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使除菌治疗成为可能,细菌感染作为人类最大宿敌既然能被扑灭,曾认为细菌学可宣告终结。然而自1983年发现螺杆菌并认定它乃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的致病菌,且其发现者于2005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事实看来,细菌学重新又受到了瞩目。由于螺杆菌亦可从粪便中检出,它属于广义的肠道细菌范畴。但并非所有宿主均可发病,只是极少一部分携带者发病即当视为肠道细菌的机会性感染。从而不必认作它是威胁宿主生命的强毒菌,而应视其为可与宿主相依共存的弱毒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选择性消化道去污(SDD)联合谷氨酰胺(Gln)对兔原位背驮式肝移植肠道细菌易位及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建立兔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模型30例,受体兔被随机均分为SDD组、SDD Gln组及对照组。SDD组给予含妥布霉素、多黏菌素E及制霉菌素的乳剂处理;SDD Gln组在SDD的基础上加以Gln;对照组仅建立移植模型。各组分时段抽取门静脉血,获取回肠组织标本及术后肺组织标本,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变化、门静脉血细菌易位及术后肺部感染情况。结果门静脉阻断15、30、45min及术后30h SDD Gln组回肠壁毛细血管混合切面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和SDD组(P<0.05)。门静脉阻断前SDD Gln组回肠绒毛长度较对照组(P<0.05)和SDD组(P<0.05)长,在门静脉阻断45min时段对照组超过SDD Gln组(P<0.05)和SDD组(P<0.05),术后又回返至术前状态(P<0.05,P<0.01)。门静脉阻断45min和术后30h时段SDD Gln组及SDD组门静脉血细菌培养阳性者少于对照组(P<0.05,P<0.01)。SDD Gln组及SDD组术后肺部感染者也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Gln对肠黏膜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营养作用,与SDD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门静脉阻断期间及术后肠道细菌易位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鼠类肠道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方法分离鼠类完整肠道并提取总DNA,利用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公司(MK1C)的纳米孔单分子测序技术对其肠道细菌16S rRNA的全区序列进行测序,统计肠道细菌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量,分析其物种组成、丰度及Alpha、Beta多样性。结果获得鼠类肠道细菌16S rRNA优质序列1161377条,根据序列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获得1484个OTUs。共注释到24个门,48个纲,113个目,241个科和534个属;在门分类水平上,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门类;在属分类水平上,优势属为肠球菌Enterococcus、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和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其丰度分别为38.7%,17.65%和7.48%。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鼠类肠道细菌的观测物种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1484、1825.77、3.91和0.058。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臭鼬和小家鼠肠道菌群组成最接近,而黄胸鼠和小家鼠肠道菌群组成相差最大。结论鼠类肠道细菌菌群整体多样性比较丰富,可为有效评估鼠传疾病传播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严重烫伤后肠道细菌的移位及中药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动物烫伤后肠道细菌的移位情况及肠道菌群的变化和中药的防治作用,方法:选用大鼠45只复制背部烫伤模型,随机分为汤伤中药治疗组,烫伤组,正常对照组,对烫伤后3,5,7,9天肝,脾,肾,肠系膜淋巴结等脏器细菌移位情况和血省府 及肠内容物菌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烫伤组各脏器的细菌移位率3,5时相点明显高于治疗组IP<0.01),其后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降至正常水平,回肠内容物G-杆菌和G+球菌与同时相比较治疗组前者低于正常组与烫伤组,后者高于正常组和烫伤组(P<0.01),结论:烫伤后大鼠肠粘膜细胞破坏,促进肠道细菌移位,中药对肠道菌群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谷氨酰胺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龚时文  张明 《广东医学》2000,21(4):289-290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GLN)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肠道细菌称位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大鼠1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NP组及GLN组,每组各40只,ANP模型采用结扎胰胆管诱发,GLN组制作ANP后灌入GLN,观察3组肠粘膜组织学和DNA含量,肠系膜淋巴结,胰腺组织细菌培养及吖啶橙标记菌实验。结果 ANP后72h,肠粘膜出现明显损伤,DNA含量下降,肠系膜淋巴结,胰腺组织细菌培养计数明显升  相似文献   
6.
营养支持与肠道细菌易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于暂时性或永久性肠功能衰竭病人,无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然而,近年来有文献报道TPN时感染的发病率增加,其原因是TPN时消化道缺乏食物有效刺激,肠粘膜萎缩,从而使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内细菌及内毒素侵入肠系膜淋巴结到门...  相似文献   
7.
我国烧伤外科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uo Z  Sheng Z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0):598-601
一、烧伤外科光辉的41年与兄弟学科相比,烧伤外科起步相对较晚,刚刚度过“不惑之年”。虽然学科年轻,但发展迅速,临床治疗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基础研究亦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烧伤专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1958年由于土法上马全民大炼钢铁,致使烧伤患者骤然增多。北京、上海、重庆、西安等大城市率先在几个大医院成立了烧伤专科。上海瑞金医院成功地救治了烧伤面积89%,Ⅲ度烧伤23%的钢铁工人邱财康。这一史无前例的医学奇迹,震惊了世界,也鼓舞了国人。进入60年代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烧伤科或组建了烧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胆汁酸对于肝硬化大鼠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37只肝硬化大鼠及30只相似体重的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熊去氧胆酸组、甘氨胆酸组(均为70mg/kg·d)和安慰剂组治疗两周。测定胆汁分泌速度、回肠细菌总数、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给予安慰剂的肝硬化大鼠,胆汁分泌速度低于健康大鼠(P<0.001)。给予胆汁酸治疗后,胆汁分泌速度增至正常水平。肝硬化大鼠比健康大鼠的回肠细菌总量显著增高(P<0.001),而给予胆汁酸使其回肠细菌总量降至正常水平。给予胆汁酸的肝硬化大鼠细菌移位率和内毒素血症发生率均较给予安慰剂的肝硬化大鼠低(P<0.001),而存活率高于安慰剂组。结论给予肝硬化大鼠胆汁酸可以增加胆汁分泌,抑制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减少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提高存活率。服用胆汁酸可能有益于防治肝硬化肠源性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正>轮状病毒肠炎(RE)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传染性消化道疾病,经过粪口或呼吸道传播,多见于秋冬季,病毒侵袭肠道,肠道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出现腹泻,常伴有发热、呕吐等,病情严重者出现电解质紊乱、休克甚至死亡[1]。该病病程呈自限性,由于婴幼儿体弱,体内功能未发育成熟,症状较重,  相似文献   
10.
人肠道致病菌具有高度传染性,可引起多种疾病。目前已有多种肠道细菌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通过安全性评价上市;重组蛋白疫苗、结合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已获得较好的结果。此文对人肠道致病菌及其相关新疫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