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哈孝贤教授辨治痛经经验。认为肝气郁滞、血瘀内阻、寒湿凝滞、湿热下注、肝肾虚损、气血不足等为其病因,主要由冲任二脉气血运行不畅、经血滞于胞中所致;治疗以“寒者温而通之,热者清而通之,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攻而通之”为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经和血通痹方内服外用对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气血亏虚型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气血亏虚型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中药联合组(温经和血通痹方内服外用),中药组(温经和血通痹方口服)及对照组(甲钴胺口服联合温水外洗),治疗28天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围神经毒性分级、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积分及安全性。结果:3组患者生活质量功能领域S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3组患者治疗后周围神经毒性、生活质量功能领域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联合组改善优于其他两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中药联合组、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1),中药联合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3组患者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和血通痹方内服外用治疗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气血亏虚型患者临床疗效优于温经和血通痹方口服及甲钴胺口服联合温水外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疑难病,北京中医药大学著名中医药专家孔光一教授辨治强直性脊柱炎重视湿热邪气的郁伏,以“少阳为枢,祛邪通痹”为治疗原则,同时强调祛湿清热、调和气血,并结合患者体质状况加以全面调治,扶正以驱邪;对于妇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则主张根据妇人经行周期的气血变化规律,分别于月经前后使用养血通络与温经通络方法,治疗循序渐进,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其学术观点及用药规律均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疑难病,北京中医药大学著名中医药专家孔光一教授辨治强直性脊柱炎重视湿热邪气的郁伏,以“少阳为枢,祛邪通痹”为治疗原则,同时强调祛湿清热、调和气血,并结合患者体质状况加以全面调治,扶正以驱邪;对于妇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则主张根据妇人经行周期的气血变化规律,分别于月经前后使用养血通络与温经通络方法,治疗循序渐进,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其学术观点及用药规律均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5.
周围神经损伤从血痹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第六》中指出:“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说明血痹是营卫气血俱不足,邪伤血分致肌肤麻木不仁之病证。并创立益气温经、和营通痹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治方。临诊中常遇到周围神经损伤,致肌肤麻木不...  相似文献   

6.
用自拟“温经通痹汤”治疗风寒湿痹130例,治愈率为63.08%,总有效率为97.69%。临床证明该方有较强的温通经脉、养血活血、祛风除湿和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是由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桂枝汤去甘草重生姜,加黄芪化裁而来,主治血痹。该篇谓:“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其症多见肢麻不仁、疼痛、乏力、易汗出。其病机为形盛体弱、气血不足、正虚邪侵,继而阴邪痹阻血络,致气血不通、瘀血阻络、筋肉失养。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黄芪为君,益气固表、扶正祛邪;桂枝既可祛风散寒、温经通痹,与黄芪相配又可益气和营;桂枝配芍药益阴养血敛营、调和气血阴阳;桂枝配生姜温通经脉、祛邪不伤正;生姜、大枣相配,补脾和胃、益营助卫;诸药合用,以达益气养血温经、和营通痹止痛之效。谢心军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在治疗骨科疾病时,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疗效颇佳,现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8.
朱云安 《四川中医》2002,20(10):46-46
“腰腿痛”病因虽杂,但病机不外风寒湿邪痹阻经络、肾精亏损、正虚邪恋、气血受阻发为痹症。故治疗当以“温”、“通”并重。中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温经散寒通痹、舒筋活络止痛,用以治疗腰腿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杨寿峨主任医师认为肩关节周围炎病机以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邪乘虚入侵为标.治宜补益肝肾、培补气血、温经通络.临证以自拟补肾通痹方为基本方加减治疗效果较好,附典型病例1则,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九味通痹散为纯中药制剂,具有祛风散寒,活络通督,温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自1998-04~2003-06,我院应用九味通痹散治疗298例风寒湿痹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益肾温经通痹汤治疗尫痹60例徐桂荣,桑亚雄,徐德茹痹证是临床所见难治重症之一,属于中医痹症范畴。以骨节变形而称之为“骨痹”,以脏腑定位而论,病邪深侵在肾,而又谓之“肾痹”;以病情严重致使骨松肉枯而言,称之为“痹”;以病程长反复,甚则终身受累,又称之为...  相似文献   

