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白肺"形成的中医病机。方法:从临床分期的角度,结合中医膜原、焦膜理论及患者影像学特点分析"白肺"形成的病机。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多表现为肺间质受累,中医认为这为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多侵犯膜原及上焦焦膜,湿、痰、饮、瘀、毒、热逐渐发展,肺间质大量受累,痰瘀壅滞肺络,疫毒闭肺,深入营血,肺气壅遏,进而形成白肺。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应通过透达膜原、祛瘀通络等治法,阻止肺间质病变的发生及发展,以此截断"白肺"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少阳、三焦、膜原系统论,旨在运用系统复杂性研究方法论,揭示其一样的半表半里证,一样的以和为圣度的和解法。在类证求同系统层次上,探索其不一样的少阳、三焦、膜原半表半里证空间病位。不一样的和解少阳——胆腑、分削走泄——三焦、疏利透达——膜原的证治法则。以及在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杏朴苓温胆汤,达原饮类方辨证求异子系统层次上,承传经典,开拓外感热病半表半里证候学研究,为中医药积极主动地介入当今全球化烈性传染病辨证论治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3.
不同治法对急性肺损伤小鼠核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开达膜原法、清热解毒法、清热凉血法对急性肺损伤小鼠核转录因子(NF-κB p5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LPS(10 mg/kg)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清热解毒组、清热凉血组及开达膜原组。观察模型对照组与清热解毒组、清热凉血组、开达膜原组NF-κBp50水平的变化情况、肺体指数及肺组织病理学形态。结果:病理学观察,模型对照组肺组织呈大片出血、坏死,大量炎细胞浸润;清热解毒组局部肺组织中仍见小出血灶,肺组织结构未被破坏,局部细支气管细胞增生(轻度);清热凉血组肺组织见一处小灶性肺出血灶;开达膜原组见轻度肺间质炎症。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清热解毒组小鼠肺体指数明显降低(P〈0.05);开达膜原组、清热解毒组、清热凉血组小鼠NF-κBp50阳性细胞率均降低(P〈0.05~0.01)。结论:清热解毒法、清热凉血法及开达膜原法均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p5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常孟然  林燕 《中医学报》2021,36(2):239-24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是气候异常变化,正气不足,邪气内干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病机特点为:早期湿毒伏于膜原,为半表半里,常可夹三阳经病变。病位在肺,尚未传变,此时是正邪交争的关键,也是疾病发展的转折期。若疫毒邪气郁结较重,耗伤气津,趁虚入里,或因患者体质强盛化热,湿毒化热闭肺,正虚邪实进一步加重,故膜原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转归和预后。中医及早干预,辨证论治,抓住早期邪在膜原的关键时机,治以开达膜原,芳香避秽,再根据化寒化热,三阳经之兼证而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中医瘟疫范畴。膜原学说主要用于瘟疫治疗,邪伏膜原为其主要致病机制,临床治疗以驱邪为要。结合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在当代中西医结合背景下对膜原学说进行梳理分析,探讨膜原定位、属性与作用机制,为病毒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白钢  侯媛媛  姜民  高洁  张铁军 《中草药》2017,48(19):3901-3909
虽然"肺主宣发肃降"理论已被中医普遍接受,但将传统理论与现代生物学相结合,用现代科学诠释其科学内涵一直存在着争议。对相关经典理论、方药以及所涉及的药效物质基础与生物学机制进行梳理,并提出了"肺为藏之长"的效应与功能可能取决于不同效应器官上所表达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亚型以及量的差异;苯乙胺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是其主要的药效物质基础,中医巧妙地选择了不同的天然药效分子实现了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适应了临床治疗的不同需求;β-AR/c AMP/PKA信号通路是"肺主宣发"发挥效应的关键通路之一;"肺主治节"所体现的核心内容与肌球蛋白轻链的磷酸化水平的调控密切相关;方剂配伍能有效地增强肾上腺素能受体相关的多条信号通路之间的串扰,体现了中医针对复杂疾病采用多通路、多靶点综合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宣发膜原法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宣发膜原法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治疗机理,为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和损伤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CIA作为RA的动物模型,给以宣发膜原方治疗,检测CIA大鼠免疫指标和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病理损伤减轻,TNF-α降低,IFN-γ升高,抗CⅡ抗体降低。结论:宣发膜原法能够减轻CIA病理损伤,调节CIA大鼠免疫功能,可以用于RA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宣发膜原方对胶原免疫性关节炎(CIA)的治疗机理,为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病和损伤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CIA作为RA的动物模型,以达原饮加减方作为宣发膜原法代表方,检测CIA大鼠踝关节病理改变及膝关节滑膜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宣发膜原方可以有效地减轻CIA大鼠病理损伤,提高滑膜细胞中B型滑膜细胞的比例,减少滑膜细胞中的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结论:宣发膜原方能够减轻CIA病理损伤,改善滑膜细胞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9.
中医膜系泛指体腔内外广泛分布的膜层组织,是气水火布散的通道,物质形态上属于现代医学的结缔组织,而结缔组织病是一类发生在结缔组织上的疾病,与膜系的解剖位置相同。前期,笔者团队提出了中医膜系理论,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膜系与结缔组织病的关系、生理功能、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释,为结缔组织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明代吴又可《温疫论》认为"疫病"是感染杂气所致,首次提出杂气是有别于六淫而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流行时间捉摸不定的外感病邪。强调杂气发病类型为"伏而后发",即杂气为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与伤寒六经传变、温病卫气营血及三焦传变不同,吴又可提出杂气为"邪伏膜原,表里分传",即以膜原为中心,而后出表、入里。故治疗疫病既要扶助正气,亦要祛除邪气。祛除杂气以宣通疏利为本,用药上善用走而不守之大黄,而慎用守而不走之黄连等寒凉药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医药治疗方案遵循了《温疫论》"邪自窍而入,未有不由窍而出"之治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