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曹琴英  张宁  葛军  朱俊真  赵丽娟  高虹 《河北医药》2011,33(24):3794-3795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inborn errors ofm etabo lism,IEM)或称遗传性代谢病(inherited me tabo licdiseases,IMD)是指由于基因突变引起酶缺陷、细胞膜功能异常或受体缺陷,从而导致机体生化代谢紊乱,造成中间或旁路代谢产物蓄积,或终末代谢产物缺乏,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1]。  相似文献   
92.
目的调查2014年南昌市人群弓形虫感染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弓形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择南昌市弓形虫病高危人群为实验组,1∶1同比选取普通人群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血清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 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南昌市人群弓形虫总感染率为5.17%(124/2 400)。9类高危人群总感染率(7.50%,90/ 1 200)高于普通人群(2.83%,34/1 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6.66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饮食习惯 和卫生习惯与弓形虫感染密切相关( χ2 =16.522、64.954,P 均<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文化程 度、养猫、接触动物或肉制品、生吃或半生吃牛肉是人群弓形虫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南昌市弓形虫感染高危人群是 弓形虫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不良饮食及卫生习惯是弓形虫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大弓形虫病防治相关知识宣传力 度,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93.
目的  通过国家疫情监测点监测数据,了解江西省近10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05~2014年全省设立了12个国家监测点,并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开展了人群及家畜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收集上述监测数据,对血吸虫病疫情动态规律进行分析。 结果  监测期间,湖沼型疫区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均较山丘型疫区明显高,其中感染高峰主要为20岁以上人群,职业以渔民感染率最高;人、畜感染率及螺情显著下降,居民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分别由2005年的32.50%、15.47%和5.03%下降至2014年的7.75%、0.57%和0.04%;耕牛感染率由2005年7.36%下降到2014年的0; 钉螺面积、活螺平均密度和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分别由731.27hm2、1.441 1只/0.1m2和0.003 6只/0.1m2下降到316.88hm2、0.471 3只/0.1m2、0。 结论  截至2014年,江西省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人群、家畜和钉螺疫情均降至历史较低水平,渔民、农民等重点传染源监测是今后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94.
目的 了解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二类疫区居民抗体变化规律.方法 用Kato-Katz和IHA法对居民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结果 该地居民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9%和26.67%,不同年龄组全体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和抗体阳性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分别在40~和50~岁组达到最高:不同年龄组全体人群感染度EPG和抗体滴度倒数的几何均数(GMRT)年龄变化规律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均在加~岁组最高,后逐渐下降.男性居民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和抗体平均阳性率均高于女性.结论 血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是判断一个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监测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95.
泪道探通术联合氧氟沙星凝胶填充治疗新生儿泪囊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泪道探通术联合氧氟沙星凝胶填充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方法和疗效.方法 观察538例672只眼新生儿泪囊炎,先用泪道冲洗法把泪囊积聚的脓性分必物冲出,泪囊分泌物基本消失时行泪道探通,探通后注入氧氟沙星凝胶.结果 537例(671只眼)获泪道疏通.经6月至2年随访,获泪道疏通病例均无复发.结论 泪道探通术联合氧氟沙星凝胶填充治疗新生儿泪囊炎能保持泪道的正常生理结构,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制有效控制重疫区学生感染的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并观察其远期干预效果。方法应用实验研究方法,1992年基线调查后,1993-1999年和2000-2007年分别应用"信息传播+防护技能培训+奖惩激励"和"信息传播+行为参与+行为激励"干预实验组目标人群。结果干预前(1992)实验组和对照组血防知识知晓率、血防态度正确率、疫水接触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1年(1993)实验组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态度正确率分别由干预前8.99、55.06提高到94.38、98.88;疫水接触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分别由干预前14.55、13.94下降到1.87、2.25;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干预后2-7年(1994-1999)实验组疫水接触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但均未降至0。干预后8-15年(2000-2007)实验组均无疫水接触者和血吸虫感染者。结论应用"信息传播+行为参与+行为激励"模式干预可使重度疫区学生明显减轻甚至可完全避免血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97.
赣江流域洲滩和鄱阳湖草洲植被调查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赣江洲滩植被与钉螺的分布情况,并与鄱阳湖草洲植被和钉螺分布进行比较。方法对赣江杨洪湖洲和鄱阳湖有螺草洲牛洲以分层和系统抽样的方法调查植被的种类、高度、盖度、频度以及钉螺的分布和感染情况。结果赣江杨洪湖洲原始滩地带,植被处于原始生长状态,生活强度良好,平均覆盖度最高可达80%左右,优势植被为灰化苔草与荻草,其次是稿草,其活螺密度最高在灰化苔草丛为0.571只/0.1m^2,感染螺密度均为0。鄱阳湖牛洲以南荻、稿草和灰化苔草等群丛为优势植被,钉螺主要分布于灰化苔草丛,活螺密度最高为10.700只/0.1m^2,感染螺密度为0.033只/0.1m^2。结论赣江流域草洲的植被与鄱阳湖有螺草洲十分相似,其为钉螺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必要的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调理脾胃针法为主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肥胖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及生活习惯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联合调理脾胃针法为主的针刺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经期休息,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月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BMI、TC、TG、LH、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BMI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BMI、TC、TG、LH、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月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均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在饮食、运动及生活习惯干预基础上采用调理脾胃针法为主针刺治疗肥胖型PCOS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BMI值和血脂水平,调整激素水平,改善临床证候。  相似文献   
99.
<正>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尤以Ⅱ型糖尿病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其中心血管并发症又是导致其死亡率升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早期心血管功能的异常变化难以发觉,本文着重观察了Ⅱ型糖尿病患者早期某些心血管功能参数,旨在探讨并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某些机制.  相似文献   
100.
股骨干交锁髓内钉固定致腓总神经损伤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报告 例1:男,21岁.车祸外伤致左股骨节段性粉碎骨折,中上段斜行骨折,中下1/3粉碎骨折,AO分类C3型.伤后72 h行闭合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前足、踝关节活动好,皮肤感觉无异常.术后足不能背屈、趾不能背伸,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障碍明显.观察3个月无恢复,股骨中下段骨折处Tinel征阳性.手术探查见一碎骨片刺入腓总神经干,断端神经瘤形成,行神经瘤切除断端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