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通过赴台为期2周的学习,介绍台湾全科/家庭医学的工作理念、培训制度、人文文化、志愿者服务和服务模式等。借鉴台湾全科/家庭医学服务模式,在社区工作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22.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的普及和早产儿管理技术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呼吸中枢不完善,呼吸问题为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往机械通气(CMV)作为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的主要手段,此方法有创伤,易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且因技术、费用等原因,不宜广泛应用。近年来,我科采用可变流量鼻塞/鼻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vi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nre,NCPAP)治疗部分早产儿呼吸衰竭,疗效显著。现将我科2003年12月-2005年1月诊治的34例早产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结果及护理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22例,…  相似文献   
23.
经头皮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保证了危重新生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静脉给药和营养。临床上发现部分患儿肘部静脉显露不明显,穿刺难度较大,而头皮静脉却清晰可见。采用经头皮静脉穿刺置入PICC可以作为肘部静脉无法进行穿刺时的第二选择。本文将经头皮静脉置入PICC的临床应用方法与经验作相应介绍,并与经肘部静脉置管作相关比较。  相似文献   
24.
超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第一周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28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第一周的护理体会。认为护理要点是加强体温管理、呼吸系统护理、液体疗法护理,重视营养支持、皮肤护理和导管维护,以降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5.
朱丽琴  程晓英  朱海虹  叶娟   《护理与康复》2016,15(12):1189-1190
正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FCS)是指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所构成的封闭筋膜室内,在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室内压力不断增高,引起室内组织的缺血,导致肌肉、神经、血管功能紊乱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疾患[1]。本病的发生与筋膜室体积缩小和筋膜室内容积增加密切相关[2]。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肢体残疾、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关于早产  相似文献   
26.
新生儿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PICC因其具有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既减少了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而且并发症少[1],为 NICU 中危重新生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较理想的静脉通道.但临床应用中也常会碰到各种问题与并发症,导管异位就是常见的问题之一,根据导管头端异位部位的不同还可引起各类相应的并发症,如无法纠正,常常不能完成治疗就必须拔除导管,有时需要重新置管,既增加了经济负担,又增加患儿的痛苦.我院于 1999年6月至2003年4月共有126例危重新生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选用 PICC作为静脉通道,有31例发生导管头端异位,发生率为24.6%.本文将就导管异位的发生原因及预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7.
总结1例纤维蛋白鞘形成致新生儿下肢PICC拔管困难的原因及护理经验。纤维蛋白鞘形成的原因可能与穿刺部位为下肢远端,行全胃肠外营养及导管维护不规范有关。纤维蛋白鞘形成后,及时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同时进行导管间歇牵引,局部肢体涂肝素钠软膏,协助被动运动,使导管拔除。患儿留置PICC 66 d后拔管困难,经及时处理,导管完整拔出。  相似文献   
28.
59例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59例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监护经验.患儿入科12h内需要密切监护呼吸系统症状和血压变化,采取有效镇静措施,脉搏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同时保证平均动脉压(MAP)大于45mmHg.早期发现并干预呼吸窘迫和低血压症状.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首选高频通气治疗,监护重点是绝对镇静,维持有效血压,遵循按需吸痰原则.59例足月NRDS患儿,治愈54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3例.  相似文献   
29.
总结11例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造瘘术后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加强生命体征、腹部体征、造口肠管血运、造瘘口排出物的观察,做好近期造口护理及远期造口护理,重视对家长的指导.11例患儿经治疗及护理,病情稳定,带造口袋出院,择期行根治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