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1.
晚期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的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晚期复发性卵巢上皮癌再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 2 0 0 1年住院治疗的晚期复发性卵巢癌病例共 5 6例临床资料。卵巢浆液性癌 2 6例 ,黏液性癌 19例 ,宫内膜样癌 10例 ,转移性腺癌 1例。基本治疗原则仍是以手术为主联合术前术后的化疗。结果 :截至 2 0 0 2年 5月全部随访 ,死亡 2 3例 ,现存活 33例。已死亡者平均生存时间为 18 5个月。总的 3年生存率为 2 7 5 % ( 6/ 2 2 ) ,其中泰素类用药组为 4 / 12。拓扑替康组共 8例 ,其有效率为 3/ 8。结论 :1)紫杉醇 +顺铂的联合化疗可成为晚期复发性卵巢癌再治疗的首选。 2 )拓扑替康联合化疗是复发性卵巢癌有效的补救治疗手段 ,值得推广应用。 3)再次手术治疗仍是晚期复发性卵巢癌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股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6%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的外阴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股沟淋巴结阳性者13例,阳性率36.1%(13/36),5年生存率为15.4%(2/13);腹股沟淋巴结阴性者5年生存率为91.7%(11/12),并且随局部病灶的增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结论 局部病灶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成为影响外阴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期复发性卵巢上皮癌再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0年住院治疗的晚期复发性卵巢癌病例共56例临床资料。卵巢浆液性癌26例,黏液性癌19例,宫内膜样癌10例,转移性腺癌1例。基本治疗原则仍是以手术为主联合术前术后的化疗。结果:截至2002年5月全部随访,死亡23例,现存活33例。已死亡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8.5个月。总的3年生存率为27.5%(6/22),其中泰素类用药组为4/12。拓扑替康组共8例,其有效率为3/8。结论:1)紫杉醇十顺铂的联合化疗可成为晚期复发性卵巢癌再治疗的首选。2)拓扑替康联合化疗是复发性卵巢癌有效的补救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3)再次手术治疗仍是晚期复发性卵巢癌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的高发肿瘤,手术和放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宫颈癌的放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很多进展,但在放疗指征把握、放疗模式选择、放疗靶区勾画、放化疗结合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宫颈癌放疗中的一些不确定问题及其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2岁,因扪及下腹部肿物1个月,于2003年7月11日收入我院。查体:一般状况尚可,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左下腹可扪及一10cm×8cm大的囊实性肿物。妇科检查:左附件区可扪及15cm×12cm×10cm大的肿物,囊实性,边界清,活动度好。胸片:胸部未见异常。B超:左卵巢肿瘤。CA125、AFP均正常。诊断为盆腔包块。于2003年7月15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大网膜,约15cm×11cm×9cm大,光滑,边界清,双附件正常。切除肿瘤后送快速病理为大网膜小细胞未分化癌,考虑来源于肺。术后胸部CT无异常。应用C…  相似文献   
16.
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丢失与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及杂合性丢失 (lossofheterozygosity ,LOH)在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p53(D17S786)、9p2 1(D9S171) 2对微卫星标志 ,结合PCR银染技术 ,分别检测 4 8例宫颈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周围静脉血DNA的MSI(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和LOH及其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4 8例宫颈癌组织的 2个位点进行了微卫星MSI和LOH多态性分析 ,分别为 56%、2 5% ,临床病理分级 (P <0 0 5) ,不同病理分级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p53(D17S786)、9p2 1(D9S171) 2个不同的位点 17号、9号染色体上存在的抑癌基因的失活以及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平阳霉素致急性肺水肿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阳霉素致急性肺水肿1例李长征刘乃富刘蒲香(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济南250117)患者男;35岁,因右侧睾丸切除术后40天收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2℃,心率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10kPa,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相似文献   
18.
人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官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以43例ⅠA2~Ⅳ期子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对这43例各期子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进行分析.结果:盆腔各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人数和淋巴结组数基本按如下顺序递减:官旁淋巴结、闭孔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髂外淋巴结→髂总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在接受手术治疗的16例患者中,检测出6组淋巴结转移(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大多集中干宫旁和闭孔区域.有6例患者检测到髂总淋巴结转移,5例检测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均伴有盆腔其他区域的淋巴结转移.结论: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规律:以宫旁和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髂内和髂外淋巴结转移率较官旁和闭孔淋巴结低,但较髂总、腹股沟深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高;髂总、腹股沟深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最低.  相似文献   
19.
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丢失与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及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在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运用p53(D17S786)、9p21(D9S171)2对微卫星标志,结合PCR银染技术,分别检测48例宫颈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周围静脉血DNA的MSI(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和LOH及其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48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子宫内膜样腺癌(EEC)内分泌治疗相关研究进展,就治疗指征、药物选择、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有益借鉴。方法 以“endocrine therapy、fertility sparing、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tumors、endometrial carcinoma”为英文关键词,以“内分泌治疗、保留生育功能、复发转移性肿瘤、子宫内膜样癌”为中文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1961-01-01-2022-11-30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368篇,中文文献96篇。纳入标准:(1)EEC的内分泌治疗现状;(2)早期EEC保留生育功能治疗;(3)转移复发性EEC的内分泌治疗。排除标准:(1)样本量小或数据不全文献;(2)低质量文献。最终纳入48篇相关文献。结果 EEC是激素依赖性肿瘤,雌孕激素在肿瘤发生、进展及转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EEC的内分泌治疗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经过长期的临床探索实践,目前EEC的内分泌治疗适用对象主要为早期拟保留生育功能和部分复发转移性患者,且疾病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