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9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409篇
内科学   19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1218篇
预防医学   15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99篇
  1篇
中国医学   1682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成药》2019,(5)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参麦注射液(红参、麦冬)中人参皂苷Rg_1、Re、Rf、Rb_1、Rc、Ro、Rb_2、Rb_3、Rd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05%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6℃;检测波长203 nm。结果 9种人参皂苷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96.7%~102.3%,RSD 2.3%~4.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参麦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麦养阴化瘀汤联合穴位贴敷辅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参麦养阴化瘀汤及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胃脘疼痛、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及饥不欲食中医症候评分和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水平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胃黏膜组织的黏膜炎症、炎症活动度、肠上皮化生、腺体减少或萎缩以及异型增生病理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养阴化瘀汤联合穴位贴敷辅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缓解临床症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4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6例,2组患者入院均根据病情给予能量合剂、血管扩张剂、减轻心脏负荷药物,并进行对症、溶栓及抗心律失常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静滴治疗,1次/d,用药2周为1疗程;于治疗2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并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平均活性,血浆过氧化脂质(P-LPO)、红细胞过氧化脂质(E-LPO)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胸闷、心悸、心绞痛及ST段下移、T渡低平或倒置患者改善率显著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E-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LPO、E-LP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中脂质过氧化物浓度,缓解心肌缺血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对高血压心衰大鼠血浆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通过8%NaCl高盐饲料喂养Dahl盐敏感性大鼠制造高血压心衰模型,成模大鼠分为模型组、参麦注射液组,并同时设置正常组,干预15 d后,采集正常组、模型组和参麦注射液组大鼠的血浆样本,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及多元统计分析进行研究。结果 3组的代谢图谱存在显著差异。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19种代谢物水平紊乱;经参麦注射液干预后,亮氨酸、鸟氨酸、丙氨酸、4-羟基-脯氨酸、苏氨酸、天冬酰胺、苏糖醇、丙酮酸、尿素浓度向正常方向显著回调,苏糖酸、半胱氨酸、色氨酸、甲基半胱氨酸、花生四烯酸、胆固醇、木糖醇、核糖醇、焦谷氨酸、丙二酸浓度无显著改变,此外还发现异亮氨酸浓度上升。结论高血压心衰大鼠血浆代谢组学出现变化,参麦注射液能有效改善部分紊乱的代谢物水平,其作用机制与改善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紊乱,调节支链氨基酸水平相关,未发现有改善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序贯)+肝素综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8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吸氧、心电监护、抗心律失常、抗休克等,阿司匹林,30mg/次,1次/d,连续服用3d后减至10mg/次,1次/d。对照组44例阿替普酶(序贯)15mg,静推,后30min静滴50mg,后60min静滴35mg;阿替普酶(序贯)后,肝素100mg+生理盐水500mL,静滴,维持24h。治疗组44例阿替普酶(序贯)后,参麦注射液20mL+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益气活血通络汤(半夏、人参、川芎、赤芍、麦冬、郁金、茯苓、当归各10g,丹参、红花、黄芩、瓜蒌各15g,薤白、陈皮各6g,甘草~炙3g),100mL/袋,1袋/次,2次/d;肝素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再梗死、心力衰竭、休克、出血、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36%;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8.1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序贯)+肝素综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肠黏膜在机体受到如失血性休克等严重损伤时,正常的机械屏障结构或功能受损造成细菌移位,细菌和毒素通过门脉循环后,首先损伤肝细胞,引起肝组织严重损伤和功能障碍[1]。人参和麦冬是我国经典中药,对机体有着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毒性低等特点,较易进入组织发挥作用。近些年的研究发现人参和麦冬合剂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血脂、保护细胞的功能。本实验建立大鼠“双击”模型(失血性休克 内毒素),藉以模拟临床中病人失血性休克后发生的细菌移位过程,通过测定血清中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和肝组织中I-κBα和白细胞介素-18(IL-18)m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哮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老年哮喘,随机分为参麦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参麦组肺功能(FVC、FEVI、VC、FEV%)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并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麦组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十分显著。结论参麦注射液对改善老年哮喘肺功能及缓解哮喘症状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王茵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4):189-189
近年来,笔者应用参麦注射液合低分子右旋糖研治疗冠心病,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资料完整的3O例,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级3O例均为1995~1996年间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在54~76岁之间,平均672岁。属隐性冠心病6例,心绞痛ZO例,心肌梗塞4例,  相似文献   
9.
韩桂锋  李玄玲等 《中原医刊》2002,29(6):F004-F004
我院自 1999年 11月至 2 0 0 1年 11月应用参麦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心力衰竭 6 8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患者 ,均符合《内科学》诊断标准[1 ] 、纽约心脏协会分级 (NYHA)。将 135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6 8例 ,加镁极化液组 6 7例。两组基本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心脏病因、病程及心功能分级相似 ,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基础治疗 (低盐、休息、吸氧、抗感染、利尿剂 )基础上 ,治疗组给予 10 %葡萄糖液 2 5 0ml加参麦 30ml加酚妥拉明 10mg…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2005年7月~2006年7月,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服诺迪康胶囊、参麦注射液静滴并用治疗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42例,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