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症状主要为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等,且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姚乃礼教授认为UC以脾胃虚弱为病之本,毒损肠络为病之标,寒热虚实为病之变,主张以健脾通络解毒为治,即固护脾胃正气,攻补兼施,补而不滞,同时运用辛香通络之品缓通肠络、理肠解毒,并随症加以寒热并调兼抑木扶土,每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总结姚乃礼教授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机特点为正虚邪盛,脾虚不运是贯穿于本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肝胆失于疏利是重要因素。临床应根据不同病程阶段进行辨证分析,早期证型多为肝脾不和、湿热蕴结、血虚风燥,迁延期证型多为肝郁脾虚、血瘀成积、脾虚湿滞,后期证型多为肝肾阴虚、阳虚水泛。临证时善用黄芪健脾土,滋肾水以调肝,同时整体调治顾兼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选取姚乃礼教授采用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有效病案,采用频次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结合专家访谈的方式探讨姚乃礼教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经验与用药规律。共纳入姚乃礼教授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处方88首,用药131味,总用药频次为1 280次。姚乃礼教授治疗Hp相关性胃炎常用的药物为甘草、茯苓、黄连、莪术、浙贝母,其次为法半夏、太子参、炒白术、醋鸡内金等;寒温并用,所用药物以甘、苦、辛味药物为主;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为治则;治疗思路以“固护中焦,预防为要”“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为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医科学院姚乃礼教授善治肝胆脾胃及内科疑难杂症,对内科疾病多从肝脾失调辨证,善用调和肝脾法,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姚乃礼教授在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治中,针对脾胃受损,寒热错杂,升降失宜,邪毒瘀滞,胃络损伤的基本病机,以健脾和胃、解毒消积、化瘀通络及调和肝胃为法,利用药物间相互协同或相互制约的关系,两两配伍,组成对药,审慎组方,灵活化裁,有效的阻断了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癌变这一进展过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绍能  刘震 《北京中医》2011,(2):104-105
姚乃礼教授以肝脾同调治疗胃痛的思路和方法加以分析和总结。姚教授认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胃三脏密切相关,而肝郁是致病的重要条件,治疗胃痛应肝脾同调,以疏肝和胃为法,即"治肝可以安胃"也。疏肝和胃、清肝和胃、养肝和胃为临床常用三法,而在应用过程中,强调"忌刚用柔",理气要慎用峻猛之剂。  相似文献   
7.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源于代谢功能紊乱的基础状态,起病隐匿,病机错综复杂,姚师将该病归于三焦气化失宜,精微不从正化,浊邪内生,治法亦从三焦气化着眼,立调气血助上焦气化、理肝脾和中焦升降、补肾气益气化源泉三法。方从法出,法随证立,自拟方调肝化浊汤肝脾同治以恢复中焦气机斡旋,气血同调以协理上焦津、血、气之布散,少佐补肾气之品益三焦气化源泉。  相似文献   
8.
对药又称药对,是临床用药过程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可以增强疗效、减弱毒性及不良反应,在方剂配伍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姚乃礼教授长期致力于慢性肝病的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从每个药对的组成、单味药功用、伍用功效、主治病症、常用剂量等方面总结其治疗慢性肝病的常用对药经验,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姚乃礼教授治疗脾胃病重视调整相关脏腑的气化功能,尤重脾肾两脏。临床运用补脾助运、升阳散火、化湿运脾、顾护脾气等法,亦重视肾气对于脾的温煦蒸腾作用。脏腑气化功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脾胃气机升降相宜,肝脾气机密不可分,调肝理脾可以助其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