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4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观察截敏祛风汤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大鼠40只,随机分为截敏祛风汤组(A组)、西替利嗪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造模成功后分别给药7天,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计数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granulocytest,EOS);观察鼻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AchE)活性。结果A、B组大鼠过敏症状较C组明显减轻,与D组相近;A、B、D组鼻分泌物中EOS个数明显低于C组;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形态学表现不同;A、B组鼻黏膜组织中AchE活性升高,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C组和D组AchE活性相近。结论截敏祛风汤能明显改善AR大鼠的过敏症状,机制可能是通过作用于EOS,延缓或阻断变态反应进程,提高大鼠鼻黏膜组织中AchE活性,进而降低组织中乙酰胆碱含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豚鼠分泌性中耳炎(OME)的治疗作用,为OME的治疗探讨新途径。方法:将50只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40只),实验组豚鼠采用灭活的肺炎链球菌(KHP)鼓室内注射,建立OME的动物模型(听力下降,中耳积液);模型建立后再将其分为造模组(20耳)、造模对照组(10耳)、治疗组(24耳,向中耳腔注射0.05mlPS)和未治组(23耳,不做任何治疗)。造模5d后,耳内镜下观察鼓膜及鼓室积液的情况,检测各组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Ⅰ、Ⅲ波潜伏期及反应阈。结果:造模组豚鼠鼓室内注射KHP悬浮液5d后,鼓室出现积液,鼓膜浑浊,光锥消失;ABR反应阈由对照组的(14.00±3.08)dB提高至(45.00±5.67)dB,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鼓室内注射PS7d后,鼓室积液减少或消失,反应阈由(45.00±5.67)dB降低至(23.53±6.32)dB,分别与造模组及未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未治组鼓室积液无变化,鼓膜更加浑浊,反应阈由(45.00±5.67)dB提高至(65.50±6.85)dB。结论:PS对豚鼠OME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耳蜗微窥镜检查对听觉的影响,为耳蜗微窥镜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方法42只豚鼠被随机分为4组,A为对照组,B、C、D组作耳蜗微窥镜检查,分别测其术后即刻、1周和2周的AB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耳蜗微窥镜检查术后即刻、1周、2周,Ⅰ、Ⅲ波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或延长(p<0.05),而工-Ⅲ波间期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2周的反应阈较对照组提高小于10dBHL.结论耳蜗微窥镜检查对正常豚鼠的听觉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4.
目的用微窥镜技术开拓内耳微创外科.方法采用耳道或后鼓室入路作内耳壁小窗,导入微窥镜.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82例和其他原发和继发内耳疾病患者 40 例,进行观察和处理,并通过这一新技术和新方法寻求发现从未在人体直接发现的病变.结果通过微窥镜,发现内耳畸形瘘管、新生物和出血性等多种病变并作了适当处理.结论内耳微创外科技术为内耳病变诊断和处理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5.
前庭型偏头痛(VM)是常见的发作性眩晕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可伴头痛、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恐嗅等.人群患病率在眩晕疾病中仅次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然而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三叉神经血管系统(TVS)激活、神经递质释放异常、离子通道基因缺陷、中枢信号整合异常、皮质扩散抑制、遗传等方面可能与VM的发生...  相似文献   
66.
耳蜗微窥镜应用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67.
我科收治舌根部肿物15例,现将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曲池穴注射疗法对大鼠变应性鼻炎组胺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予致敏和激发,其余4组大鼠经卵清蛋白溶液致敏和激发后,穴位组曲池穴注射35μL曲安奈德;肌注组以等剂量曲安奈德臀部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组曲池穴注射35μL生理盐水。每组注射1次,观察7天。每次滴鼻后30min内记录大鼠喷嚏、抓鼻和流涕情况。取下鼻甲黏膜酶联免疫法测定组胺含量。结果:治疗后穴位组大鼠行为学变化逐渐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则无明显改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穴位组组胺值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模型对照组与肌注组、生理盐水组组胺值相近(P〉0.05)。结论:曲安奈德曲池穴注射疗法能显著降低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织中的组胺含量,并有效控制变应性鼻炎症状。  相似文献   
69.
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多症(Midlinemalignantreticulosis,MMR)简称中线恶网,既往亦称恶性肉芽肿。1978年WHO将其定义为一种进行性破环的非结核样肉芽肿性损伤,局限在鼻腔、鼻窦及腭部,并浸润周围的骨质及软组织。其破坏性甚于恶性肿瘤,早期症状无特异性,病理检查多为慢性非特异性肉芽组织,活检阳性率低,往往延误诊治。现将我院1986~1996年收治的13例中线恶网病例报告如下,并予以讨论。1临床资料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26~65(平均48.3)岁。主要临床表现:鼻塞10例,涕血2例,脓涕5例;声嘶3例,呼吸困难3例。鼻中隔、鼻…  相似文献   
70.
豚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豚鼠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方法 20只豚鼠均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将0.1ml灭活的肺炎链球菌悬浮液注入豚鼠的鼓室内,5天后耳内窥镜下观察鼓室积液情况,检测反应阈,了解光镜下咽鼓管的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20耳中有14耳出现鼓室积液,光锥消失。反应阈由14.00±3.08dB提高至45.00±5.67dB,光镜下咽鼓管的黏膜面有无结构的红染物覆盖,杯状细胞增多,胞质及胞核深染。结论 灭活的肺炎链球菌悬浮液注入豚鼠的鼓室内制造豚鼠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