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应用31种抗肿瘤药物作小鼠L783白血病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延长生存天数作指标,发现L783白血病对抗代谢类、烷化剂类、生物碱类、抗生素等13种药物敏感,其生命延长率都在25%以上。应用高三尖杉酯碱,在分次剂量相同下,间歇给药组的疗效与连续给药组相似,都较晚期给药组为优;在总剂量相同的条件下,分次高或中剂量较分次低剂量为佳。由于小鼠L783白血病对以上抗肿瘤药物敏感,故小鼠L783白血病可作为筛选抗肿瘤药物,特别是抗白血病药物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2.
43.
肥大细胞与血管新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表明血管新生与肥大细胞有关。无论是伤口愈合、组织修复、女性排卵还是肿瘤组织生长、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在它们血管新生部位都有大量肥大细胞聚集。肥大细胞通过释放促血管新生的物质 ,对内皮细胞的增殖进行调控 ;并通过其释放的类胰蛋白酶 ,达到降解组织基质的目的 ,为血管新生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体外培养的卵巢透明细胞癌细胞系ES2增殖、侵袭力的影响和对MTA3、Snail、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调节作用,以探讨雌激素作用对ES2细胞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卵巢透明细胞癌ES2细胞系,去激素培养7d后加入17β雌二醇(E2)1×10-7、1×10-8、1×10-9mol/L,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改良的Boyden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力、运动力的变化,RTPCR检测MTA3、Snail、MMP2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Snail、MMP2表达,明胶酶谱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结果RTPCR、WesternBlot结果示ES2细胞系为ERα阴性表达,ERβ阳性表达,Ecad为阴性表达。17βE21×10-7、1×10-8、1×10-9mol/L均可促进细胞增殖;E21×10-8mol/L可使G0~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加,但对细胞凋亡无影响;17βE21×10-8mol/L可显著增强ES2细胞的侵袭力和趋向运动能力,并可降低MTA3mRNA表达,增加Snail、MMP2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17βE2可显著促进ES2细胞的侵袭能力,此作用可能是通过17βE2对MTA3表达下调和对Snail、MMP2表达的上调实现的。  相似文献   
45.
研究SRS鼠白血病/淋巴瘤克隆株(包括SRS─82亲系和SAC─ⅡB2、SAC─ⅡC3克隆株)癌基因和癌基因蛋白的表达,筛选此克隆株的癌基因表达谱型,为SRS淋巴瘤株的实验性反义核酸治疗提供目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筛选SRS─82亲系和SAC─ⅡB2、SAC─ⅡC3克隆株癌基因表达诺型。在SRS克隆株中呈强表达的有c─fos和c─myc。c─jun、ras─p21和c─erbB─2呈中度表达,P53和bcl─2则不表达。同时用CD4和CD8细胞表面标记进研究,发现SRS克隆株属于原始干细胞。结果提示:癌基因谱型的建立对SRS淋巴瘤克隆株的实验性反义核酸治疗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c─fos和c─myc可能是反义核酸治疗最好的癌基因靶。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构建携带人PAPS合成酶1(hpapss1)全长cDNA的重组腺病毒,并感染巨噬细胞使PAPSS1过表达,为研究其在胆固醇代谢中的作用提供工具.方法 PCR扩增hpapss1全长cDNA,继而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hpapss1,再将hpapss1片段亚克隆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MV,得到转移质粒pshuttle-CMV-hpapss1,并将其转化含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dEasy-1的BJ5183感受态菌(AdEasier-1 cells).筛选并鉴定重组正确的腺病毒质粒pAdEasy-1-hpapss1,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下,转染腺病毒包装细胞(293细胞)进行包装和扩增.携带hpapss1全长cDNA的重组腺病毒感染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48 h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蛋白水平来确定PAPSS1的过表达.结果 成功制备携带hpapss1全长cDNA的重组腺病毒,滴度为5.3×108 pfu/mL,实现了hpapss1基因在巨噬细胞中的过表达.结论 携带hpapss1全长cDNA的重组腺病毒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探讨PAPSS1及氧化固醇硫酸化在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平衡中的作用及机制建立了很好的模型和工具.  相似文献   
47.
反义c-myc基因抗L6565白血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鼠L6565白血病是我国特有的TSZ实验性白血病/淋巴瘤系统中的实验动物模型之一[1]。我室用L6565白血病小鼠的脾脏细胞悬液以有限稀释法建立了L6565细胞株,在对其早期癌基因进行筛选时,发现cmyc基因过度表达,这提示cmyc的高表达可能与L6565白血病的发生机制有关[2]。为了进一步探索cmyc与L6565白血病发病机制的关系及反义cmyc对其治疗作用,我们针对高表达的cmyc构建了一个含有反义cmyc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观察它对L6565白血病细胞株恶性表型和恶性…  相似文献   
48.
介入法建立长期可随访冠状动脉微栓塞动物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微导管介入技术建立可随访的冠状动脉微栓塞动物模型.方法 10只巴马系小型猪经导管选择性的于前降支(LAD)内注入15×10~4个微栓塞球(直径45 μm),致使冠状动脉微血管栓塞.分别测量冠脉血流储备分数(CFR)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组织切片染色和超微结构变化观察;及术后1个月再行血管造影及CFR测量等检验.结果 冠脉内注射微栓塞球可导致微血管完整性的破坏(CFR<2.0)及左室功能障碍(LVEF<50%).组织切片NBT和HE染色均证实存在微血管栓塞;透射电镜微梗塞区心肌细胞水肿、纤维化明显;术后动物存活率高(n=10),且可再行经皮血管造影及CFR的测量.结论 应用微导管介入技术可建立创伤小、死亡率低并可长期随访观察的小型猪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是临床研究冠脉微血管栓塞发病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类胰蛋白酶促进小鼠巨噬细胞表型转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小鼠巨噬细胞(对照组),并诱导为M1和M2亚型,经类胰蛋白酶和PAR2激动剂分别作用后,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亚型标志物以及JAK STAT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并诱导其分化为M1和M2亚型。PAR2激动剂(2-Furoyl-LIGRLO-amide)和类胰蛋白酶分别与M1型巨噬细胞分别作用后,M1型标记物iNOS和IL-12高于对照组,而M2型标记物arg1和mrc1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提示类胰蛋白酶和PAR2激动剂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而不会促进M1型向M2型转化。PAR2激动剂和类胰蛋白酶分别与M2型巨噬细胞作用后,M2型标记物arg1和mrc1明显下降,而M1型标记物iNOS和 iL-12有所增加,提示类胰蛋白酶和PAR 2激动剂均可促进M2型向M1型转化。类胰蛋白酶作用于M1型巨噬细胞后,JAK2磷酸化水平、STAT和p STAT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类胰蛋白酶作用于M2型巨噬细胞后,JAK2的磷酸化随着时间延长明显升高,STAT的磷酸化水平同时升高,提示类胰蛋白酶可以通过和PAR2结合而激活JAK2-STAT信号通路,进而引起M2型向M1型转化。结论  类胰蛋白酶可能通过与其受体PAR2相互作用后激活JAK-STAT通路,促进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向M1亚型转化,起到促进炎症发展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0.
肥大细胞和类胰蛋白酶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肥大细胞分泌的类胰蛋白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这些活性与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实验证实,在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脏组织中,类胰蛋白酶的含量要高于正常心脏组织。活化的肥大细胞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降解细胞外基质,其中类胰蛋白酶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生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此外,类胰蛋白酶能够降解纤维蛋白原,诱导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降解纤维连接蛋白。它的这些活性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和新生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