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30篇
  2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测量不确定度就是对测量结果质量的定量表征,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测量结果的可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不确定度的大小,一个完整的测量结果表述,必须同时包含赋予被测量的值及与该值相关的测量不确定度它不仅可以客观地描述实验室某项实验的有效性、可靠性,而且还可以定量说明一个实验室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SATB1在直肠癌新辅助放疗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142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8例接受术前短程放疗,74例未接受术前放疗。采用组织芯片方法检测直肠癌组织(n=142)和正常黏膜组织(n=107)、术前活检癌组织(n=84)以及转移淋巴结(n=43)中SATB1表达情况,探讨SATB1表达对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ATB1表达与多个放疗相关因子的关系。 结果在未接受术前放疗的患者中,SATB1在正需组织中的表达低于肿瘤组织(χ2=5.396,P=0.032)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织(χ2=6.405,P=0.002)。在接受术前放疗的患者中,SATB1表达与不良的OS(HR,0.516;P=0.039;95% CI:0.274~0.969)和DFS(HR,0.558;P=0.025;95% CI:0.335~0.930)相关。放疗可以降低直肠癌组织中SATB1的表达。在放疗的直肠癌肿瘤组织中SATB1表达与ATM和pRb2/p130表达负相关(χ2=5.427,P=0.032;χ2=4.610, P=0.047),而与Ki-67和TEM1表达正相关(χ2=4.339,P=0.037;χ2=7.376,P=0.014)。网络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证实了SATB1与这些蛋白的相互联系。 结论放疗能降低SATB1表达,后者可通过参与一些放疗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赋予接受术前放疗的直肠癌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并发子痫前期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10例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3组,Ⅰ组为观察1组:年龄≥40岁,共36例;Ⅱ组为观察2组:35岁年龄≤40岁,共60例;Ⅲ组为对照组:年龄35岁,共114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孕妇进行血液动力学有关参数测定(包括UA-S/D、UA-PI、UtA-S/D、UtA-PI),并结合其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孕龄的增长,各组UA、UtA的S/D值及PI值均呈下降的趋势,三组比较,观察1组的UtA-PI、UA-S/D、UA-PI在各妊娠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重度子痫前期的构成比及子痫的发生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1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盘早剥、心衰、肝损害、肾损害、产后出血、HELLP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三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的发生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胎儿生长受限及早产的发生率上,观察1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产妇(特别是年龄大于40岁);并发重度子痫前期时对母儿危害大;应加强产前监护;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以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4.
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肢体缺血再灌注(I/R)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
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C组)、肢体缺血再
灌注组(IR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的(1 ml)的蒸馏水、辛伐他汀1、5、10 mg/(kg·d)组(S1组、S5组、S10组)和辛伐他汀对照组(S
组)分别于每日清晨将1、5、10、10 mg/(kg·d)辛伐他汀溶于1 ml蒸馏水灌胃1次,连续3 d,IR组、S1组、S5组和S10组于最后1
次给药后2 h行肢体缺血再灌注。再灌注3 h末行血气分析,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多
形核中性粒细胞(PMN)数目、MPO活性、NF-κB p65mRNA及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IR组肺组织病理
损伤较重,PaO2降低,W/D、PMN计数和MPO活性升高(P<0.01);与IR组相比,S1组、S5组和S10组减轻了肺组织病理损伤,
PaO2升高,W/D、PMN计数和MPO活性降低,NF-κB p65mRNA及ICAM-1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减
轻肢体I/R大鼠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激活,从而减少ICAM-1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25.
孙晓峰  邹荣海  张亦农  蔡颖 《口腔医学》2010,30(11):684-686
目的 加深对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认识。方法 对10年来本院收治的12例(口腔颌面外科9例、眼科3例)颌面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单纯切除肿瘤原发灶8例、切除原发灶并术后联合化疗(CHOP方案)3例及单纯联合化疗1例。所有病例病情均得到完全缓解。结论 颌面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多为无痛性过程,发展缓慢,长期局限。多种治疗均可完全缓解病情,达到无瘤生存状态,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6.
润燥通降法治疗胃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下垂一病,《黄帝内经太素·脏腑应候》篇曾有类似记载:"肉(月囷)不称其身者胃下,下者,下管约不利,肉(月囷)不坚者胃缓."后世临床多将其归属于痰饮、胃脘痛、虚劳病等范畴论治,辨证大多为思虑过度、饥饱失常、劳倦伤气,致脾胃受伤、中气下陷所致.论治多从升阳益气、健脾补中着手.但笔者从多年临证中体会,本病虽多为脾虚气陷之证,但一部分病人却以之治疗而效果不佳,每深虑之.因思"腑以通为用",况很多病人常伴有阴虚肠燥、腑浊壅滞的虚实夹杂证,岂为补中益气一法所能尽救之.而以润燥通降法治之,每常收意外之佳效,信焉.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82例,分为治疗组90例和未治组92例,治疗组根据使用地塞米松情况分为静脉注射组43例、肌肉注射组35例及羊膜腔注入组12例,收集临床资料对比各组母体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应用地塞米松后孕妇的血糖均较前升高,以静脉组和肌注组较为显著,P<0.05,羊膜腔注入组的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比其它各组均显著降低,P<0.0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感染的发生率则比其它治疗组有下降的倾向,接近未治组的水平;各治疗组与未治组间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无显著差异.结论地塞米松导致的糖代谢紊乱,可能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围产儿产生不良影响,而以羊膜腔注入法及肌注法对此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处理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进行评分;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l(HMG...  相似文献   
129.
130.
李闯  孙晓峰 《临床军医杂志》2016,(12):1276-1278
目的探讨开腹探查术后不同镇痛模式的选择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行开腹探查术的1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镇痛患者为TAP组(n=41),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为PCIA组(n=45),行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为PCSA组(n=47)。记录各组患者术后48 h内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4、8、12、16、20、24、28、32、36、40、44、48 h的疼痛评分。结果术后48 h阿片类药物的用量,TAP组[(16.20±5.21)mg]明显低于PCIA组[(320.00±75.10)mg]与PCSA组[(305.00±68.60)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48 h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TAP组(2.44%)明显低于PCIA组(20.00%)、PCSA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镇静、呼吸抑制的发生率,PCIA组(15.56%,13.33%)明显高于PCSA组(2.13%,2.13%)及TAP组(2.44%,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尿潴留、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术后镇痛方式均可提供安全、有效、稳定的镇痛效果,而TAP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