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61篇
预防医学   83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77篇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目的探讨分娩过程中正常产妇能量摄入方式的合理管理方法。方法对温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00例初产妇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0例。A组给予流体或半流体食物,200mL/h补充能量,严禁固体食物。B组产妇根据产妇意愿进食固体,不限量。C组静脉滴注给予0.9%生理盐水(NS)200mL/h。D组静脉滴注给予0.9%NS和5%葡萄糖(GS)交替执行,200mL/h。对比四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A组和D组的阴道分娩率较高,分别为96.00%和97.00%。B组和C组的剖宫产率较高,均为13.00%。四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χ~2值分别为4.114、9.709,均P<0.05),D组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χ~2值分别为5.503、11.339,均P<0.05),A组与D组的阴道分娩率(χ~2=0.148,P>0.05)、B组与C组的阴道分娩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27,P>0.05)。四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活跃期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4.897、4.592,均P<0.05),进一步每两组之间的比较后发现,A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活跃期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和C组(t值分别为5.829、9.815、3.873、2.756,均P<0.05),D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活跃期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t值分别为3.519、3.956、5.561、10.964,均P<0.05),A组与D组的活跃期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182,P>0.05),但A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长于D组(t=1.674,P<0.05),C组的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t值分别为2.871、5.666,均P<0.05)。四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4.667、2.346,均P<0.05),B组产后出血量最多,D组产后出血量最少,且B组新生儿Apgar评分最低,A组新生儿Apgar评分最高。四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的体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0.127,P>0.05)。结论流体或半流体食物补充能量可以有效缩短产妇的活跃期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葡萄糖和生理盐水交替滴注比单纯给予生理盐水更有助于产妇缩短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2.
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保守治疗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减轻清宫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并发症。方法研究组68例药物流产后蜕膜少量残留的患者,口服黄体酮胶囊每日200mg,连续服用10d,同时服用桂枝茯苓丸,连续服用10d。对照组68例药物流产后蜕膜少量残留的患者直接行清宫术。结果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药流后蜕膜少量残留的方法,与对照组直接行清宫术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Iscom佐剂对含前S表位重组乙肝表面抗原(SS1S2)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 用纯化的SSIS2抗原与Al(OH)3和Iscom佐剂分别配制疫苗,在0 d和14 d时采用肌肉和皮下注射方式免疫BALB/c小鼠,免后14 d各取一半小鼠采血,测定乙肝病毒S、前S1和前S2抗体滴度以及总的IgG1和IgG2a抗体滴度,并计算IgG2a和IgG1抗体比例.同时分离脾淋巴细胞,进行IFN-γ酶联斑点(ELISPOT)测定.结果 单针免疫时,两组疫苗血清样品乙肝病毒S、前S1和前S2抗体阳转率、抗体滴度及IFN-γ分泌细胞数相当,但Iscom佐剂疫苗组IgG2a抗体比例较高;加强免疫后,两组疫苗抗体滴度均呈上升趋势,Iscom疫苗组抗体滴度上升幅度大于Al(OH)3疫苗组,两者S、前S1和前S2抗体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加强免疫后Iscom疫苗组IgG2a抗体比例保持平衡,而Al(OH)3疫苗组IgG2a抗体比例进一步降低.在细胞免疫方面,Iscom疫苗组在加强免疫后产生的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显著超过Al(OH)3疫苗组.结论 本研究初步显示,Iscom佐剂对含前S表位重组乙肝表面抗原具有比Al(OH)3佐剂更强地免疫增强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scom matrix on the immunogenicity of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containing PreS epitopes(SS1S2). Methods SS1S2+ Al(OH)3 and SS1S2+Iscom vaccines were made by combining purified SS1S2 antigen with Al( OH)3 adjuvant or Iscom matrix.Groups of BALB/c mice were injected i. m or s. c by either of the two vaccines at day 0 and day 14. Half of the mice were sacrificed and sera were taken and spleen cells separated from the mice 14 days after each injection. Anti-S, anti-PreS1, and anti-PreS2 antibody titers were measured, and total IgG1 and IgG2a titers were further detected for each serum sample. IFN-γ ELISPOT assay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IFN-γsecreting cells from the pooled spleen cells for each vaccine group. Results The seroconversion rates and geometric mean titers(GMTs) and the numbers of IFN-γ secreting cells were approximately at the same level for the differently formulated vaccines after the first injection except that the ratio of IgG2a to IgG1 in the Iscom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Al(OH)3 group. After boost injection, the GMTs of total IgG rise slightly in the Al(OH)3 group but significantly in the Iscom group. The IgG2a to IgG1 ratio in the Iscom group kept balanced while dropped further in the Al(OH)3 group. The number of specific IFN-γsecreting cells triggered by the Iscom vaccine exceeded significantly the number of Al( OH)3 vaccine, showinga stronger cellular response. 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shows that Iscom matrix is more potent in enhancing the immunogenicity of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containing PreS epitopes than Al( OH)3 adjuvant.  相似文献   
44.
