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2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针并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均选自本院中风病区住院病人,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8~76岁,平均61岁.经本院CT诊断,其中脑梗塞48例,脑出血12例,病情相对稳定.患者未排便时间在2~10 d不等.全部病例均排除肠道器质性阻塞病变.中医辨证均属虚型便秘.  相似文献   
2.
中风一病主要呈现本虚标实、上盛下虚证候。本虚者或气虚、或阴虚 ,标实者系风、火、痰、瘀为患。临床观察发现中风以气虚血瘀者居多。气虚推动无力 ,瘀血阻滞脑络 ,导致大脑缺血缺氧 ,是中风病发生的主要病机。立中风证治八法 ,临床上收到较好的效果。1 平肝息风法适用于头晕胀痛、耳鸣、卒倒昏迷、肢体震颤或拘挛僵硬 ,舌质红 ,脉弦滑有力为主证者。常选用药物如钩藤、白芍、石决明、天麻、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代赭石、龙骨、牡蛎、玳瑁、羚羊角、怀牛膝、寒水石、生石膏、蜈蚣、全虫、地龙、僵蚕、白花蛇、乌梢蛇等。2 宁心安神法…  相似文献   
3.
息风化痰活血汤治疗慢性头痛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兰英 《河北中医》2003,25(7):532-532
20 0 2 0 2~ 2 0 0 30 1,笔者采用自拟息风化痰活血汤治疗慢性头痛 6 0例 ,并与正天丸治疗 30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0例均为门诊患者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6 0例 ,男 2 1例 ,女 39例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6 4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6年。对照组 30例 ,男 9例 ,女 2 1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70岁 ;病程最短 4 0日 ,最长 7年。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  (1)每月头痛时间 15日或更长 ,每年头痛时间超过 180日。 (2 )至少有下述疼痛特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柔肝息风煎(枸杞子、当归、白芍、生地、丹参、蝉蜕等)治疗老年性瘙痒症30例,总有效率为83%。提示本法有养血柔肝,滋阴润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评价中药配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 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息风汤;观察治疗后第 7日和第 14日后血肿吸收情况、第 14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及 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 (ADL).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 7日和第 14日时血肿清除吸收率高于对照组,第 14日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明显低于对照组, 3个月后 (ADL)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配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通腑法在中风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慧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1123-1123
通腑法又称下法,是中医治疗的八法之一,对于燥屎内结、停痰留饮、瘀血内蓄、寒实积滞等邪正俱实之证,有涤荡肠胃、逐邪外出的作用.研究证实,通腑泻下法具有降低血压、促进血肿吸收,增加脑氧供应的作用,对中风病的抢救、治疗、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通腑法可与开窍、息风、化痰、活血、泄热、利湿等诸法合用,使腑气通畅、气机运转、风阳内潜、阳热下降、上焦壅塞之势得缓,具有"釜底抽薪"之功、"治下助上"之妙.兹对其在中风治疗中的具体运用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息风化痰通络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患者167例分为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78例),分别给予息风化痰通络定眩汤和西比灵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息风化痰通络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黄季伟 《山西中医》2004,20(6):32-32
椎体外系疾病的主要表现是肢体的不自主运动和肌张力的变化,也称为运动障碍疾病。近10年来,笔者以益气活血、柔肝息风为治疗大法,自拟活血息风汤治疗椎体外系疾病取得较为满意疗效,举验案3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补脑息风止痉汤治疗帕金森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四川省人民医院(东院)收治的帕金森患者6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给予左旋多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补脑息风止痉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UPDRS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统计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另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UPDRS-Ⅰ、UPDRS-Ⅱ、UPDRS-Ⅲ、UPDRS-Ⅳ评分及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 57%,较对照组的67. 65%显著升高(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MMSE、MoCA评分及观察组血清SOD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血清IL-6、IL-1β、MDA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补脑息风止痉汤可显著改善帕金森患者临床症状,有效降低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患者认知功能,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6,(6):701-703
目的:观察平肝息风止颤汤加减治疗特发性震颤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平肝息风止颤汤(羚角、天麻、钩藤、白芍、生熟地、络石藤、龟板、白僵蚕等)联合阿尔马尔治疗34例,对照组单用阿尔马尔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29%,复发率8.82%,不良反应发生率11.76%;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复发率21.88%,不良反应发生率34.3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平肝息风止颤汤可有效治疗特发性震颤,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