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6篇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反刍性沉思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研究者采用简体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患者刍性沉思与自我效能感情况,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反刍性沉思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7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平均为(27.36±3.21)分;反刍性沉思总评分平均为(25.90±2.62)分;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可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反刍性沉思可预测患者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
沉思亦健身     
在各种健身方法中,有一种简单、不花费用的方法——沉思冥想。有一个神经衰弱者,整天感到全身疼痛,多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士心理一致感、压力应对及疫情反刍性沉思水平,探讨心理一致感在一线护士压力应对方式与疫情反刍性沉思的中介作用。
  方法  随机选取四川省内6家医院417名一线护士,采用心理一致感问卷、简易压力应对方式量表和事件相关反刍性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介作用分析等。
  结果  年长、工龄长及有子女的护士疫情侵入性沉思水平较高(P < 0.05),三甲医院护士疫情目的性沉思水平高于三乙及以下医院的护士(P < 0.05)。一线护士的心理一致感得分均值为(62.73 ± 10.44)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 < 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 < 0.05),与疫情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均呈负相关(P < 0.05);积极应对方式与疫情目的性沉思呈正相关(P < 0.05),消极应对方式与疫情侵入性和目的性沉思均呈正相关(P < 0.05)。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消极应对方式对疫情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36,P < 0.05),心理一致感在二者中间起抑制效应,抑制效应占比为13.75%;积极应对方式对疫情目的性沉思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90,P < 0.05),心理一致感在二者间起抑制效应;消极应对方式对疫情目的性沉思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83,P < 0.05),心理一致感在两者中起部分作用,中介作用占34.4%。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一线护士心理一致感水平偏低。心理一致感在一线护士压力应对和疫情反刍性沉思两者间有中介作用,有关部门及医院应培养护士稳定的心理一致感,以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4.
杭玲 《全科护理》2021,19(6):856-858,864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父母反刍性沉思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7年6月—2019年6月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10例重症肺炎患儿父母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反刍性沉思评分表(C-ERRI)对其进行调查。结果:110例重症肺炎患儿父母反刍性沉思总得分(31.60±6.6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角色、文化水平和家庭收入为侵入性沉思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家庭角色和文化水平为目的性沉思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重症肺炎患儿父母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水平较高,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水平适中。临床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家庭角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对父母反刍性沉思水平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策略,从而促进其父母能长期保持健康的心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朱晓红 《全科护理》2021,19(12):1704-1706
目的:调查脑卒中幸存者家庭关怀度和反刍性沉思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便利采样法,选择入住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幸存者82例。通过病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和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ERRI)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幸存者家庭关怀度得分为(6.55±2.31)分,处于中等水平;反刍性沉思得分为(25.31±10.36)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相关分析示,家庭关怀度和反刍性沉思总分及目的性反刍呈显著正相关(r=0.501~0.601,P<0.05)。结论:脑卒中幸存者的家庭关怀度和反刍性沉思均需提升;临床医护人员可通过增强家庭关怀度来改善反刍性沉思水平。  相似文献   
6.
朱晖  李聪  李亚飞  田艳玲 《全科护理》2021,19(17):2305-2308
目的:观察冠心病病人介入术后不同时间段对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及反刍性沉思水平情况,分析病人介入术后抗凝治疗依从性与反刍性沉思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ERRI)分别于冠心病病人介入术后抗凝治疗开始时、3 d后、1周后调查病人抗凝治疗的依从性与反刍性沉思水平,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冠心病病人介入术后抗凝治疗依从性与反刍性沉思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冠心病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得分升高,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得分与反刍性沉思总分升高,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得分降低,各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病人介入术后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得分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得分及反刍性沉思总分均呈正相关(r=0.871、0.654,均P<0.05),与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得分呈负相关(r=-0.213,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术后抗凝治疗期间,病人用药依从性与反刍性沉思水平密切相关.针对反刍性沉思水平不佳的病人,可考虑给予其合理的护理干预,以改善病人的反刍性沉思水平,这对提高冠心病病人介入术后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反刍性沉思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3—11月在广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24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事件相关性反刍性沉思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希望水平量表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反刍性沉思水平进行分析。 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侵入性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总分为(14.56±4.57)分、(13.29±4.4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Harris髋关节评分、社会支持及希望水平是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的主要影响因素(F=26.533,P<0.001;R2=0.326,调整R2=0.314);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及希望水平是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的主要影响因素(F=41.964,P<0.001;R2=0.534,调整R2=0.522)。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反刍性沉思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个体化干预,重视社会支持和希望水平对其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引导患者向积极认知加工转变,最终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面积毁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与反刍性沉思的现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创伤后成长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7年7月—2018年3月对入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急诊创伤中心和门诊就诊的206例大面积毁损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简体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大面积毁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为(55.42±14.95)分,其中人生感悟维度条目均分最高,新的可能性维度条目均分最低分,创伤后成长水平处于中、高水平者占20.87%,反刍性沉思水平总分为(18.54±7.48)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创伤后成长与反刍性沉思之间存在负相关(r=-0.267),不同受伤时间侵入性反刍性沉思与创伤后成长水平均呈负相关;受伤时间≥2周的患者其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与创伤后成长水平呈正相关。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医疗花费、受伤原因、受伤时间、手术次数的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受伤时间、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和侵入性反刍性沉思进入回归方程,解释创伤后成长总变异的49.9%。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应采用适宜心理干预方式帮助大面积毁损伤患者度过创伤早期阶段,关注重点人群,促使其降低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增加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以提高毁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体验,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创伤早期意外伤者创伤早期的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水平,并分析情绪表达和反刍性沉思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伯克利情绪表达问卷、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和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问卷对131例创伤后1周内的意外伤者进行调查。结果创伤后1周内意外伤者PTG总分为(38.34±12.78)分,PTG总分与正性情绪表达、负性情绪表达、正性情绪表达强度和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呈正相关(r=0.197~0.292,均P0.05)。在控制年龄对PTG的影响后,正性情绪表达强度和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可直接预测PTG,且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在正性情绪表达与PTG间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创伤早期意外伤者可获得较低水平的PTG,创伤早期医护人员需鼓励伤者主动表达其正性情绪以促其认知加工,进而提升PTG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抵抗疼痛,我们试过很多方法,吃止痛药、打止痛针,甚至催眠。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其实只要沉思一小会,就可以达到很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