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2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268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6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84篇
内科学   42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02篇
特种医学   3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295篇
综合类   1712篇
预防医学   354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531篇
  9篇
中国医学   956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474篇
  2011年   454篇
  2010年   495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429篇
  2007年   425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429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采用多普勒震动血流探测仪测定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以比值<0.9为异常。结果:本组152例患者中检出ABI<0.9者占40%。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与正常组比较,前者年龄大,病程长,餐后血糖、TG、LDL-C、吸烟率、DBP及HbA1c达标率明显降低。结论:踝肱指数是一项花费小、简单、无创的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可靠指标。高龄、病程长、高TG、高血糖是加剧外周动脉病变(PAD)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31-33+封三
目的 对比分析25%甲酸、25%乙酸和4%甲醛3种固定剂对氯化金染色运动终板的效果。方法 选用30只SD大鼠,体重180~220 g,雌雄不拘。进行10次实验,每次实验随机选取3只,取右侧肱二头肌,分别置于25%甲酸、25%乙酸和4%甲醛溶液中固定后,行氯化金镀金法,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运动终板的形态结构和背景颜色。结果 3种固定剂固定的运动终板边缘整齐,中央颜色浅于周围,部分运动终板中央呈空泡状。甲酸固定的肌纤维排列有序,横纹清晰,呈紫红色;乙酸固定的肌纤维排列有序,无清晰的横纹,呈紫蓝色,但染色较浅,与运动终板形成的反差较小;甲醛固定的肌纤维排列杂乱,无横纹,呈紫红色、粉红色、紫黑色和蓝色等多种颜色。结论 甲酸固定的运动终板氯化金染色效果优于乙酸和甲醛,甲酸固定的肌组织需要的还原时间少于乙酸和甲醛。因此,进行运动终板染色选择固定剂时,25%甲酸在3种固定试剂中可作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MRI技术观察偏瘫患者肩疼痛腋囊形态变化,为影像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47例偏瘫性肩疼痛患者(疼痛组)和47例正常肩部(对照组),运用MRI技术对肩关节腋囊进行测量,观察腋囊下肱盂韧带信号。结果偏瘫性肩疼痛的腋囊厚度(4.1±1.45)mm,高于对照组。腋囊腔高度(8.70±1.80)mm,腋囊腔宽度(4.31±0.56)mm,小于对照组。偏瘫性肩痛下肱盂韧带呈高信号出现率达21%,腋囊厚度与VAS呈正相关,与肩关节外展外旋呈负相关。结论脑中风中后期肩周炎是引起偏瘫性肩疼痛患者的常见原因,腋囊厚度是限制肩关节活动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8岁,因右手掌侧肿物伴环指屈伸活动受限1年而入院。患者1年前右手环指无明显诱因出现伸屈活动不利,先后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狭窄性腱鞘炎,予局部封闭、理疗处理,症状好转。近期因再次复发来我院就诊,以狭窄性腱鞘炎收住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右手第四掌指关节掌侧可触及一约1cm×2cm大小肿块,质硬,边缘不清,无移动,压痛明显,环指屈伸功能受限,环指末梢血运,感觉正常。局部麻醉下行肿块摘除术。术中见:环指指屈肌腱与掌骨之间见一约1.5cm×2.0cm白色肿块,表面欠光滑,与周围组织粘连,质硬,血供不丰富,钝性分离周围组织,完全摘除…  相似文献   
7.
<正>例1,女,68岁。3年前开始上半身多汗,夏季更严重,大汗淋漓,昼夜不止。腰以下皮肤干而无汗,两手指及两足趾麻木、灼痛。既往无糖尿病史。查体: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正常,两侧手指及两侧足趾痛觉减退,腱反射对称(++)。随机血糖 19.2mmol/L,空腹血糖10.5mmol/L。  相似文献   
8.
赵仲和  张婕 《广东医学》2006,27(10):1538-1538
患者,女,48岁,医生,因右手拇指肿胀、疼痛、感觉迟钝、功能活动受限8个月,于2006年3月27日来我院就诊。检查:右手拇指屈伸功能受限,局部压疼明显,并有触电样感觉,拇指屈肌腱增粗粘连,活动时伴有弹响。诊断:右手拇指腱鞘炎。并于次日在局麻下施行腱鞘分离切除术,手术进展顺利,术后服用西力欣片,每次0.5g,3次/d,弥可保片,每次500u,3次/d,连服3d。术后第2天,切口干燥,局部疼痛,肿帐,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输出功率100MW,光斑直径2cm,当照射到10min时.患者出现口干、出汗、发冷、烦躁不安等症状,立即停止照射,属患者平躺休息,喝温开水,15min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9.
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经肱骨前侧入路微创穿皮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5年1月间,使用LCP经肱骨前侧入路微创穿皮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18-75岁(平均48岁)。根据AO分型:A型3例,B型10例,C型4例。结果经14-25个月(平均19.1个月)随访,17例患者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9-14周(平均11.3周)。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135°-180°(平均174°),后伸20°-40°(平均38°),外展70°-90°(平均87°);肘关节前屈115°-135°(平均133°),后伸-10°-0°(平均-1°);手臂肩残疾问卷表(DASH)评分6-44分(平均11分)。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1例GustiloⅢB型开放性骨折发生浅表感染,经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桡神经麻痹,3个月后症状完全消退;另有1例出现明显的肩肘关节功能障碍。无继发骨折移位及内固定物失效或断裂。结论LCP经肱骨前侧入路微创穿皮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可以提供稳定的固定,骨折愈合率较高,神经血管结构相对安全;更适合于粉碎性或骨质较差的肱骨干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腰骶神经根病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与热成象体表温差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将100例腰骶神经根病患者按照热成象检查结果分为正常(23例)与异常(77例)两组。在热成象异常组中,根据临床病变程度并结合腱反射改变进一步划分神经损伤程度为轻(31例)、中(33例)、重度(13例)3组,比较3组的温差ΔT均值。结果热成象异常的轻、中、重3组温差ΔT均值分别为1.13±0.34,1.46±0.58和2.35±1.20(F检验P<0.0001)。各组间比较差异也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神经损伤程度与体表温差具有相关性,即神经损伤程度愈重,患侧相应的体表温度愈低,温差越大。热成象具有对神经损伤程度进行初步定量评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