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81篇
  免费   4231篇
  国内免费   1322篇
耳鼻咽喉   159篇
儿科学   726篇
妇产科学   466篇
基础医学   870篇
口腔科学   228篇
临床医学   9679篇
内科学   9156篇
皮肤病学   285篇
神经病学   2279篇
特种医学   11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82篇
外科学   3148篇
综合类   17960篇
预防医学   13742篇
眼科学   532篇
药学   7148篇
  191篇
中国医学   1550篇
肿瘤学   1147篇
  2024年   686篇
  2023年   2454篇
  2022年   2094篇
  2021年   2589篇
  2020年   2402篇
  2019年   2529篇
  2018年   1317篇
  2017年   2238篇
  2016年   2395篇
  2015年   2613篇
  2014年   4394篇
  2013年   4460篇
  2012年   4909篇
  2011年   4788篇
  2010年   4185篇
  2009年   3574篇
  2008年   3873篇
  2007年   3159篇
  2006年   2933篇
  2005年   2764篇
  2004年   2275篇
  2003年   2075篇
  2002年   1555篇
  2001年   1088篇
  2000年   827篇
  1999年   561篇
  1998年   401篇
  1997年   322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术后患者复发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114例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ECRP联合LC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ECRP联合LC术后随访1年内是否复发(REC)将其分为REC组(32例)和未REC组(82例)。回顾性统计胆囊结石合并CBDS术后患者REC情况,比较REC组和未REC组的临床资料,并分析胆囊结石合并CBDS术后患者REC的危险因素。结果 114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术后患者REC32例,发生率28.07%。胆囊结石合并CBDS术后患者REC的危险因素为胆道感染、胆道口括约肌切开、术者经验≤3年、胆道括约肌功能障碍(OR=4.170、4.047、3.568、3.367,P<0.05)。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CBDS术后患者REC的危险因素与胆道感染、胆道口括约肌切开、术者经验≤3年、胆道括约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可据此针对性制定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案,以降低胆囊结石合并CBDS术后患者REC率。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ICSVD)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ICSVD及ICSVD合并VCI患者80例,其中ICSVD组32例,ICSVD合并VCI组48例,对照组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体检人员)。采集所有对象的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另外采集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头颅MRI、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Hcy)等资料。结果 3组受教育年限、不良习惯及合并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CSVD组与ICSVD合并VCI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彩超IMT、血压及血检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SVD组与ICSVD合并VCI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CSVD组与ICSVD合并VCI组IMT和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教育年限短、吸烟、饮酒、高IMT、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Hcy是临床引起ICSVD及VCI重要危险因素;IMT及血清Hcy数值越高,颈动脉管径越细或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可能是ICSVD引起VCI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38 741例经病理学证实为食管鳞癌患者的资料,其中,高发区患者23 273例(60.1%),低发区15 468例(39.9%)。所有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运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组间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生存曲线并用Log rank进行检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法分析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结果 低发区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高发区(P<0.001),低发区诊断年龄≥50岁食管癌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高发区(P<0.001)。高发区食管鳞癌患者的整体生存优于低发区患者(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低发区、性别、确诊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和肿瘤家族史均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高发区食管鳞癌患者整体生存优于低发区;低发区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孙峰  燕存子  夏宇  王在义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4):3018-3022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栓塞(PE)发生率显著高于常人,但目前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1-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呼吸危重症中心住院治疗的血红蛋白(Hb)≤140 g/L的COPD患者。依据肺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CTP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并发PE组和单纯COPD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史。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倾向性评分值,采用1∶1最邻近原则匹配,卡钳值为0.05,筛选出基线相同的两组病例。记录患者的D-二聚体、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病例339例,其中单纯COPD组289例,并发PE组50例。采用PSM方法筛选两组患者,最终得到单纯COPD组、并发PE组各50例进行后续研究。并发PE组患者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计数(N)、RDW、NLR高于单纯COPD组,淋巴细胞计数(L)低于单纯COPD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是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OR=1.561,95%CI(1.096,2.225),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RDW与NLR呈正相关(rs=0.225,P<0.05)。结论 RDW升高是Hb≤140 g/L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危险因素,且RDW与NLR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肱骨和肩胛盂损伤的重要术式,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但关节周围假体真菌感染是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并发症,临床早期症状隐匿,危害较大,严重影响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及远期预后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本文根据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周围假体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进行综述,以为临床预防、治疗提高参考,降低关节周围假体真菌感染率,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9.
《右江医学》2019,(3):187-19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原发性胃癌患者肝脏转移及其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36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58例存在同时性肝脏转移病灶(转移组),78例患者未发现肝脏转移病灶(非转移组)。制定统一调查表,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肝炎史、肿瘤直径、肿瘤部位、肿瘤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脉管浸润、Borrmann分型、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和Hp感染。结果转移组和非转移组的肿瘤直径、肿瘤分期、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Borrmann分型、CEA、AFP和Hp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肿瘤分期、脉管浸润、CEA、AFP和Hp感染是胃癌患者发生肝脏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49例原发性胃癌肝脏转移患者中,Hp感染患者和无Hp感染患者平均生存期时间分别为(14.5±5.2)个月和(28.5±6.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直径、肿瘤分期、脉管浸润、CEA、AFP和Hp感染与原发性胃癌患者发生肝脏转移密切相关,且Hp感染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并拟定相应防护措施。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9例(12.84%)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统计不同患者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麻醉时间、冲洗液温度、术中补液量、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信息,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量≥400 ml、术中补液量>1500 ml、冲洗液温度<34℃是影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应与医师紧密配合,密切观察相关指标,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术中低体温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