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3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79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10篇
  6篇
中国医学   114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西药联合中医情志疗法、解郁化痰汤治疗痰热瘀阻型失眠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7年9月1日—2019年9月1日接收的100例失眠抑郁(痰热瘀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n=50)采用阿普唑仑+解郁化痰汤+中医情志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疗效为98.00%(59/50),对照组总疗效为86.00%(43/50),两组总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3,P<0.05);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为(16.02±1.90)分,TESS评分为(2.03±1.28)分,与对照组的(23.14±2.08)分、(7.26±2.14)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价值(t=17.8712,P<0.05;t=14.8307,P<0.05)。结论:解郁化痰汤、中医情志疗法与西药联合治疗失眠抑郁痰热瘀阻有效安全,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3.
郁证的临床表现很复杂,可见于现代医学的许多种疾病,并可夹杂其它病证(如瘀证、痰证、火证、虚证等)。以肝气郁结证为主时,可用舒肝解郁法来统治这一类病证,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舒肝解郁法,着眼于调整人体的气机,而“气为血之帅”,以调和气血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治法体现了中医治病的特色,临床上取效捷,适应证多,有深入研究的实际意义。临床上应用舒肝解郁法,应注意其用药的层次。一般先用舒肝理气的柴胡疏肝散等方剂,常用药物有柴胡、枳壳、香附、郁金、青皮、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增加,情感冲击加大,造成抑郁症发病率逐年增长.然而人们对抑郁症的识别很低,仅有20%~25%患者得到正确诊断;抑郁症的有效治疗率也很低,其中仅有25%~33%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抗抑郁治疗.笔者以疏肝解郁为法,采用纳干法针刺治疗抑郁症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后抑郁大鼠皮层及海马IP3表达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磷脂酰肌醇(PI)信号传导通路上重要调节因子IP3的角度,探讨脑缺血后抑郁模型磷脂酰肌醇(PI)信号传导通路的变化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在脑缺血后抑郁模型上,采用AlphaScreen受体竞争机制,观察脑缺血后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海马IP3含量的变化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结果:脑缺血后抑郁模型大鼠皮层及海马IP3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模型组IP3的含量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脑缺血后抑郁模型大鼠脑皮层及海马IR含量增加,中药颐脑解郁方能使之明显下调,提示脑缺血后抑郁IPl含量增加,颐脑解郁方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调节受体后PI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SF-36量表来评价中医药治疗对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80例,运用具有疏肝理气,和胃解郁的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填写临床症状调查量表和SF-36量表;对照组为健康人群,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填写SF-36量表.结果 和健康人群比较,患者RP,BP,GH,VT,MH 5个维度积分较正常人群低(P<0.05),经治疗后,患者的胃脘疼痛、上腹胀的症状改善明显,RP,BP,GH,VT,SF和MH 6个维度的积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疏肝理气,和胃解郁法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具有身心双重调节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甲亢一病根源多于气机郁滞,治疗应理气解郁,本病一般服药时间较长,常用理气药,用之过久、过量则易耗气伤阴,加之本病本身多伴有郁久化热后阴伤的病理,所以在运用理气药的同时,需配伍育阴清热或滋阴潜阳之品,以制之辛燥之弊,又可利于本病郁久伤阴的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8.
柴胡剂群是以《伤寒论》小柴胡汤为主进行加减的一类方剂,这类方剂组成特点,是都以柴胡、黄芩为主药,且都有和解表里,舒肝解郁等功用,临床用之颇广。本文结合临床。介绍了此类方剂在临床各科中的使用。同时亦提出使用本方的关键在于“抓主症,用主方”,从而开拓了应用经方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部分耻骨直肠肌后方切断的方法对 5 0例出口梗阻型便秘进行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中 ,男性 9例 ,女性 4 1例 ;年龄 17岁~ 6 5岁 ,平均 35 5岁 ;病程 1个月~ 2 5年。其中盆底痉挛综合征(PFSS) 12例 ,耻骨直肠肌综合症 (PRMS) 35例 ,内括约肌失迟缓症 (ASAI) 3例。2 治疗方法2 .1 中药治疗对于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大便干者 ,我们给予自拟方药 :柴胡 10 g ,生地 30g ,寸冬 30 g ,元参 2 5 g ,当归 2 0g ,生白芍2 0 g ,枳壳 12 g ,川朴 10g ,生白术 10 g ,甘草 6 …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药袋泡剂解郁复胃散的性状、粉碎度、含水量、重量差异、卫生学检查等五个方面探讨拟订了(内控)质量标准以及相应的生产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