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肾炎宁胶囊治疗气虚湿瘀型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肾炎宁胶囊治疗气虚湿瘀型慢性肾炎患者蛋白尿及证候的改善。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服用肾炎宁胶囊,对照组30例口服肾炎康复片治疗,均以3mo为1疗程,记录主要症状及观测治疗前后尿蛋白水平。结果2组对尿蛋白的排泄量的治疗效果一致;但在主要证候如乏力、腰酸、水肿等症状的改善程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肾炎宁胶囊对气虚湿瘀型慢性肾炎有较好疗效,可明显降低尿蛋白的排泄量改善临床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2.
肾炎宁治疗非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肾炎宁对非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已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肾炎宁治疗组35例和氯沙坦治疗组35例,分别给予肾炎宁中药汤剂每日1剂和氯沙坦50mg/d口服,疗程为1年,观察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尿红细胞计数、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1%,对照组为5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在减少蛋白尿和血尿方面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内生肌酐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炎宁治疗IgA肾病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王月华  郭登洲  边东  袁国栋  郭立芳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4):2268-2269,2282
目的探讨肾炎宁对IgA肾病大鼠肾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影响。方法将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贝那普利+氯沙坦)、中药组(肾炎宁),按各组相应药物剂量灌胃。于第15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量、尿红细胞及IgA免疫荧光检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I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中药组、西药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中药组、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IgA免疫荧光强度显著下降;中药组与模型组尿红细胞计数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西药组与模型组尿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MIF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炎宁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MIF表达率发挥对IgA肾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肾炎宁对IgA肾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炎宁对IgA肾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贝那普利+氯沙坦)、中药组(肾炎宁)4组,按各组相应药物剂量灌胃。于第15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UPro)量、尿红细胞数,肾组织行HE、PAS染色及IgA免疫荧光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表达水平。结果:中药组、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Upro量、系膜基质沉积、IgA免疫荧光强度显著下降(P0.05);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尿红细胞数显著降低(P0.01),而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尿红细胞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VEGF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肾炎宁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发挥对IgA肾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肾炎宁对IgA肾病大鼠TGF-β_1/p38 MAPK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炎宁对IgA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_1/p38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贝那普利+氯沙坦)、中药组(肾炎宁),应用脂多糖+牛血清白蛋白+四氯化碳方法复制IgA肾病模型,按各组相应药物剂量灌胃。于第15周末行IgA免疫荧光检测,并用RT-PCR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mRNA表达水平。结果中药组、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IgA免疫荧光强度、TGF-β_1、p38MAPK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肾炎宁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TGF-β_1/p38MAPK信号通路,发挥对IgA肾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炎宁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细胞增殖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HMC培养,采取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肾炎宁药物血清,利用脂多糖(LPS)为刺激因子,应用四唑盐(MTT)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的增殖和磷酸化ERK1/2的表达.结果 肾炎宁可显著抑制HMC增殖,抑制率在12、24和48 h分别为16.0%、15.4%、18.2%,LPS组磷酸化ERK1/2的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与空白组比较,磷酸化ERK1/2含量明显降低(P<0.05);LPS+肾炎宁组与LPS组比较,磷酸化ERK1/2表达明显降低 (P<0.05).结论 肾炎宁具有抑制正常培养条件及LPS刺激条件下磷酸化ERK1/2,从而发挥对肾小球硬化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HPLC测定肾炎宁片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雷公藤甲素的含量。方法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测定采用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70∶30),检测波长为254 nm;雷公藤甲素采用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为220 nm;两者均采用Lichrospher-C18柱(4.6 mm×250 mm,5 mm),流速均为1.0 ml·min-1结果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以及雷公藤甲素分别在1.83~14.64 μg·ml-1r=0.999 9),2.895~23.16 μg·ml-1r=0.999 8),7.625~61.00 μg·ml-1 r=0.999 8)以及1.52~24.32 μg·ml-1r=0.999 6)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大黄酸平均回收率为103.2%,RSD=1.73% (n=9);大黄素平均回收率为98.6%,RSD=3.94%(n=9);大黄酚平均回收率为98.3%,RSD=2.54%(n=9);雷公藤甲素平均回收率为99.61%,RSD=2.83%(n=9)。结论 本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谌辉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4):108-110
目的探讨应用肾炎宁治疗非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IgA肾病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炎宁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尿红细胞数、尿蛋白定量、Alb及GFR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肾炎宁可明显提高治疗IgA肾病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肾炎宁胶囊的质量标准(由黄芪、三七、枸杞子、牛膝等组方)。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的枸杞子、牛膝、三七进行鉴别,并用薄层扫描法对制剂中所含的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25%,相对标准偏差为2.79%,黄芪甲苷在2.138~10.69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来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