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888篇
  免费   12176篇
  国内免费   8187篇
耳鼻咽喉   619篇
儿科学   1278篇
妇产科学   849篇
基础医学   7828篇
口腔科学   943篇
临床医学   17192篇
内科学   12671篇
皮肤病学   2725篇
神经病学   2759篇
特种医学   46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0篇
外科学   6318篇
综合类   59462篇
预防医学   11256篇
眼科学   993篇
药学   51345篇
  180篇
中国医学   73469篇
肿瘤学   4559篇
  2024年   1234篇
  2023年   4107篇
  2022年   3543篇
  2021年   4837篇
  2020年   4571篇
  2019年   5632篇
  2018年   2949篇
  2017年   5355篇
  2016年   5686篇
  2015年   6420篇
  2014年   10196篇
  2013年   9660篇
  2012年   12003篇
  2011年   12712篇
  2010年   11472篇
  2009年   10515篇
  2008年   11697篇
  2007年   10050篇
  2006年   9272篇
  2005年   8925篇
  2004年   7869篇
  2003年   13686篇
  2002年   17216篇
  2001年   15219篇
  2000年   11566篇
  1999年   8326篇
  1998年   6841篇
  1997年   5934篇
  1996年   6054篇
  1995年   4759篇
  1994年   3639篇
  1993年   1445篇
  1992年   1340篇
  1991年   1470篇
  1990年   1313篇
  1989年   1078篇
  1988年   201篇
  1987年   157篇
  1986年   108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8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骐  孙语男 《江苏中医药》2022,54(11):44-46
肢体麻木多见于周围神经病、脑血管病、颈椎病等,其症状如虫乱行、不痛不痒。总结历代医家对肢体麻木的认识,“虚损”和“郁滞”为肢体麻木的发病基础。“虚损”为气血阴阳亏虚,“郁滞”为痰湿、血瘀、气滞、寒邪所致的营卫气血运行不畅,临证可从“温经开郁通痹”治疗肢体麻木。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和血通痹,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四逆散行气解郁,三方合用温经、开郁、通痹,治疗肢体麻木可获较好的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李伟 《当代医学》2022,28(1):158-160
目的探究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92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6例,对照组单独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联合应用辛伐他汀、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TC、LDL-C、FPG、2 h PG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8、12周,实验组TC、LDL-C、FPG、2 h PG逐渐降低、HDL-C逐渐升高(P<0.05);对照组TC、LDL-C、FPG、2 h PG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疗效高于单一治疗方案,且药物联用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赤芍配伍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Pharmmaper数据库,筛选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数据库挖掘的COPD相关靶点,对黄芪-赤芍药对与COPD靶点进行PPI网络构建,交互处理得到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的关键靶点,并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主要活性成分与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等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利用A549炎症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对结果加以验证。结果 黄芪-赤芍药对中44个有效成分作用于COPD,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丁子香萜、芍药苷、(2R,3R)-4-methoxyl-distylin、二氢异黄酮;黄芪-赤芍药对通过IL6、PTGS2、TNF等113个靶蛋白,调控Ras、PI3KAkt、IL-17等多条信号通路治疗COPD,且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丁子香萜、芍药苷与IL-6、PTGS2、TNF大分子蛋白有良好的结合性,体外细胞试验证实,槲皮素与山奈酚均能减少IL-8,MMP-9炎症因子的分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效果;芍药苷有明显的扩血管、抗血栓之效。结论 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初步揭示了黄芪-赤芍药对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上皮细胞生长增强保护屏障等预测出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的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其活性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研究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异维A酸胶囊口服与光动力学疗法在面部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2020年 5月-2021年5月就诊本院的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共计68例。依照用药方式不同分将应用异维A酸胶囊口服治疗的34例设为口服组,将应用光动力学疗法治疗的34例设为光动力组,比较两组治疗4、8、12周时GAGS 评分、疗效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光动力组治疗4、8周时GAGS评分低于口服组(P<0.05);治疗12周末两组GAG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动力组第4、8、12周时有效率分别为58.82%、 67.65%、73.53%,高于口服组的32.35%、38.24%、44.12%(P<0.05);光动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组(P<0.05)结论 针对慢性寻常型痤疮患者,光动力学疗法在治疗中短期疗效较口服治疗来说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干预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及靶点,并补充文献报道相关药理作用的成分作为潜在活性成分。以"peritoneal fibrosis"为关键词分别在OMIM、Genecards获取目前已知的与腹膜纤维化相关的疾病靶点,后取两者的交集靶点;对交集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及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核心网络。基于R软件使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最终采用AutoDock软件将主要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得出其结合能力。结果 筛选出20个黄芪活性成分及文献报道有相关药理作用4个, 457药物作用靶点,与674个腹膜纤维化病靶点取交集,得到86个共同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提示黄芪拮抗腹膜纤维化主要参与了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的调节、细胞对化学的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调节等通路; 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调控肿瘤、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黄芪治疗腹膜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调节多种信号通路等相关。  相似文献   
6.
