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2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方八阵》补真阴与补真阳用药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方剂计量学研究中的关联性分析法对《新方八阵》中补真阴、补真阳药物的应用与其他医家进行比较,印证了景岳重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思想,为方剂比较研究中关联指数与关联性分析的具体化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时《妇人规·胎孕类》胎气不安、胎漏内容归纳浅析,认为临证当审其寒热虚实之不同,不可固守成方。血热则滋阴凉血,清热安胎,方用保阴煎;气血虚弱则补气益血,固肾安胎,方用胎元饮;跌打损伤,宜行气活血,止血安胎,方甩益母草地黄汤、安胎散;脾肾两虚则滋肾培源,健脾益气,方用五阴煎。而辨证治疗,总以调阴阳、固冲任、安胎元为其大法,重视调补脾肾气血,平衡阴阳。  相似文献   
3.
漫谈情志为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漫谈情志为病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30021)马翠萱[关键词]情志为病,《内经》,朱丹溪,张景岳祖国医学所谓的M情,用喜、怒、忧、思、悲、恐、谅.是人类特有的七件清志又k。一般说来,轻微的情志受记.不会影闲人的健康.如果情志变化太大,精神刺激过久,...  相似文献   
4.
笔者根据张景岳“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的观点,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老年慢性腹泻45例,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患者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60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3个月。  相似文献   
5.
“中年求复,再振元气”是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关于我国中老年医学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对其所提的“中年求复,再振元气”的意义和学术价值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中年求复,贵在复元惜元的思想和重要意义,以倡其中兴延寿之旨。  相似文献   
6.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论治妇科病,强调调经贵在补养脾肾,安胎详察寒热虚实,求嗣之术,权在命门。论述精微,辨证确切,每多独到之见,兹略抒浅见,籍与同道切磋。1调经之要贵在脾肾张氏认为妇女月经与脾肾至关重要。盖女子以血为本,故询月经调与不调,可视其健康否。张氏...  相似文献   
7.
必须重新认识张景岳的标本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张景岳《类经》中有关标本的论述,从理论及临床两方面予以剖析,认为该认识在理论上自相矛盾,概念混淆,并不能完全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同时指出,张氏在成书较晚的《景岳全书》中对标本问题作出了新的正确认识,建议现行教材修正收编的张氏错误的标本理论。  相似文献   
8.
明代张景岳在中国医学史上是位卓有成就的医学大家,他对中医理论及临床各科的发展颇多建树。本文将对其在中医精神病学方面的认识分七个方面作一探讨。1.对癫证病因病机的发挥;2.对狂证病因病机的认识;3.对中医一些特殊精神病证病因的认识;4.有关痫证的认识;5.有关痴呆病的认识;6.对郁证的认识;7.有关精神疾病的真伪鉴别  相似文献   
9.
张景岳辨治中风病学术思想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岳的学术思想在中风病的治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总结前人学术成果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元气虚损”是中风发病的根本因素,而其他因素(如痰、瘀等)皆继发于元气虚损;治疗也应以培补元气为主。现浅识如下。1中风非风中医学对中风病病因的认识,在唐宋以前,均认为以外风为主。至元代王履首先提出“类中风”之名:“殊不知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医经溯洄集·中风辨》),但也有的医家认为“类中风”包括尸厥、痰厥、血厥、酒厥、中虚、中气、中食、中寒、中火、中湿、中暑、中恶等…  相似文献   
10.
总结明代医家张景岳对耳鼻喉科疾病的辨治特色,阐述其对中医耳鼻喉科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