沈娜  张潜英  余晓燕  叶琳  陈鸿雁 《医学争鸣》2009,(22):2603-2606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i)抑制黏附斑激酶(FAK)基因表达后对鼻咽癌HNE-1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HNE-1细胞株中FAK基因的表达.根据基因库上的FAKmRNA序列,设计合成针对FAK的小干扰RNA(siRNA)并转染HNE-1细胞,收集细胞总RNA和总蛋白,采用RT-PCR,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细胞中FAK基因表达的变化;利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增殖;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鼻咽癌HNE-1细胞株中FAK基因呈阳性表达.针对FAK的siRNA使鼻咽癌HNE-1细胞株FAK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调71.4%,59.8%;MTT法检测显示,细胞的生长增殖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可达36.8%;转染后48h,鼻咽癌HNE-1细胞G0/G1期细胞量增加,而S期及G2-M期的细胞减少,同时凋亡率增加.结论:干扰鼻咽癌HNE-1细胞内FAK基因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使细胞周期重新分布并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脂质体阿霉素对人鼻咽癌HNE-1细胞株增殖抑制和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人鼻咽癌HNE-I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以游离阿霉素为对照,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脂质体阿霉素对HNE-1的细胞毒作用;分别采用倒置显微镜和TUNEL法检测脂质体阿霉素作用于HNE-1细胞后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凋亡率.结果:脂质体阿霉素对HNE-1细胞的IC50是游离阿霉素的1/3倍;与游离阿霉素组相比较,倒置显微镜观察脂质体阿霉素组,发现该实验组细胞出现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脂质体阿霉素和游离阿霉素分别作用于HNE-1细胞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1.27%±0.33%、43.57%±3.14%.结论:本实验研究显示,与游离阿霉素相比较,脂质体阿霉素对人鼻咽癌HNE-1细胞株具有较好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能够诱导HNE-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6.
浅析结核病的现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琳 《中国医药指南》2009,7(22):170-171
<正>结核病俗称"痨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随着抗生素的发现,人类在与结核病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然而,由于结核病的生物学特性和社会因素,加之近20年来各国对结核病的忽视,使结核病的流行重新加剧。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联合会决定将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史  相似文献   
47.
Midkine(MK)是一种碱性肝素结合生长因子,由121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3kD,富含碱性氨基酸和半胱氨酸残基,人类的该物质编码序列位于15kb的DNA片段上,编码序列有4个外显子.每一外显子与内含子界面和鼠类多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48.
DNA疫苗是一种很有希望的免疫方法,经多途径接种质粒DNA能引起有效的免疫应答,重复给予不会产生抗载体免疫.然而,质粒DNA疫苗在小型实验动物中诱导的免疫应答远强于在人类和其他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已设计多种佐剂通过直接刺激免疫系统或增强DNA表达来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这些佐剂包括免疫协同刺激分子、细胞因子、补体分子、脂质体、核酸、聚合物、纳米粒和微粒类佐剂.此文对DNA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优生优育至关重要。为了缩短胎儿在产道中的压迫和缺氧时间,必须缩短产程,会阴侧切术则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而会阴侧切伤口对产妇是一个创伤,疼痛给产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障碍。为了减轻产妇的痛苦,我院产科采用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会阴切口,取得了较好的止血、消肿、止痛、促愈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子宫肌瘤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67例子宫肌瘤患者和170例健康女性的雌激素受体α基因rs722209和rs9322346 SNPs位点的基因型,应用SPSS 12.0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子宫肌瘤的关联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人群2个SNPs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病例组rs722209和rs9322346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频数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α基因rs722209和rs9322346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子宫肌瘤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