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MTT比色法中五种甲溶解液的比较边兴艳(大连市儿童医院免疫室,大连116012)陈洁(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关键词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甲溶解度MTT(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1〕主要用于检测CTLL细胞(一株小鼠肿瘤特异性T杀伤细胞)代...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用末梢血替代静脉血进行儿童血铅筛查的依据,并观察年龄、性别与血铅含量的关系。方法:以体检儿童为研究对象,对769例儿童采集静脉血或末梢血进行血铅测定,静脉血血液样本361例,0~3岁组140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63倒。4—6岁组107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48例。〉6岁组114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55例。末梢血血液样本408例,0—3岁组145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62例。4~6岁组121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61例。〉6岁组142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62例。将儿童按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应用美国产3010B血铅分析仪测定血铅,对结果进行分组统计。结果:对769例儿童的血铅测定结果显示,3个年龄组静脉血与末梢血血铅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同年龄组儿童男性比女性血铅高,但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末梢血可以替代静脉血测定血铅含量.但应注意防止污染,末梢血适合儿童血铅筛查,铅中毒的确诊应采集静脉血。  相似文献   
23.
841例儿童血铅含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本地区儿童血铅水平 ,为儿童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末梢采血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 85 0例儿童进行血铅测定。结果 :平均血铅水平 6 1 1μg/L(1μg/L =0 0 0 4 83μmol/L) ,儿童男女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 ,不同年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以铅含量≥ 10 0 μg/L为临界值 ,儿童铅水平总超标率为15 4 % ,其中 0~ 3岁为 7% ,4~ 6岁为 13 2 % ,>6岁为 18 2 %。结论 :本地区儿童血铅水平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处于低水平 ,儿童血铅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24.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MP)是婴幼儿、青少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年MP感染发病牢呈增高的趋势。只根据临床症状很难鉴别由MP或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本采用MP快速液体培养法,对2000年1月一2001年1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就诊的拟诊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咽拭子进行了培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检测血清cTnI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测定不稳定心绞痛 (UA)患者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心肌酶学水平 ,探讨其检测意义。 [方法 ]cTnI与心肌酶 (CK ,CK -MB)分别采用Access微粒子化学发光系统和酶法作为检测手段。 [结果 ]5 0名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 (0 .30 6± 0 .393) μg/Lvs(0 .0 2 7± 0 .0 2 1) μg/L (P <0 .0 0 1) ,且与CK -MB有相关性 ,(P <0 .0 0 0 1)。在 5 0名UA患者中有 31人血清cTnI高于正常。其中 14人发生严重心脏事件 (12例发生心肌梗塞 ,2例猝死 ) ,表示不良转归的预测值为 4 5 .2 % ,且随浓度增加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增大 ;在 19人血清cTnI低于正常中 ,无一人发生严重心脏事件 ,表示良好转归的预测值为l0 0 %。 [结论 ]在UA病人中 ,cTnI检测微小心肌损伤的敏感性高于CK及CK -MB。cTnI是诊断心肌损伤高敏感度 ,高特异性的指标 ,对UA的病情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调查大连地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 IS)患儿鼻咽部流感嗜血杆菌(H i)的携带情况,对本地区适龄儿童是否进行疫苗的接种,研究细菌耐药情况,有效预防和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我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应用H i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对不同年龄和季节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地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总阳性率为19.5%。其中婴幼儿组(≤3岁组)的阳性率为23.9%;4~5岁组为15.1%;≤5岁组阳性率为21.9%;≥6岁组阳性率为11.9%。不同季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率以冬季感染率最高(35.2%),依次为秋季(16.4%)、春季(13.4%)、夏季(12.2%)。结论:不同年龄、不同季节H i阳性率存在差异,3岁以下婴幼儿感染率最高。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率以冬季感染率最高,提示疫苗预防注射应重点在3岁以下人群中进行,并根据季节的变化选择适当时机进行。  相似文献   
27.
我们从1例发热患儿的血液、脑脊液及粪便中同时分离出1株土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terreus),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抗体(EV71IgM)检测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诊断价值以及血清心肌酶谱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变化。方法收集2010年6-9月HFMD住院患儿的血清。用酶免疫测定法(EIA)检测标本中的EV71-IgM、柯萨奇病毒抗体(CoxIgM)、埃可病毒抗体(ECHOIgM);同时常规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HFMD患儿血清EV71IgM阳性率为78.340A(123/157);CoxIgM阳性率为5.39%(28/519);ECHOIgM阳性率为5.20%(27/519);AST、LDH、CK及CK-MB异常比率分别为33.3%、71.54、8.99%、35.6%。结论2010年本地区HFMD患儿以Ev71感染为主,监测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