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261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95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60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396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112篇
  2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4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经蝶窦显微外科切除垂体生长激素腺瘤(10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04例经蝶窦显微外科切除垂体生长激素腺瘤。1986年6月前的57例中,微腺瘤的治愈缓解率为46.2%,大腺瘤为35.5%。以后的47例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微腺瘤和大腺瘤的治愈缓解率分别为70%和64.8%。本文对影响疗效诸因素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和显微镜结合下鼻中隔蝶窦径路垂体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2年,我们将鼻内镜技术和手术显微镜结合应用,经鼻中隔-蝶窦径路行垂体腺瘤切除术11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鼻腔直接入路行蝶窦及中颅窝手术的方法. 方法鼻内镜下经较宽大一侧鼻腔将中鼻甲向外推移,鼻腔扩张器扩大视野,直达并开放蝶窦前壁, 鼻内镜与显微镜联合切除病变. 结果 10例孤立性蝶窦炎术后症状消失.6例蝶窦囊肿、脑膜瘤均一次手术切除.32例垂体腺瘤17例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术后补充X刀治疗.48例术后随访6个月~3.5年,平均2.5年,蝶窦囊肿、蝶窦炎、脑膜瘤无复发,3例垂体腺瘤复发,无颅内感染并发症,无鼻腔粘连、鼻出血等鼻腔并发症. 结论鼻内镜联合显微镜经鼻腔蝶窦及中颅窝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治疗蝶窦霉菌病1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鼻真菌病是鼻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鼻腔及鼻窦真菌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笔者自1999年12月~2001年12月在两地两个不同的医院共收治15例蝶窦霉菌病病人,经鼻内镜行蝶窦开放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1临床资料 15例病人中,男8例,女7例,年龄35~58岁。15例中患侧头面部及眶周胀痛7例,血涕8例,2例病人有眼球突  相似文献   
5.
神经导航在经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经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技术及对鞍区解剖结构识别的价值。方法 对39例垂体腺瘤使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进行指导定位、识别入路相关的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结果 平均注册误差为2.3mm(1.6~3.3mm),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未全切除病例主要是肿瘤巨大、向海绵窦侵袭性生长、质地坚硬或血供异常丰富者。结论 神经导航系统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定位,能够准确指示中线结构、鞍底和颈内动脉,有效地减轻了创伤,使之成为良好的手术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6.
余翠薇  李爱军 《现代护理》2004,10(2):190-191
目的 探讨经口腔鼻蝶窦进路垂体腺瘤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介绍从口腔内唇龈间切口入路 ,经鼻蝶窦到达颅底行垂体腺瘤摘除的手术护理过程。结果 摘除了患者 0 .8cm× 0 .6cm大小的垂体腺瘤 ,手术顺利 ,患者于术后 1 2天痊愈出院。结论 对新开展的手术 ,术前护士应掌握手术步骤和术中配合要点 ,按要求备齐各种器械及仪器用物等 ,实践证明 ,手术的成功 ,取决于优良的手术和高质量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8.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经鼻蝶入路有被广泛应用和普及的趋势,其应用中又分为经鼻小柱中隔入路、经鼻前庭中隔入路、经单鼻孔中隔蝶窦入路和经单鼻孔直接蝶窦入路的不同方式[1~4]。我科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采用经单鼻孔中隔蝶窦入路对15例垂体腺瘤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10年,窦炎的发病率上升;目前窦炎成为第五大常见病,需要用口服抗生素治疗。只能对急性上颌窦炎确定细菌学。在该病种中,肺炎双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是70%成人患者的致病菌;在儿童中,卡他摩拉克菌昨经三位重要致病菌。克拉维酸-阿莫西林、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Clarithromycin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劳拉卡比、cefprozil和头泊肟)晃治疗这些细菌的首选药。最近,耐青霉素的肺炎球  相似文献   
10.
报道颅咽管瘤8例,其中6例经蝶窦进路行肿瘤切除及引流术,术后辅以放疗,4例分别随访2~3年和17年,未复发;2例于术后7年及4个月复发。对本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诊断及术后并发症均进行了讨论,指出本病多发于青少年,应早期诊断及治疗,晚期姑息性减压术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