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17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将微波辅助提取新技术应用于茯苓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寻求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均匀优化设计试验条件,以苯酚-硫酸法测定样品中多糖含量。对超声辅助提取和传统水提法比较,并对水解前后的微波提取多糖衍生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结果最佳提取条件:时间为18min;固液比为1:50;微波占空比42%,此时提取率为2.792%。优于传统。结论微波辅助提取速度更快、提取效率更高;毛细管电泳检测表明微波提取茯苓多糖过程合理,能得到较理想的提取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中草药因“简、便、廉、验”,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成为研究热点。该文总结近年来茯苓主要活性成分三萜类、多糖类等化合物抗肿瘤的研究进展并加以述评,以期为茯苓抗肿瘤提供客观且全面的研究参考。方法:对PubMed、谷歌学术和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搜索,搜索时间跨度为1995至2022年,关键词定义为茯苓和恶性肿瘤,文献包括基础研究、临床观察和综述。结果:检索结果显示茯苓主要活性成分以茯苓酸为代表的三萜类、以茯苓多糖为代表的多糖类等化合物在抑制恶性肿瘤增殖与诱导凋亡、抑制侵袭转移、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表现出广泛的药理作用。另外,茯苓的栽培方式、用药部位、生长环境、采收周期、用药剂型、加工方式等均影响茯苓不同有效成分的含量。结论:茯苓多糖及三萜类成分在抗肿瘤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但仍面临着创新性不足和缺乏高质量临床试验的问题。中药茯苓各方面质控标准化的缺失可能会影响茯苓发挥其最大程度的抗肿瘤作用,亟待个性化、标准化的质控标准出台。茯苓抗肿瘤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冯静  李玲玲  崔瑛 《中草药》2023,54(2):586-592
目的 观察茯苓对阴虚水肿模型大鼠的影响,研究茯苓利水作用特点及机制,并评价茯苓对阴虚水肿所表现出热象的影响。方法 尾iv阿霉素联合ig甲状腺片复制阴虚水肿模型大鼠,给予茯苓水煎液或六味地黄丸干预4周,观察大鼠水肿情况和一般生长状态,检测24 h尿量和尿蛋白,测量肛温,进行冷热板实验计算热板停留时间比;检测血清总蛋白(total cholesterol,TP)、白蛋白(albumin,Alb)、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 AMP)、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 GMP)水平;测定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脏组织Klotho和棕色脂肪组织中解偶联蛋白1...  相似文献   
4.
四君子合剂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志刚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0):614-615
目的:鉴别四君子合剂中的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结果:建立简便、灵敏、可靠的薄层色谱(TLC)法。结论;可用于本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茯苓萜类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茯苓三萜化合物的指纹图谱。方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道地药材茯苓及不同地区收集的市场商品具有相当稳定的、相似程度很高的指纹图谱。结论 可利用液相色谱的特征峰控制茯苓及其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HypersilODS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柱温30℃,乙腈-0.5%磷酸(70∶30)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42nm。结果茯苓酸在0.362~9.050μg范围内与其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99.54%,RSD=1.01%。3个产地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依次为:湖北>云南>安徽。结论该方法简便、专属、稳定,可用于茯苓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白术、茯苓归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树荣  王欣  胡霜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1):1076-1079
目的 :应用动物实验的方法研究中药的归经理论。方法 :以脾虚小鼠为模型 ,给小鼠连续灌服白术、茯苓后 ,测定动物各脏器组织MDA ,SOD ,NO的水平 ,观察比较中药对组织器官选择性的影响 ,进而与传统医学归经理论加以比较。结果 :白术、茯苓无论对正常小鼠还是脾虚模型小鼠的各脏器组织的MDA ,SOD ,NO含量或活性的影响均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结论 :白术、茯苓的选择性影响和作用与传统归经理论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地及不同药用部位茯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明珍  杨中林  张中朋  卢露 《中成药》2004,26(5):379-381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药用部位及不同产地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药用部位和不同产地茯苓的茯苓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茯苓不同药用部位中,茯神中茯苓酸的含量为最高;不同产地的茯苓中,广西产茯苓的茯苓酸含量为最高.结论:茯苓的不同药用部位中茯苓酸的含量差异较大,说明临床分部位入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同产地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差别不大,其中以河南产茯苓含量略低,临床使用时不必区分产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配方颗粒红外指纹图谱的鉴别方法.方法:测试了13种中药配方颗粒丁酮提取物的红外指纹图谱.结果:13种中药配方颗粒分别具有独特而稳定的红外指纹图谱.结论:中药配方颗粒的红外指纹图谱可以作为其质量控制和真伪鉴别的根据.  相似文献   
10.
中药面膜治疗痤疮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中药面膜方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5 ~ 30岁痤疮患者5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11例,治疗组睡前外敷中药(白芷、刺蒺藜、茯苓等)面膜方,前5d为1次/d,后改为隔日1次,一般护理及禁忌.对照组予一般护理及禁忌.2组疗程均为3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积分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27.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组总积分从治疗后均有下降,且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P< 0.01.治疗组疗效指数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不同分级痤疮患者之间疗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面膜方治疗15 ~ 30岁痤疮患者,能有效减轻皮损严重程度、减少皮损数量及减轻皮肤自觉症状,对于不同程度分级的痤疮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