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杨建飞  鞠斓宁  魏来 《中国中医急症》2023,(10):1829-1831+1839
《脾胃论》中曾提出“调和脾胃,心无凝滞”的理论,启示我们胸痹的防治可以从调和脾胃的角度出发。周亚滨教授认为胸痹属本虚标实之证,以心脾虚为本,痰瘀实为标,在治疗时不拘泥于化痰药及活血药的应用,而是更加注重顾护后天之本的脾胃,同时还重视养心安神药物的应用。胸痹病位在心,与脾胃关系密切,所以周亚滨教授认为“健脾养心,化痰祛瘀”为本病的主要治法。本文总结了周亚滨教授从脾胃论治胸痹的经验,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
周亚滨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稳定型心绞痛病因病机为心气血阴阳不足,心脉闭阻;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程可分早、中、后三期;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等脏。临证运用辨病、辨证、辨体结合的"三辨"法进行诊治,认为辨病为首要环节,辨证需辨明邪气所属,急则从标、缓则从本,分期论治,同时应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因人而异,辨体选方。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为临床常见疾病,黑龙江省名中医周亚滨认为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以心脾亏虚为本,以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心脉为标,其病变过程的特点可概括为"虚、火、滞".治疗上以祛实邪、益心脾、除痰瘀、利三焦为原则,采用养心汤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主方,辨证施治,并运用经验药对及角药包括:茯神、茯苓,北豆根、虎杖,竹茹、胆南星,延胡索、丹参,紫石英、苦参、甘松,等等,临床每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医急症》2020,(4):711-713
近年来,心力衰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是其发病率、死亡率仍然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依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周亚滨教授从事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工作已有30余年,尤其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经验丰富,认为心衰病因病机主要以心气(阳)亏虚为本,气滞、瘀血、水停为标,病位在心,与肺、脾、肾等脏器密切相关,在治疗上着重强调要以温补心阳、活血化瘀利水治法贯穿疾病的始终,此外,周师亦非常重视中药药对的配伍应用,并且多次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周亚滨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病机为心肾阳虚,而血瘀、水停为发病的重要因素,为本虚标实之证.并认为本病特点常易反复发作,需要患者及家属长期配合治疗,故在治疗上扶正与祛邪并施,既改善患者心衰的症状又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药物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有效手段,但术后3~6个月病变再狭窄率较高,影响了治疗的远期疗效。周亚滨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  相似文献   
7.
周亚滨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心脾两虚是导致室性早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室性早搏的病机属本虚标实。病位在心脾,又与肺、肝、肾关系密切。治疗上应主次分明,标本兼顾,虚实同治。本文介绍了周亚滨教授运用辨病辨证辨体思想诊治疗室性早搏的经验、谴方用药及医案一则。  相似文献   
8.
周亚滨认为冠心病介入术后病机主要为气虚血瘀、心神失养,基于气血理论,采取益气活血、养心安神法,应用养心汤为基础方进行辨证加减治疗本病,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周亚滨教授在治疗心系疾病坚持脉证合参,善用气血理论,以调达为要;重视瘀血学说,使消而不伐;重视调理脾肾,顾护正气.辨证施治,师古不泥巧化裁,以经方为主,以时方为辅,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兼顾其标,择善而审机裁变,处方严谨,效如桴鼓.文章选取周教授治疗心系疾病有效验案,揭示周教授运用经方、时方治疗冠心病、风心病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思路及用药法则,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周亚滨教授认为心脏神经症的发生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以机体气血亏虚、心失所养或经脉痹阻为主要表现,其病机主要为情志失调、肝气郁滞、心失所养,病虽与五脏六腑相关,却与心、肝二脏有重要的关系。在治疗上重视疏肝行气,宁心安神,临证多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