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阐述和总结陆为民教授运用厥阴病辨证论治胆系相关疾病的学术思想、临床思路和经验,拓展乌梅丸的临床应用领域。[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总结病案资料,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等角度阐述陆为民教授运用厥阴病理论和乌梅丸论治胆系相关疾病的经验,并佐以临床验案。[结果]陆为民教授结合前人经验,强调病机和辨证,从厥阴病论治胆系相关疾病。在以乌梅丸治疗过程中,强调应遵循"应人、应证、应时"的原则,随证加减,兼顾各脏腑之气,平调寒热,尤护肝脾,以保中正。文中验案包括胆系相关疾病的发热、泄泻、嗳气等,分别辨为寒热错杂证和脾虚寒湿、肝胃郁热之证,从厥阴病论治,酌情选施乌梅丸,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陆为民教授运用厥阴病辨证胆系相关疾病,选用乌梅丸治疗,中医理论依据充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主治太阳蓄水证,临床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陆为民教授师承国医大师徐景藩,博采众长,对经方颇有研究,概括出适用五苓散的“蓄水体质”,临证时谨守病机,不拘病证,将其加减化裁治疗腹泻、水肿、湿疹等疾病,屡获良效,故浅析陆为民应用五苓散经验,以期启迪临床、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540-1542
文章从病因病机、诊断、处方用药等方面,介绍了陆为民治疗慢性泄泻的经验。认为本病应立足肝脾肾,把握治疗大法,脾虚湿盛为本,与肝肾相关,久病不愈,肝脾肾三脏互相影响,终致三脏同病,治疗以健脾化湿为主,与疏肝温肾兼筹并顾。强调诊断当先明,辨证结合辨病,以三脏论治,喜用风药,善用黄连、仙鹤草为其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4.
陆为民教授是国医大师、著名脾胃病专家徐景藩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以擅用经方治疗临床诸证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而颇负盛名,其对于仲景经典名方"乌梅丸"的运用尤广。他认为,《伤寒杂病论》原文所栽乌梅丸虽为"寒热错杂、阴阳气不相顺接"之厥阴病主方,但因其"酸苦相合、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的组方特点,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只要紧紧抓住其"寒热并存、虚实错杂"的病机,同时结合下半夜为"厥阴欲解时"的发病特点,根据病证表现灵活化裁,其可运用的病证范围十分广泛。陆为民教授在乌梅丸的临床运用过程中,始终把握"辨其病机而用、研其药性而选、衡其病证而调"的原则,同时不拘泥于原方药物及剂量,随证变化,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5.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为厥阴病篇众方之首。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蛔厥"及"久利不止"。在现代临床中亦应用于各个学科,尤以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脾胃科疾病多见。笔者在跟师抄方学习中,多次观察到老师应用乌梅丸屡获良效,故试从老师用药配伍、方证对应及厥阴病欲解时等三个方面浅析老师应用之原理,与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6.
介绍陆为民运用疏肝和胃法、疏肝健脾法、疏肝清热法、疏肝化痰法、疏肝通络法治疗脾胃病的验案,并探讨疏肝法应用的临床依据及其配伍应用经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陆师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常从体质入手,"因人制宜"制订治疗方案,在辨证辨病基础上结合辨体论治,结合体质的可调性,通过纠正患者体质偏颇,并重视调肝法的运用,扶正与祛邪兼顾,结合祛瘀、消食开胃等治法,疗效显著,同时注重精神因素及饮食因素的作用,防治结合对溃疡的愈合及预防复发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建羽  陆为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11):1255-1257, 1283
[目的]探析陆为民教授治疗口疮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门诊随师学习,整理陆为民教授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等方面分析总结陆为民教授治疗口疮病的临证经验,并附验案四则加以佐证。[结果]陆为民教授认为,口疮病之病标在口,本在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升降功能失常,邪气侵犯口腔,气血壅滞,不得宣泄,发为口疮。脾胃不能升清降浊,是为本病的根本病机,或兼肝胆郁热、脾肾不足等。治疗上以运脾通降为基础,辅以协同治疗心肝肾,共同发挥功效。所举验案分别为外感风热、胆胃郁热、脾胃气虚、阴虚湿热四个证型,外感风热者治以疏风清热、运脾通降,胆胃郁热者治以清泄胆热、运脾通降,脾胃气虚者治以健脾升阳、运脾通降,阴虚湿热者则治以健脾化湿、滋阴降火、运脾通降,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陆为民教授从脾胃升降的角度治疗口疮病,颇具特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郑浩 《江苏中医药》2015,47(3):28-30
陆为民教授认为,大肠癌癌前病变病名不一,病因繁多,病机复杂,核心病机是本虚标实。将本病分为3型论治:湿热蕴结型用香连丸,气滞血瘀型用血府逐瘀汤,脾肾不足型用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随症加减。临证主张重视补益脾胃,善用苡仁,提倡中药内服与外用同治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黄芪建中汤治胃痛案、苓桂术甘汤治胃痞案、小柴胡汤治呕吐案介绍吾师陆为民运用经方治疗脾胃病的经验。陆师使用经方首先抓其主证,并结合体质辨证,据"有是证,用是药",先抓主证而后立方,根据病情,灵活加减化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