12.
李鹏鸟  魏薇 《光明中医》2013,28(9):1802-1803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温经通痹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李振华教授温经通痹散熏洗和通络祛痛膏外敷治疗,两组均以2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3.33%,对照组有效率占68.33%。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温经通痹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简单方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益气活血汤治疗胸痹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的胸痹属于现代医学冠心病心绞痛的范畴,是由于瘀血痹阻心脉,气血不通而痛。治疗上根据“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理论,以益气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止痛为其治疗大法。笔者运用自拟的益气活血汤结合中医的辨证分型治疗胸痹8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总结伍大华主任医师从气血津液辨治肢体麻木的经验。其认为肢体麻木的病机多为气血津液的失调紊乱、虚损瘀滞所致,以气血津液为主线辨治麻木可执简驭繁;临证分为气虚血瘀、血虚不荣、阴虚血瘀、阳虚血瘀、痰瘀阻滞、湿热阻滞6种证型辨证论治;治疗上主张以调理气血津液为要。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气滞、血瘀、痰浊为标,脏腑功能虚损、阴阳气血失调为本,属本虚标实证。当气滞、血瘀、痰浊交相为患,气血不畅痹阻心脉时,则胸痛猝然发作,即所谓“不通则痛”。笔者以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为基础,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斌  庞湃  赵旭东  杨千晶 《天津中医药》2022,39(8):1013-1017
现代疾病涉及中医“痹证”的种类有许多,包括自身免疫相关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感染与代谢相关疾病等。《黄帝内经》中“五体痹”和“五脏痹”的提出对后世影响深远,糖尿病神经病变中以气血经络痹阻所致的肢体麻木、疼痛、怕凉、乏力为主者,具有类似“五体痹”表现,现代中医将其称为“消渴病痹症”。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另一类别,其病变主要累及内脏自主神经和交感神经,表现为内脏系统功能失调,与“五脏痹”有诸多相通之处,如糖尿病引起的心脏、胃肠、泌尿生殖内脏自主神经病变和调节泌汗功能交感神经病变,亦与“五脏痹”之心痹、脾痹、肝痹、肺痹、胞痹等表现有高度的相似性。文章试从《黄帝内经》“五脏痹”病因病机、症候特征、治疗原则等方面,探析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姜附身痛逐瘀汤配合西药治疗重症坐骨神经痛7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远  张晓莉 《陕西中医》2006,27(8):956-957
目的观察温经通痹、活血止痛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重症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姜附身痛逐瘀汤(炮姜、制附片、秦芄、川芎、红花、地龙等)配合西药(强的松龙等)治疗本病77例,结果治愈率为68.83%。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温经通痹,活血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通”为常,“不通”则病.通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通法是指宣通郁滞、通利二便.广义通法是指疏通脏腑经络气机,消除体内壅滞,畅行气血津液.  相似文献   

19.
骨痹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自《内经》首次提出骨痹之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后,历代医家对骨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断扩充其认识,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方药。本文通过对中医古代文献中有关骨痹理论及方药内容的梳理,可以发现古代中医论治骨痹是针对肾气虚弱为本,风寒湿邪入侵,而致机体气血郁滞,络脉不通这一病机,其临床治疗思路以"温补肝肾、温经活血、温阳补火"三大治法为组方要点,用药多以辛温、辛润之药。这为当今临床防治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病变提供了思路,应进一步整理挖掘,为筛选有效方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老年痹证多属虚痹或血痹范畴,乃本虚或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应以“虚则补之”之法。笔者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治疗本病,屡获良效。兹报道如下:黄芪桂枝五物汤,为汉张仲景所创,主治血痹身体不仁、肢体疼痛等症,功能益气温经,和营通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篇》云:“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方中黄芪温阳益气,桂枝温经通络,芍药和营缓痛,为三味主药。笔者治老年痹证,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