卵巢低反应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兼肝郁气滞、脾虚胃弱。临证治疗注重既往病史,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辨证治以补肾益精、活血化瘀,循卵巢周期调治,卵泡期重在补肾滋阴,黄体期注重补肾助阳,兼健脾疏肝,调和气血。灵活运用基础体温、阴超实时监测卵泡、内膜情况,及时调治,积极试孕。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泵注小剂量甲氧明在防治老年高血压患者髋部骨折手术全麻诱导期低血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拟在我院全麻下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诱导前15min开始泵注1. 5~2μg/(kg·min)甲氧明,泵注30min;对照组诱导前15min泵注0. 9%NaCl,泵注30min。记录入室(T_0)、全麻诱导前(T_1)、全麻诱导后1min(T_2)、插管即刻(T_3)、插管后5min(T_4)、插管后10min(T_5)时MAP、HR。追加麻黄碱和阿托品的次数,麻醉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诱导后血压波动明显减少,低血压发生例数及麻黄碱追加次数明显减少(P<0. 05);心率变化无差异(P>0. 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髋部骨折手术全身麻醉诱导前持续泵注小剂量甲氧明能有效预防低血压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分析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抗非白假丝酵母的作用,拓宽其应用范围。方法将近平滑假丝酵母、克柔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的标准菌株及临床菌株选为待试菌株,测定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黄芩苷及伊曲康唑对待试菌株的抑菌圈直径。结果除伊曲康唑对部分待试菌株耐药外,3种药物对待试菌株存在一定的抗菌作用。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对近平滑假丝酵母标准菌株、近平滑假丝酵母临床菌株、克柔假丝酵母临床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9.44±5.27)mm、28.00(25.00,30.00)mm、18.00(15.00,24.00)mm,大于黄芩苷;对光滑假丝酵母临床菌株的抑菌圈直径为25.00(20.00,28.00)mm,大于伊曲康唑(P<0.05)。其对光滑假丝酵母的标准菌株、临床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56±4.64)mm、25.00(20.00,28.00)mm,小于黄芩苷;对克柔假丝酵母的标准菌株、临床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89±3.33)mm、18.00(15.00,24.00)mm,小于伊曲康唑(P<0.05)。结论 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对近平滑假丝酵母标准菌株、近平滑假丝酵母临床菌株、克柔假丝酵母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优于黄芩苷,对光滑假丝酵母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优于伊曲康唑;其对光滑假丝酵母的标准菌株、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弱于黄芩苷,对克柔假丝酵母的标准菌株、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弱于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芒果苷对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PS)诱导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实验分四步:(1)细胞存活率实验分5组,即:空白组、LPS组、LPS+不同浓度(50、100、150μg/mL)芒果苷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2)一氧化氮(NO)、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分泌实验分6组,即:空白组、LPS组、LPS和不同浓度芒果苷(50、100、150μg/mL)组、LPS+BAY 11-7082[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组。Griess法检测NO分泌量,ELISA法检测IL-1β、TNF-α及IL-6分泌量。(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环氧化酶-2(COX-2)mRNA及蛋白表达实验分组同细胞存活率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NOS及COX-2 mRNA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iNOS及COX-2蛋白表达水平。(4)细胞质、细胞核中NF-κB表达实验分3组,即:空白组、LPS组、LPS+150μg/mL(终末浓度)芒果苷共处理组,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质、细胞核中NF-κB p65蛋白表达量。结果 (1)与空白组比较,LPS组显著降低RAW264.7细胞存活率(P0.05);与LPS组比较,50~150μg/mL芒果苷预处理对RAW264.7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P0.05)。(2)与空白组比较,LPS组NO、IL-1β、TNF-α、IL-6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除50μg/mL芒果苷预处理组NO、TNF-α分泌量无显著变化外(P0.05),其余各组NO、IL-1β、TNF-α、IL-6分泌量均显著降低(P0.05)。(3)与空白组比较,LPS组iNOS、COX-2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50~150μg/mL芒果苷预处理组iNOS、COX-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4)与空白组比较,LPS组细胞质中NF-κB p65蛋白量减少,细胞核中则增多(P0.05);与LPS组比较,150μg/mL芒果苷预处理组细胞质中NF-κB p65蛋白量升高,细胞核中蛋白量减少(P0.05)。结论芒果苷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而抑制iNOS、COX-2表达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分泌,干预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将55例接受肾移植并于术后出现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并给予雷公藤多甙片0. 5 mg/(kg·d)口服,3次/d,连续服用8周;观察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地黄叶总苷胶囊,0. 4 g(2粒)/次,2次/d,连续服用8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并随访治疗12周后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2组治疗12周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但2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用雷公藤多苷治疗,且用药不良反应未显著增加,安全性高,两药联合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