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6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21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285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335篇
预防医学   1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56篇
  6篇
中国医学   510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459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病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西医治疗以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为主要治疗方式,但常因依从性差的原因导致血压控制不佳,而用中医辨证治疗对于首次发现高血压的患者,可明显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血压病在中医学中属"眩晕",在临床中常常会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来治疗眩晕,本文通过跟师医案及临床收集介绍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眩晕临证方药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3.
以幽门螺杆菌为切入点,阐释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机制,并对"补土生金"治法进行了新解。  相似文献   
4.
慢性咽炎属于中医“喉痹”范畴。介绍在临床上运用健脾祛湿法辨治慢性咽炎的经验,辨证为脾虚湿困证,以湿邪为主者治以平胃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以脾虚为主者治以参苓白术散加减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麝香保心丸(HMP)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可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组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心电图变化情况,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变化、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心电图ST段压低频次SF-36评分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ST段压低频次及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径(LVEDD)及E/A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麝香保心丸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奔豚气病临床较少见,病情复杂多变。笔者于2002年以来应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共收治12例患者,有效1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举2例报道如下。典型病例病例1某女,45岁,2002年10月12日初诊。自诉:胸胁痛闷,心悸,头晕,自觉有气从腹部往上冲,每日发作好几次,严重时几分钟发作1次。边诊脉边听主诉,突然患者将手抽回,两手乱抓胸胁部,家属赶快扶于床上。发作全过程如下:开始双手乱抓胸胁部,后双手上升至咽喉部乱抓,并在床上翻滚,呼吸困难,不能说话,面容痛苦,神志较清楚,苔白腻,脉弦而滑,15m in后恢复正常。患者诉发作时只觉得腹部抽动,剧痛,有气往上冲,好…  相似文献   
7.
王伟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132-2132
急性胰腺炎经临床治疗痊愈后,患者易出现胃脘胀满、食欲差、恶心而不能恢复正常进食的状态,即中医之“胃痞”。《伤寒论》之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扶正祛邪,使中焦得和,升降复常,胃气得复,痞证消除。  相似文献   
8.
开泄法治疗胸痹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开泄法及其方药配伍治疗胸痹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栝蒌、薤白、半夏等组成基本方,分别配伍沉香、苏梗、附子、橘皮、竹茹等,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体征和心电图的检查等。结果:显效53.13%,有效46.88%。结论:开泄法及其方药配伍有通阳豁痰、活血化瘀的功用,完全可用于胸痹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观察中医疏肝泄热、清胃泻火法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半夏泻心汤系治痞证代表方,按痞证多指湿阻气机,胃脘部(旧指心下)满闷不舒而言,因痞字从病从否,说明病人胃脘难受堵闷痞塞,按之濡软而不痛,有难言之意。痞有虚实之不同,虚痞多由脾胃素虚,或病后气虚,或吐下伤及脾胃,以致中阳不振,运化无权而发生本症。实痞多因食滞、痰热或湿热等邪陷中焦,壅阻于胃而形成本症。伤寒之痞多因表邪误下入里,壅聚于胃,以致中气已虚、寒热互结而成,故多挟虚;而温病多因湿热互结,热重于湿而未经误下,或由痰热凝聚,故多成实痞,此与伤寒致痞有所不同。《伤寒论》半夏泻心汤为治少阳误下伤中而形成痞证。因痞出自误下,损伤脾胃,邪热内陷,以致脾胃升降失司,或呕或利,寒热错杂,壅阻心下,遂成心下痞硬之证。此证偏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