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97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22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0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288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96篇
  1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二尖瓣返流(MR)和心力衰竭(HF)狗模型的心脏传导发生改变,动物对心房颤动(AF)的易损性提高。Rotigaptide(ZP123)增强缝隙连接的传导,改善细胞-细胞间的偶联。作者观察Rotigaptide对MR及HF狗模型的心房传导和AF易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缝隙连接和连接蛋白43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发病机理非常复杂。缝隙连接作为细胞间连接的重要方式,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连接蛋白43是主要由血管壁表达的连接蛋白,与内皮细胞凋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泡沫细胞的生成密切相关,在多种细胞生长及肿瘤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缝隙连接和连接蛋白43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变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改变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概念的提出已达40年,随着划痕标记染料示踪(scrape—loading and dye transfer,SLDT)技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荧光淬灭后恢复(fluorescence redistribution after photobleacing,FRAP)技术的创立,使得近10余年来各学科关于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的研究快速发展,业已成为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基底动脉缝隙连接蛋白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正常脑血管缝隙连接蛋白的分布。方法:采用RT—PCR、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多种缝隙连接蛋白在大白兔基底动脉的表达。结果:(1)RT—PCR发现大白兔基底动脉血管组织中至少存在Xx45、Cx43、Cx40和Cx37四种缝隙连接蛋白mRNA表达;(2)免疫组化证实Cx45和Cx43主要分布于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间末见Cx45和Cx43的染色。结论:大白兔基底动脉血管组织存在丰富的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与体内其它弹力血管相比,缝隙连接蛋白的分布模式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连接蛋白拟似肽对海人酸致痫大鼠脑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对连接蛋白43(CX43)合成的特异性的缝隙连接阻断剂-连接蛋白拟似肽对海人酸致痫大鼠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建立18只大鼠癫痫动物模型,分连接蛋白拟似肽组、甘珀酸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在在体上分别局部给予连接蛋白似似肽、甘珀酸和生理盐水,用脑电图仪观测用药前后每组大鼠皮层脑电活动的变化情况。结果连接蛋白拟似肽组及甘珀酸组给药后癫痫的发作次数明显比给药前发作次数减少,癫痫波的平均振幅也明显变小,给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理盐水组给药前后癫痫的发作次数及平均振幅几乎没有变化。连接蛋白拟似肽组给药前后癫痫的发作次数和波幅的变化值与甘珀酸组给药前后癫痫的发作次数和波幅的变化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对CX43合成的连接蛋白拟似肽可以特异性地抑制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6.
罗阳  江岩 《中国肿瘤临床》1997,24(2):135-136
缝隙连接通讯(GapJunctionintercellu-larCommunication,GJIC)是细胞间通讯联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当正常细胞出现恶性转化时、GJIC趋于抑制乃至完全消失。了解常规化疗药物在抑癌的同时对靶细胞GJIC功能的影响,有助于加深GJIC在肿瘤生长和转归中作用的认识和探讨,以调节GJIC功能为手段的癌症治疗措施。1材料与方法人膀胱癌细胞系BIU、EJ及人卵巢癌细胞系CaOv3分别来源于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及美国细胞库(ATCC);GJIC促进剂dB-cAMP和抗癌药顺铂分别由德国Boehringe公司和齐鲁制药厂生产。各肿瘤细胞按常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脉冲电磁场(PEMFs)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缝隙连接所介导细胞间通讯(GJIC)的影响。方法透射电镜观察BMSCs超微结构,应用荧光漂白恢复(FRAP)技术,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hBM-SCs经PEMFs刺激后GJIC的功能变化。结果经PEMFs刺激后的hBMSCs,平均荧光漂白恢复率为(64.12±0.83)%,较对照组犤(35.26±0.76)%犦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PEMFs刺激能促进hBMSCs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  相似文献   
8.
脑内缝隙连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缝隙连接普遍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应用,对许多组织的缝隙连接蛋白的特性及其功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重点介绍脑内缝隙连接蛋白的类型,分布及其生物物理学和药理学特性,并阐述胶质细胞之间、神经元之间缝隙连接的作用,以及缝隙连接与脑发育和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掌跖角化病多为先天性,是一组临床表现各异,发病原因不同的遗传性皮肤病。有些掌跖角化病已通过连锁分析的方法定位在染色体的某个区段,有些已经找到突变基因,对这些致病基因及其功能的研究有助于先天性掌跖角化病的诊断、遗传咨询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与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一种在进化上很古老的结构,广泛分布于包括无脊椎动物在内的多个种属和同一种属的多种组织中。它是进行细胞间直接信息交流的基础.这种交流无须借助第二信使途径,因此被称为直接通讯,又称为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星形胶质细胞间存在大量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