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张萍  刘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5):3533-3533
先天性联体畸形是一种复杂而罕见的畸形。据文献报道其疾病发生率为1/10万~1/15万,能成功进行分离术,且术后两患儿均存活的病例相当罕见。我院1966年、1998年、2007年共收治3例腹部联体畸形的患儿,并均成功进行了联体畸形的分离术。联体畸形在入院、转科、手术及出院等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住院病案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和科学利用价值,所以,联体畸形住院病案资料的管理具有其特殊性、重要性及规范性。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例 1,患者 3 0岁。因停经 40天下腹疼痛伴阴道少量流血 4天入院。既往为婚后 8年不孕 ,于半年前因左侧输卵管妊娠破裂大出血手术治疗。此次入院查 :子宫如孕 40天大小 ,宫外未触及包块 ,尿妊娠试验阳性 ,B超提示 :宫内早孕 ?右侧附件小包块。拟诊 :(宫内孕 )先兆流产 ?宫外孕 ?附件炎 ?在严密观察下给保胎、抗炎治疗。治疗期间偶有下腹隐痛伴阴道少量流血 ,色暗红 ;B超监测 :宫内有胚芽并渐长大 ,右侧附件小包块明显缩小 ,但未消失。治疗第 2 3天 (即停经 63天 )下腹部骤然剧烈疼痛 ,伴阴道有少量暗红色血液流出 ,考虑为难免流…  相似文献   
3.
1954年,Murray等^[1]在一对同卵双胞胎之间完成了人类第1例真正成功的肾移植,这次成功确证了免疫障碍在移植排斥中的决定作用。2004年3月,我院也施行了1例同卵双生姐妹间肾移植,术后受者仅短期使用皮质激素,现将该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妇产科自辅助生殖技术 (ART)开展以来 ,实施了宫腔内人工受精 (IUI)包括丈夫精液人工受精 (AIH)和供精人工受精 (AID)、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 (IVF ET)即“试管婴儿”技术 ,其中IVF ET获2例临床妊娠成功。今年 4月份 ,我院生殖中心对 1例“继发不孕症 ,盆腔广泛粘连 ,双侧输卵管阻塞”患者采用IVF ET治疗 ,获双胎临床妊娠成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31岁 ,以“两次人流术后 ,继发不孕 7年”于 1999年 9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检查” ,诊断为“盆腔广泛粘连 ,双侧输卵管阻塞” ,于 2 0 0 0年 4月在本中心…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报道联体婴儿生存率很低,联体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其中以胸腹部联体最为多见,约占联体婴儿的90%,对手术后软组织巨大缺损,多采用整形植皮、皮肤扩张器及局部皮瓣转移等措施[1,2].2002年我院对1例联体婴儿进行了分离手术,并采用胸腹部互换皮瓣修复巨大缺损,获得成功[3].我们对患儿随访2年,以探讨异体皮瓣移植后对机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儿心电图(FECG)对双胎妊娠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149例双胎妊娠的孕妇进行FECG检查,并对孕妇及胎儿追踪观察.[结果]109例检出2套FQRS综合波,40例检出1套FQRS综合波,其中胎儿心动过速13例,胎儿心动过缓2例,心脏发育畸形3例,死胎2例.[结论]双胎妊娠中期易检出2套FQRS综合波,FECG可提供胎儿在宫内安危状况的重要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与辅助生殖技术(ART)相关的单卵双胎(MZT)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双胎妊娠绒毛膜性的判定可对其风险进行分层。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围生期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其各种减胎方法各有利弊。传统的阴道超声引导下的胚胎组织穿刺抽吸术具有局限性,现主要采用血管闭塞技术用于对MCDA双胎进行选择性减胎,比如脐带双极电凝术和射频消融术等。减胎术的并发症主要有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和早产,但有关MCDA的各种减胎方法的时机、适应证及预后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故对于减胎术后的新生儿必须进行长期的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在早孕期(孕11~13+6周)双胎妊娠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早孕期超声筛查的196名双胎孕妇,判断其绒毛膜性及羊膜性,测量胎儿头臀长及颈项透明层(NT)厚度,系统检查胎儿结构,检查胎儿是否存在结构畸形,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196名双胎孕妇中,双绒毛膜囊双羊膜囊(DCDA)双胎149名,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MCDA)双胎43名,单绒毛膜囊单羊膜囊(MCMA)双胎4名。超声筛查共发现36名孕妇存在异常胎儿,包括DCDA双胎30名,MCDA双胎4名,MCMA双胎2名。DCDA双胎中异常胎儿30胎,均为双胎之一异常,其中1胎为多发畸形(脊柱及双下肢发育异常),1胎可见颈部水囊瘤,25胎停止发育,3胎NT增厚。MCDA共检出异常胎儿6胎,1胎双胎之一为无心畸胎;1胎双胎之一颈部水囊瘤形成;双胎中1胎胚胎停育,另1胎颈部水囊瘤形成;双胎均停止发育。MCMA双胎中,1胎双胎之一脑膜脑膨出,另2胎为胸腹连体双胎。结论 早孕期超声检查对于确定绒毛膜性和羊膜性双胎以及筛查胎儿严重结构畸形和双胎特有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中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对存活胎儿的监测和处理。方法:分析13例双胎之一死亡临床经过和处理。结果:3例发生在妊娠早期结局良好。10例发生在妊娠晚期,8例均行期待治疗后7例活产,1例新生儿死亡。期待治疗时间1~6周,双胎之一胎儿死亡原因:脐带因素3例,胎儿畸形2例,双胎输血征2例,原因不明6例。结论:孕早期双胎之一胎儿死亡对存活胎儿无影响,孕晚期双胎之一死亡可行期待疗法;加强对母体和存活胎儿的监测以决定分娩时机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胸腹联体婴的治疗经验,探讨联体婴儿的术前评估要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2009—2016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4例胸腹联体婴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像学评估策略,并发畸形对手术时机的影响,手术分离技巧以及胸腹联体婴儿诊治流程。结果联体婴儿男童2例,女童2例,入院后均接受全面评估,4例均诊断为胸腹联体畸形。4例联体儿体桥内均可见肝脏相连,但有各自独立肝门、胆管及胆囊;胃肠道系统、泌尿系统完全独立无异常;均合并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畸形。1例因共用单个四腔心脏,放弃治疗后死亡;其余3例因循环不稳定导致肺炎,符合提前行分离手术指征,经多学科会诊后制定治疗方案;应用带蒂皮瓣转移联合补片方法修补体桥分离后的腹壁缺损,手术平均年龄为(35±6) d。成功分离6名个体,4名患儿术后出现伤口愈合不良,1名患儿于分离术后25 d行心脏畸形矫治术,平均住院时间(79±9) d。随访6个月至9年,1名于出院后半年因心脏畸形并发症死亡,其余5名患儿存活。结论通过对胸腹联体婴进行全面评估,多学科协作,严格掌握手术提前和急诊手术指征,制定精细体桥分离方案和序贯治疗并发畸形,可提高胸腹联体婴双胎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