0.6)年,95%可信区间8.7~11.0.结论 各种主动脉根部瘤手术安全、有效,早、中、长期结果较满意,提倡用纽扣法Bentall术,谨慎选择合适病人作主动脉根部重建术.
Abstract:
Objective Evaluate the outcome of aortic root reconstruction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influencing surgical results. Methods Between August 1996 and November 2009, 92 patients(56 men, 36 women) aged from 14 to 77years [mean (44.8 ±1.4) years] with aortic root aneurysm underwent aortic root reconstruction. 72 patients had over moderate aortic valve insufficiency. 47 patients suffered from Marfan syndrome. The aortic pathology was aortic dissection in 45. Bentall technique was used in 59 patients, the button technique in 13, the David I with the Valsalva graft in 6 patients and the aortic valve resuspension in 14 patients. Results The hospital mortality rate was 8.7%. The major complications 31. 7%. 18patients died during the period of follow-up. Late complications among 55 survivors were 12. Univariate predictors of the morbidity were the presence of male, non-Marfan, concomitant procedure, deep hypothermia cardiac arrest, aortic cross clamp time and blood infusion. Risk facts for mortality were emergent or urgent operation, aortic dissection, concomitant procedure, aortic cross clamp time and blood infusi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risk factors of concomitant procedure and blood infusion were responsible for bot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e overall long-term survival rate is (97.1 ±2.0)% at 1-year, (88.1 ±4.7)% at 5-year, (54.0 ±9.2)% at 10-year. The mean for survival time is (9.9 ±0.59) year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8.70 -11.01. Conclusion The aortic root restitution procedures are safe and effective in general. The short and long-term outcome is satisfactory. The button technique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reimplantation coronary patch. Valve-sparring aortic root reconstructions show promise in safety and applicability.  相似文献   
15.
术中动脉导管破裂的抢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中动脉导管 (PDA)破裂大出血是少见但致命的并发症。 198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间 ,10 91例单纯或复杂型PDA病人在我院接受外科治疗 ,术中PDA破裂 14例 ,抢救成功 12例。现就其破裂的可能原因、抢救方法及预防措施进行讨论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中男 5例 ,女 9例。年龄 4~ 2 7岁 ,平均(17 9± 6 4 )岁。劳累后胸闷、心悸 13例 ,胸痛 2例 ,声音嘶哑、下肢水肿、无症状各 1例。胸骨左缘 2、3肋间 2 /VI级舒张期杂音 12例、2 /VI级收缩期杂音 2例 ,P2 亢进 ,震颤 6例 ,周围血管征 10例。心电图示左室肥大 10例、右室肥大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瓣下狭窄病理解剖及外科治疗价值。方法 分析21例主动脉瓣瓣下狭窄病例的病理形态及外科治疗结果。根据Kelly分型,纤维隔膜性狭窄10例,肌纤维性狭窄11例。行纤维隔膜切除术12例,室隔肌肉开槽术1例,室隔肌肉切除术8例。同期纠治合并畸形。结果 主动脉瓣瓣下狭窄病理形态复杂、病变范围大、合并畸形多。Kelly分型对手术有一定指导意义。本组无早期死亡。随访10例病人,远期疗效不确定。  相似文献   
17.
任书南  邱兆昆 《上海医学》1999,22(12):737-739
目的 探讨Ebstein畸形的病理解剖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988年6月至1997年11月,连续对26例Ebstein畸形患者施行外科治疗,其中17例(65.4%)施行三法瓣成形术(9例Danielson法,4例Hardy法,4例其他方法)。9例施行三尖瓣替换术,包括7例机构瓣,2例生物瓣。同期矫治合并畸形。结果 手术死亡3例,手术死亡率11.5%。随访患者17例,随访期6 ̄80个月,无远期  相似文献   
18.
过去四十年,Bentall手术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的经典术式,已成为一种标准治疗方法。近二十年来,为治疗主动脉根部瘤合并急性或慢性主动脉关闭不全,一系列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重建外科技术得以发展。这些技术演变均得益于对主动脉根部解剖和功能理解的深入。文献显示Bentall术围术期死亡率在1.7%~8%之间,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重建术围术期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对主动脉根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接受保留主动脉瓣的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的8例主动脉根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手术相关情况及出院后随访情况。结果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体外循环时间158~357 min,平均(266.4±60.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6~286 min,平均(200.6±47.9)min。1例患者行深低温停循环。术后并发症包括渗血4例,并发纵隔炎1例。术后随访2~38个月,平均(22.3±12.6)个月;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因发生中度主动脉瓣反流而再次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结论以保留主动脉瓣的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的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首次和多次心脏手术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从1994年8月到1998年8月,共对57例老年患者(60~75岁)施行瓣膜置换术,包括13例(22.8%)二尖瓣行“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和6例(10.5%)二尖瓣膜再狭窄行“双径闭式分离术”后再-再狭窄患者。结果 手术死亡4例(7.01%)其中有1例再狭窄和2例再-再狭窄患者。随访3个月到4年,晚期死亡4例,3例(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