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07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8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C肽胰岛素在糖尿病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艳 《中外医疗》2009,28(27):99-99
目的通过对血清中C肽和胰岛素含量测定结果来了解2型糖尿病中糖代谢和胰岛β细胞功能。方法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84例正常人馒头餐代谢试验用美国[DPC]化学发光测定仪检测C肽和胰岛素。结果2型糖尿病空腹C肽和胰岛素高于正常人(P<0.05),餐后2h才达到高峰(餐后1h对照组出现峰值),餐后3h仍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试验组患者胰岛功能存在轻度障碍;测定血C肽可以准确反映胰岛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卵磷脂洛合碘片治疗中浆临床疗效。方法:分析80例80眼中浆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40例接受卵磷脂洛合碘片口服,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12.5%患者无效。对照组总有效率60%。结论:卵磷脂洛合碘片可以促进中浆的视网膜下液体的吸收。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砷对小鼠脑组织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及其α亚单位(Sdha)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牛磺酸和维生素C对上述影响的干预作用,为探讨砷的神经毒作用机制提供分子毒理学依据。方法SPF级小鼠50只,按体重将小鼠随机分为1 ppm三氧化二砷(As2O3)染毒组、4 ppm As2O3染毒组、牛磺酸抗氧化干预组(4ppm As2O3+150 mg/kg牛磺酸)、维生素C抗氧化干预组(4 ppm As2O3+45 mg/kg维生素C)和对照组。通过自然饮用含不同浓度As2O3蒸馏水的方式使小鼠染毒;干预剂以灌胃方式投给,每星期2次,连续染毒60 d。于染毒第0天、15天、30天、60天时取脑,提取脑组织线粒体,检测SDH的活性和Sdha蛋白表达。结果在染砷第60天,染砷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SDH活性和Sdha蛋白表达量均下降,尤其4 ppm染砷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的SDH活性和Sdha蛋白表达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牛磺酸和维生素C干预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SDH活性和Sdha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4 ppm染砷组。其中砷暴露后第30天和第60天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SDH活性...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4.
白蓉  赵瑜  王艳艳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0):1761-1764

目的:探讨鼻泪管填塞联合黏弹剂注入在不易寻找断端的复杂泪小管吻合术中定位鼻侧断端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我院收治13例13眼不易寻找断端的外伤性单根泪小管断裂患者,采用RS泪道引流管自完整的泪小管插入泪道填塞鼻泪管,再注入黏弹剂,使黏弹剂自断裂泪小管的鼻侧断端溢出,用于定位不易寻找鼻侧断端,并完成泪小管吻合手术。

结果:不易寻找断端的患眼13眼,使用RS泪道引流管填塞鼻泪管,在注入黏弹剂后,可在显微镜直视下发现凝胶自鼻侧断端溢出,并成功置入泪道引流管,断端寻找成功率为100%。13眼均置管3mo后拔管,随访6mo。其中治愈9眼,显效3眼,无效1眼。治愈率69%,总有效率92%。

结论:鼻泪管填塞联合黏弹剂注入操作简单,对术者的临床经验要求相对较低,适合不同程度的单根泪小管断裂患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不易寻找断端的复杂泪小管断裂吻合手术,是一种新的快速定位鼻侧断端的技术。  相似文献   

85.
贲门癌的CT表现及CT检查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贲门癌CT表现及临床CT检查的意义.方法 选取109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经内窥镜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贲门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贲门癌的直接征象为贲门壁不均匀增厚,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呈不均匀强化,内缘呈不规则锯齿状,异常增厚贲门壁与正常胃壁形成阶梯征和鼠尾征.间接征象为贲门形态改变——鸟嘴征的变浅、消失及食管下段的扩张.CT检查可发现贲门癌病变大小、范围、外侵程度及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情况.结论 CT检查可对贲门癌进行TNM分期,是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手术方式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6.
王玉红  李京力  王艳艳  刘文华 《护理研究》2007,21(26):2397-2397
机械通气病人由于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建立,会厌功能减弱或丧失,咳嗽反射减弱[1],正压通气妨碍纤毛运动,往往不能自主排痰,导致气道内分泌物潴留。吸痰是机械通气病人最常用的护理操作,同时常可引起或加重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2]。对此与厂家联系,研制出一种充氧式吸痰管,临床使用效果好。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将外径3 mm的细塑料管黏合在吸痰管(长60 cm的12号~16号吸痰管)的内侧壁,细塑料管突出吸痰管下端3 cm,细塑料管在吸痰管上端突出吸痰管外壁,顶端设置能与吸氧管衔接的装置。见图1。2使用方法吸痰前后吸入80%氧气3 min[2…  相似文献   
87.
目的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安全管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事件的77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7例跌倒/坠床患者中,68.8%为男性;67.5%的患者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88.3%的患者为一级护理;81.9%的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68.8%的患者跌倒评估为高风险;57.1%的患者认知功能存在障碍;77.9%的事件发生在夜班;62.3%的事件发生在寒冷季节;59.7%事件发生在病床旁;63.6%的患者有陪护,但事件发生时57.1%的陪护不在身边;83.1%的当班护士工作年限≤5年。结论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应在保障基础设施和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应用多学科整合管理模式,积极治疗患者自身疾病,最大可能地保留和改善残存功能;加强对患者、陪护及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及培训,让患者、陪护及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到预防跌倒/坠床的管理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才能有效预防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早期压疮形成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以期寻找早期压疮干预靶点。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10%水合氯醛麻醉。实验A、B两组采用特制压力装置在大鼠股簿肌处施压,两组压强相同但压力循环不同,A、B组分别给予3、5个缺血-再灌注循环(缺血2.0h,再灌注0.5h);对照组不予压力。实验终点,取受压中心(对照组取相同解剖部位)肌肉组织标本后实施安乐死。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IF-1α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MMP-9和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TUNEL标记凋亡肌细胞。结果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HIF-1α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2.69±1.83、2.55±1.08、3.62±1.99,实验B组高于其他两组。三组MMP-9与MD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A、B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B组显著高于实验A组(均P<0.01)。实验A组Bcl-2蛋白表达最高、对照组次之、实验B组最低;实验A组、B组、对照组凋亡指数(AI)分别为3.53%、7.00%、0.25%。MMP-9含量与AI、MDA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HIF-1αmRNA表达与Bcl-2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HIF-1α在一定缺氧时间和程度范围内介导低氧反应,可对受压组织产生细胞保护作用,而在严重或持续缺氧时则可诱导受压组织细胞凋亡。MMP-9在压疮形成早期大量表达导致细胞外基质过度降解,可能促进受压组织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89.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占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60%~80%[1]。MRSA是近年来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老年医  相似文献   
90.
目的了解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DMLT)患者眼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为研究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职业性DMLT眼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眼部表现大多数为结膜炎或(合并)角膜炎、其次为角膜溃疡,少数为角膜穿孔、中心性视网膜炎、干眼症。经综合治疗后,27例临床痊愈,3例遗留不同程度的视觉异常,3例遗留干眼症,3例转院(其中2例行角膜移植术),2例死亡。结论早期诊断、及时采取糖皮质激素、眼科局部治疗的综合治疗,效果尤佳,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