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7篇
预防医学   55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48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0 毫秒
1.
胡献国 《中医杂志》2003,44(6):474-474
答:胃下垂是指胃的纵轴向下延长,胃的下极明显降低,甚至低达小骨盆腔者。根据其下垂的程度可分为3度,其中以小弯切迹低于髂骨嵴联线水平1~5cm者为轻度,6~10cm者为中度,11cm以上者为重度。本病多见于妇女,亦见于瘦长体型者。本病的临床表现为:食后腹部有饱满和坠胀感,有时剧痛(常发生在体力劳动、负重或受震动以后),自觉腹内有震水声,平卧后即消失,常有嗳气、便秘、食欲不振、口臭等,全身营养状况较差,精神不振,容易疲乏,严重者常伴有头晕、失眠等症,部  相似文献   
2.
王润生 《河南中医》2006,26(10):71-71
胃下垂是一种慢性疾病,所指胃全部(包括大弯和小弯)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的位置。祖国医学认为是由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1988~2005年,笔者运用按摩手法治疗胃下垂30例,取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54岁;病程最短3月,最长5 a。临  相似文献   
3.
四逆散新用2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雅平 《山西中医》2005,21(2):19-19
胡某,女,38岁,1993年2月3日初诊。呃逆2年,经治有减,抑郁加重,频频而发。近半月呃逆复作。刻诊:呃逆不断,声高,难以自制,伴胸中灼闷,偶痛如刺,叹息不已,精神疲惫,胃脘胀满,纳呆,便秘。舌质紫暗、尖红赤、苔薄,脉沉弦。证属气滞血瘀,肝胃不和。治宜理气活血,疏肝和胃,降逆止呃。方用四逆散加味。药用:柴胡、枳实、川楝子、郁金、大黄各10g,白芍、丹参各30g,香附、川牛膝各15g,桔梗6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服药9剂,呃逆未作,精神好转。余症亦除。  相似文献   
4.
胃下垂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因饮食、劳倦等引发,其中医病机不离“气虚不升,固摄失约”,因此,补气升提为该病基本治法。临床治疗中应通过辨证论治进行治疗,主要证型常见中气下陷、肝胃不和、水饮停胃、脾胃虚寒、气阴不足等,通过临床随证化裁,药简效宏,往往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养生名家孙思邈主张“食饱行百步”。但近年来受到一些人的批评,有人置疑,说饭后步行“可导致胃下垂”,“生命在于静止”等等。  相似文献   
6.
7.
8.
胃下垂是指胃体离开正常解剖位置而向下垂坠,通过现代检查手段得到的一种体征,相当于祖国医学中的“胃缓”。临床典型表现是上腹坠胀、疼痛、嗳气、呕吐、消瘦等。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采用针刺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近十年来针刺治疗胃下垂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从阴引阳”法针刺治疗胃下垂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病,综观目前分证各异,治法迥殊。笔者以“从阴引阳”手法针刺治疗100例,均获满意疗效,兹整理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00例中女性68例,男性32例;住院66例,门诊34例;年龄20~40岁者69例,41~60岁31例,平均年龄36岁;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10年。2.诊断标准 (1)症状及体征:上腹胀痛,食后站立及举物时加重,卧位时减轻,伴有恶心呕吐,纳差消瘦,体力下降,舟状腹及腹部振水音等。(2)胃肠钡餐及超声波检查,站立时,胃小弯切迹均低于两侧髂嵴连线以下,或胃大弯均低于两侧髂嵴连线6cm者。治疗方法1.取穴 轻度者取中脘、气海;中…  相似文献   
10.
"千金难买老来瘦"是流传甚广的一句民谚,许多人都奉此为养生之道。肥胖是心血管疾病及某些癌症的直接或间接促发因素,过度肥胖、超重对健康不利。肥胖的弊端显而易见,但因此而盲目地追求身轻体瘦,对健康也可能带来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